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百万的巨头突然反扑,上汽这头“睡狮”到底被谁扇醒了?

让一个胖子去跑马拉松,最难的不是冲过终点,而是说服他从沙发上站起来的那一刻。

而让一个年销几百万辆车的巨型车企,在新能源和价格战的泥潭里来个原地漂移,难度约等于让这个胖子在跑马拉松的同时,顺便表演一段托马斯全旋。

过去几年,所有人都觉得上汽这艘巨轮,转舵慢得像是在和树懒比划拳。新能源渗透率都干过50%了,新势力们骑在脸上输出,价格战的刺刀捅得血流成河,大家都在围观,看这个老大哥什么时候被小年轻们抬走。

年销百万的巨头突然反扑,上汽这头“睡狮”到底被谁扇醒了?-有驾

结果呢?剧情反转了。

今年1-8月,上汽终端零售干了294.3万辆,同比增长5.2%,8月单月更是同比暴涨41%。这数据,就像你以为你们班常年倒数第一的同学已经自暴自弃了,结果他期末考试突然甩了你一脸的满分卷子。

这不是瞎积薄发,更不是祖坟冒青烟。这背后是一套硬核的商业逻辑在重新咬合:组织动刀、产品提速、财务回血,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把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硬生生干成了“还真行”。

今天,咱就把这事儿扒光了看看,上汽这头沉睡的狮子,到底是怎么被自己一巴掌扇醒的。

1

所有大公司的衰败,根源都一样:慢。

组织层级多得像俄罗斯套娃,部门墙厚得能防弹,一个决策从顶楼传到一楼,黄花菜都凉了三回。研发的觉得销售不懂技术,销售的觉得研发闭门造车,市场的觉得这俩都是智障。

这就是大公司的通病。你猜怎么着?病不致命,但市场会让你死。

上汽今年的第一个猛招,就是对自己动刀,搞组织重构。听起来很高大上?说白了就三件事:拆墙、拉群、定规矩。

以前是各个品牌、各个条线自己玩自己的,现在搞“大乘用车/大商用车”两大板块,把研发、采购、制造、销售这些原来老死不相往来的大神,全都拉到一个群里。群名可能就叫“今天搞不定问题谁也别想下...班”。

这种改革,就像把一群习惯了单打独斗的武林高手,硬是塞进一个战壕里打团战。一开始肯定各种不适应,但好处是炮弹飞过来的时候,没人敢说“这不归我管”。信息传递的损耗没了,决策的弯路少了,执行力自然就上来了。

这不是画饼,是实打实的改变。

你看产品节奏就知道了。以前一款新车,从立项到上市,流程长得能拍一部80集连续剧。现在呢?荣威、智己、MG这些牌子,新品周期恨不得压缩到90天内完成引爆。这叫什么?这就叫“快种快收”,市场要什么,我立马种出来,熟了立马收割,绝不等到变成隔夜菜。

年销百万的巨头突然反扑,上汽这头“睡狮”到底被谁扇醒了?-有驾

营销也从后卫提到了前锋。以前是车造好了才开始吆喝,现在是立项的时候,用户、渠道、媒体就一起进来“共创”了。车还没下线,口碑已经铺出去了,实现了“上市即交付,交付即爆款”的良性循环。

所以你看,8月份这种传统淡季,上汽还能卖出36.3万辆车,同比猛增41%,这绝不是偶然。组织效率的提升,就像给发动机换了个涡轮增压,虽然不直接产生动力,但能让每一脚油门都变得更带劲。

2

战略这东西,说穿了就是PPT。只有当PPT变成印在马路上的轮胎印时,它才有意义。

组织提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产品能打。如果组织改得热火朝天,结果造出来的车还是没人要,那不叫改革,那叫团建。

年销百万的巨头突然反扑,上汽这头“睡狮”到底被谁扇醒了?-有驾

上汽和华为搞的那个“尚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从官宣合作到H5车型开启预订,中间几乎没给人喘息的机会。预订开启1小时2.5万,18小时破5万,这数字说明什么?说明市场不给你时间讲故事,只看你上菜的速度和菜的硬度。

