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春夏之交,小米汽车过得并不轻松。
3 月底的一场致命车祸,让搭载“阉割版”辅助驾驶的 SU7 深陷舆论漩涡,销量连续下滑、用户维权频发,甚至被网友调侃“造车速度追不上翻车速度”。
但就在昨晚,沉默 53 天的雷军带着全新车型 YU7 重回聚光灯下,宣布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最高级别的小米 HAD 辅助驾驶系统,并直言“安全配置不该有高低配之分”。
这场迟到的“安全觉醒”,既是小米对事故教训的反思,也是生死线上的绝地反击——毕竟,谁还记得 SU7 发布会上雷军那句“小米汽车,为发烧而生”的豪言?
雷军这次真的听劝了!
但早该如此。
还记得 SU7 上市时,低配车型砍掉激光雷达、智驾功能缩水,美其名曰“差异化竞争”,可当生命遇上概率,谁能接受“低配安全”?
3 月那场车祸后,家属的眼泪、网友的愤怒、销量下滑的财报,都在反复抽打小米的神经:当车企把激光雷达变成选配,就是把用户的生命权标上了价格。
好在 YU7 的破釜沉舟让我们看到改变——全系标配不是施舍,而是对生命的敬畏。
这些年新能源车的竞争太魔幻了。
有的车企比屏幕尺寸、拼冰箱彩电,却把碰撞测试当选修课;有些则把“自动驾驶”吹得天花乱坠,出事后再偷偷改成“辅助驾驶”。
小米 SU7 的碳纤维机盖维权事件更荒唐:花 4.2 万选装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最后发现只是贴纸装饰——这种小聪明玩得越溜,信任崩塌得就越快。
反观 YU7,雷军终于想通了:与其在营销话术上打太极,不如把每一颗雷达、每一行代码都变成守护生命的铠甲。
咱们消费者要的不多。
你可以把真皮座椅留给顶配,用续航里程区分价格,但安全带、气囊、辅助驾驶系统这些保命的重要设备,为何要让预算有限的人去赌运气?
看看特斯拉 Model Y 和比亚迪汉,有哪家敢在安全配置上搞什么"精准刀法"?
小米用 SU7 的教训买来一个真理:在造车这场马拉松里, 安全才是唯一起跑线。
YU7 的发布不是终点,而是小米重建信任的新开始。
当雷军说出 “安全没有高低配” 时, 台下的小米员工红着眼眶鼓掌的视频刷爆朋友圈——这家曾被称作 “价格屠夫” 的企业, 终于懂得真正意义上的 “性价比” 不应以生命为代价。
此刻,我们不妨给小米多一点时间:如果 YU7 能兑现承诺,它或许会成为新能源市场的一道分水岭,让所有厂家铭记——你可以阉割天窗,但不能阉割良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