零跑销量登顶,“半价理想”成最大赢家?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一番腥风血雨,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零跑这“半价理想”首次在销量上甩开理想,22.17万辆比理想的20.39万辆多了不到2万台,成了行业新晋带头大哥。看似只领先一小步,实际意义却不小。这可是零跑历史上的第一次,原本大家都当它是性价比之王,没想到真的被它卷出了一条新路。
但别以为销量就等于赚钱。去年年底,零跑总算靠一个季度盈利刷了刷存在感,赚了8000多万,毛利率一度飙到13.3%。可今年刚开年,账面上又亏掉1.3亿,虽然比去年同期10.1亿的巨亏好看多了。按这个节奏,说到底也就算是勉强转亏为盈,距离大赚还远着呢。
再看理想,虽然被零跑反超了,但实际比去年上半年还涨了快8%,只是增长速度有点追不上对手,这背后说明一点越便宜的车,在市场里越来越有话语权。小鹏也一样,卖得好的还是那款平价新车MONA M03。
价格亲民,销量就能坐火箭?
行业前三都把“便宜”玩出了花样。
零跑靠降价提配、节日促销连着四个月拿下新势力销冠;C16拉低整个中大型SUV的门槛,和理想L7一样大,动力总成定位也差不多,价格却几乎砍半,让理想直呼内卷。
更夸张的是,零跑今年6月还升级了配置,8款新车不光降了价,顶配也没超18万。零跑创始人朱江明最近的话有点炸裂,说什么“中大型SUV未来售价五六万根本不奇怪”,把汽车和家电作比较,可想而知行业卷到什么程度了。
跟问界和理想比,零跑毛利率薄得都快看不见了,问界主力车型均价超过40万,理想也要30万以上,而零跑几乎只打15万级市场。大家争着比便宜,压力其实全在利润表上。
价格大战没底线,新能源车企压力山大
没想到今年车圈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价格风暴,比亚迪、吉利、奇瑞这些老牌劲旅都下场了。
你降一万,我降两万,家家玩促销,合资品牌更是压力山大,比如别克君威直接玩“一口价”,曾经的20万级中级车,如今10.69万开走,堪比冰点价。
新能源这块尤其惨烈,乘联会的数据冷冰冰地摆在那里上半年平均每台新能源车降价2.3万元,降幅高达12%。相比之下,燃油车降的还没新能源车凶猛,上半年才降了1.7万元,降幅8.9%。要命的是,进入6月,新能源车降幅又扩大,几乎没见过这么狠的。
想涨价很难,不少车型一调价,销量马上直线下跌。就算价格回升的铃儿刚响两天,优惠券和限时折扣又如约而至,于是临时价格变成了常态折扣,短期内根本停不下来。
卖得多挣得少,行业利润告急
大家抢着卖车,但别以为谁都在赚钱。整个行业的账本摆出来,发现真是“一地鸡毛”。
过去五个月里,汽车行业总收入4.1万亿,成本涨到3.6万亿,利润才1781亿元,比去年同期还跌了12%。而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只剩下4.3%,别说吊打其他制造业,连下游平均水平都比不上,堪称毛毛雨。
连最上游的主机厂都头疼,下游经销商更惨。商会的调查数据一出,令人心惊。现在80%的主销车型都在价格倒挂,GP1(进销差毛利率)竟然拉到-16%,简单来算,标价10万的车,经销商得贴2万块才好出手,干脆不是赚钱,纯粹在“割肉”。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晒出数据说,2024年经销商亏损率已经飙到41.7%,真正挣钱的还不到四成。行业库存压力山大,到今年5月底全国乘用车库存高达345万辆,比去年底多了16万辆。
官方出手,行业自救
行业的苦日子也让监管层坐不住。近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直接发布倡议,警示说无序价格战会影响行业健康,建议大家适当收手,不要坏了规矩。
行业专家的建议也很有意思:降价归降价,别把质量也降下去了。谁还记得摩托车产业当年在东南亚因低价低质全军覆没的教训?没人愿意汽车重蹈覆辙。
不仅车厂叫苦,经销商们更盼着市场别再“卷”下去了。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也发布公开信,强烈反对恶性价格战,呼吁各方别让全行业陷入赔本买卖的死循环。
便宜真的就是王道?买车真香还是踩坑?
眼下中国车市打的就是“价格刺刀战”,消费者觉得赚到了便宜,却很难体会背后整个产业链的苦涩。价格一天天往下砍,看似车更实惠,其实行业利润被一点点榨干,主机厂、配件厂、经销商都在被“价格战”当成磨刀石。
有人欢喜有人愁。车企间比拼的不只是销量数字,更是活下去的能力和利润底线。谁能笑到最后?这是市场游戏,不是开卷考试。
你怎么看现在的激烈竞争?零跑的微利、厂商的薄利多销,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好苗头还是危险信号?你更愿意选便宜的新能源,还是相信老牌大厂的靠谱?留言一起聊聊你真实的感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