大家觉得这是“华为的智能化”加上“上汽的制造能力”,是强强联合。没错,但这本质上是组织执行力的胜利。当一个项目能把两家巨头的资源瞬间捏合在一起,并且快速推向市场时,它的成功率就已经拉满了一半。

这就好比一个学霸和一个校霸决定联手。学霸负责解题,校霸负责没人敢来捣乱。这种组合,考试能不拿第一吗?华为就是那个把所有智能化的难题都解好,直接把答案“喂到嘴里”的学霸,而上汽,就是那个能把答案完美誊写到考卷上,并且保证考场秩序的校霸。

再看上汽自己的产品棋盘,那叫一个“我全都要”。纯电、混动、增程技术三条腿走路,合资的大众、奥迪稳住高端基本盘,自主的荣威、MG、智己分头抢占家庭、全球和智能化的山头。

这半年,你能明显感觉到上-汽的新品像下饺子一样。而且,最骚的操作是,它在“技术往前一步”的同时,做到了“价格往回一步”。把一堆高科技塞进车里,然后用一个让你觉得“卧槽,这么便宜”的价格卖给你。

年销百万的巨头突然反扑,上汽这头“睡狮”到底被谁扇醒了?-有驾

这才是最要命的打法。商战不是比谁的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上汽这一轮的产品攻势,就是一记结结实实的闷拳。

3

聊了这么多,都得落到钱上。一家公司吹得再天花乱坠,财报拿出来一看,裤衩都是破的,那都是扯淡。

年销百万的巨头突然反扑,上汽这头“睡狮”到底被谁扇醒了?-有驾

财报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上汽这份上半年的“体检报告”,数据非常实在。

营收2995.9亿,涨了5.2%;归母净利润60.2亿,扣非净利54.3亿,都是大幅增长。但最关键的指标,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10.4亿,同比暴涨85.9%。

为什么这个指标重要?因为营收和利润都可以“技术性调整”,但现金流不行。现金流是一家公司的血液,血够足,你才能在价格战里继续投入研发,调整产能,而不是被对手拖垮。

年销百万的巨头突然反扑,上汽这头“睡狮”到底被谁扇醒了?-有驾

很多新势力的问题就是“增收不增利”,车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本质上是在烧钱换市场,玩的是“瞎积薄发”的套路。而上汽这一轮回血,是收入、销量、利润、现金流四个指标一起抬头。这不叫反弹,这叫“王者归来”。

这种健康的财务状况,让上汽有底气去对冲未来的不确定性。

车市这鬼地方,从来没有坦途。价格战会继续,海外市场随时可能出幺蛾子,技术路线也远没到终局。怎么办?

上汽的思路很简单: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在海外,从“中国造、全球卖”变成“全球造、全球卖”,在欧洲、东盟建厂,把供应链、制造都本地化,减少被卡脖子的风险。

在技术上,纯电、混动、增程都备着,电池从三元锂到固态电池都有预研,智驾更是自研和合作两条腿走路。翻译过来就是:我不知道未来谁是版本答案,所以我把所有可能的答案都研究一遍。

年销百万的巨头突然反扑,上汽这头“睡狮”到底被谁扇醒了?-有驾

这种“既要快,又要稳”的治理观念,让上汽在智能化赛道上拿到了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张L4级自动驾驶示范运营牌照。这玩意儿不光是技术竞赛,更是组织能力的体现。能搞定法规、场景、运维和风控,说明这头大象不仅学会了跳舞,还学会了走钢丝。

4

所以,复盘上汽这一年,它其实就做对了一件最朴素的事:先把家里打扫干净,再把武器擦亮,然后出去跟人干架。

先把组织理顺,让慢变量变快;再把节奏拉直,让复杂事变简。最后,产品和财务自然会给你一个漂亮的结果。

在产业转型的迷雾里,巨头转身,从来不是一个优雅的姿态,而是一场血与火的自我革命。它可能很难看,很痛苦,甚至很狼狈。

但只要能活下来,并且活得更好,那所有的伤疤,最终都会变成勋章。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