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现在汽车市场这么卷,一台16-18万的新天籁还能玩出什么花来?你说这话放在两年前,那绝对能让我翻个白眼,毕竟这价钱摆在那儿,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怎么可能?可现在呢,事情有点意思了。你随口一聊车,旁边好几个人就会插嘴跟你掰一掰智能、网联、体验这些新词。现在买车,不光得跑得快、坐得舒服,车机系统智能化也成了不少人下单前的必考题。
先抛个问题,咱们普通人预算就16、17万,选个合资的燃油轿车,到底还在乎啥?外观内饰?空间动力?还是多一个什么“鸿蒙座舱”?这年头,车企都在想着法儿搞“新瓶装老酒”。但说实话,这一回,新天籁突然官宣说要上鸿蒙HarmonySpace 5座舱,再加上“华为Sound”,确实让人眼睛一亮。
说到底,咱们每年看发布会,调侃“手机发布会还在圈地自萌”,但现在,鸿蒙终于进汽车圈了,而且上的还是日产的天籁。光光一个“华为出品”,直接就给了底气。众所周知,日本主机厂最怕麻烦,喜欢用成熟产品,稳定优先。但这次日产敢吃螃蟹,装上国产鸿蒙智能座舱,想必是下了不小的决心。问题来了:车企们到底图华为鸿蒙啥?普通消费者会不会真心买账?
咱们先拿老百姓最关心的说起,现在买日系B级轿车,追不追国产的“内卷”路线,早就分成了两派。一拨人死守合资,买的是多年的稳定、油耗低、毛病少。另一拨呢,追求进步,觉得国产品牌从颜值到智能科技都越来越香。天籁这合资“B级老将”,最近这几年其实慢慢有点被赶上来的感觉。你看国产新势力那些智能座舱、全景大屏、语音操控、导航、网联娱乐,直接卷到天上去了。你本来一台车怎么看?开得顺手,带点氛围,该有的安全辅助行不行?那些基础功能天籁都做到了,但智能性感缺点意思。这回好了,一口气把鸿蒙HarmonySpace 5和华为Sound给搬上来,算是把智能短板补齐了。
你得承认,智能座舱体验对不少人来说确实越来越重要。窗外一片热闹,你坐进车里,想说一句“帮我导航回家”,系统就能反应过来。父母想用语音调节空调、查歌曲,弟弟妹妹想连手机玩会儿娱乐,这些全都靠车机实现。前几年日产自己那套系统,说白了就够用,绝不出错——但和现在国产主流自研的“神级车机”比,明显是差一截的。你看比亚迪、小鹏的车机,随手拉个导航、K歌,车上就跟家里客厅差不多。
话说回来,日产为啥突然转型上了华为这套?我的看法很简单,就两个字:要生存。合资B级车这些年市场越来越难,单靠三大件,真的不够卷。对手全都在拼科技,没点狠货都上不了桌。日产要想守得住客户,拽住年轻人,必须拿出新招。这回和华为联名,不仅是技术合作,更像是借东风重塑品牌。别忘了,华为智能座舱已经有技术和粉丝口碑在手,搭在日产身上,能吸引新用户、减缓老用户流失,一举两得。
另一方面,大家关心的产品力,天籁还是保持原汁原味的“日系味儿”。外观用的还是V-Motion家族经典设计,车头、格栅统一,LED日行灯一拉到底那种视觉效果,确实够大气。车身线条简洁、细节考究,前车门把手还很讨巧地和侧腰线完美对齐,这细节控算是到位了。17/19寸轮圈任你选。车尾的贯穿式尾灯,中央插把“NISSAN”大标志,两侧还专门塞了11颗“宝石灯体”,起步价十几万的车,愿意下这血本,确实花心思了。
最关键的动力总成这块,日产没跟那些“油改电”或者“CR-V混动”瞎尝试什么噱头,坚持用2.0T VC-Turbo发动机,最大243马力、371牛·米的扭矩,纸面参数一点不虚。传动系统还是模拟8速的CVT,开起来顺畅舒服,这点老车主很清楚。底盘不用担心,日产调校向来偏家用舒适,如果你对操控没那么极端追求,日常家用绝对够用。大空间那更是天籁老传统,2825mm轴距坐着就是稳当。
可有意思的是,说到底,东风日产这次新天籁上市,其实最大的看点就一句话:它是一台“合资血统+中国智能大脑”的B级车。咱得想个问题,现在16-18万区间,你买合资B级轿车,到底图个啥?今时今日动力、空间、安全都难分高下,全靠细节和体验来决胜负。新天籁用上了华为鸿蒙系统,说明合资也开始认清现实了:不能光靠三大件吃老本,智能、体验、生态服务得全跟上。
也别一味神话“智能座舱”,技术虽牛,买账的人还是理性居多。不是说鸿蒙加身,大家就全要买单。车市的游戏早变了,有优势固然好,但最终还得回到价格和口碑。天籁这次定价在16-18万,毫不夸张地说,是直接瞄准了高性价比人群。咱看比亚迪、长安UNI-V什么的,外观内饰卷得飞起,智能座舱卖点十足,合资老牌还真有危险。新天籁升级智能车机的步子其实走得不算早,也算不上多激进,但底气在于它稳。该给的都给了,没给花里胡哨不实用东西。你想多一点智能、多一点安心、空间拉满,又想享受大厂质保,这波新天籁算是“左手传统,右手未来”。
当然也别只看车企怎么宣传,买车最终还是得靠自己用脚投票。日系合资的保值率、维修成本低、油耗经济,是不可忽视的坚实基础,如果再把“本土最强车机”用上,不是锦上添花才怪?你说按这趋势,以后丰田、本田都得跟进用中国智能座舱,把苹果、谷歌抛一边,专给中国市场定制。那不就是全行业的一次倒逼自我变革?
也有人会担心,第一次大规模用国产智能化车机,体验会不会有隐患?但华为现在在高端智能汽车领域砸的人力物力不是盖的,车企不傻,拿自己的销量和口碑冒险,绝对是慎之又慎。况且技术的进步总有第一回,连日产都敢明星产品首发,说明过了最初观望阶段。
所以说,未来16-18万的家用轿车拼得是什么?拼空间、拼动力,拼舒适、拼颜值,这些都得拼;但下一个主战场,绝对是拼智能体验和生态服务。合资车想活下来,只有主动适应中国消费的变化,胆子大一点、脑子活一点。谁用心揣摩用户心思,谁就能赢更多。东风日产新天籁携手华为,正好赶在了点儿上,给全行业敲了个警钟:别再光想着卖老底了,新时代买车人,胃口早变了。
写到这儿,我还是想扔给大家几个思考:你会不会因为一台合资车搭载“中国智能大脑”而买单?你觉得智能座舱到底有多少“真实需求”,又有多少“噱头”?十七八万预算,是该拥抱下未来科技,还是求个一成不变的踏实?这个问题,还是每个人心里自己有数。大潮推着你走,咱普通人要永远拿自己的自由选择权,把钱花得明明白白,车开的踏踏实实,这才是正道。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