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新能源车开6年报废,从耐用品变成快消品,你还敢买电车吗?

那天我正在4S店给朋友看车,一个来保养的电车车主突然暴怒:"TMD,我这车才开5年多,你告诉我电池衰减严重需要换电池?换下来得7万?这不是明摆着让我换车吗!"这一幕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爆出的"鼓励新能源车开6年报废"政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电车真的从耐久品变成了快消品?我得说道说道。

先说这车长啥样。六年前的电车,外观设计普遍还停留在"科技感"的错误理解上,要么刻意做成未来感十足但怪异的造型,要么就是燃油车硬改的"缝合怪"。就像穿了一身太空服去逛菜市场,格格不入还引人发笑。 现在的设计倒是越来越回归正常了,特斯拉、比亚迪的设计语言已经开始影响整个行业。

鼓励新能源车开6年报废,从耐用品变成快消品,你还敢买电车吗?-有驾

内饰方面,早期电车就更离谱了。记得有次试驾一款2018年的某品牌电车,那中控屏反应慢得像是装了2G网,触控灵敏度比我奶奶点菜还迟钝。材质也是各种硬塑料拼凑,连高配都是"塑料皮"内饰。跟现在动辄全车四块屏加氛围灯的内饰比,简直是两个时代的产物。

再说说最核心的动力电池。这才是那位车主发火的真正原因。早期电池技术确实不成熟,循环寿命普遍较低。尤其那会儿为了追求续航里程,很多厂商对电池管理系统的保护不够完善,导致电池衰减更快。我就亲眼见过一个朋友的早期国产电车,刚买时号称300公里续航,开了四年后实际只剩160公里,直接掉了近一半!

鼓励新能源车开6年报废,从耐用品变成快消品,你还敢买电车吗?-有驾

实测数据来看,2018年前的电动车在快充次数达到300次后,电池容量平均衰减达到20%以上,而现在的新车型经过500次快充,衰减可能还不到15%。比亚迪刀片电池甚至宣称1500次循环后衰减不超过20%,技术进步太明显了。

路试方面,老电车的驾驶感受基本就两个字:单薄!无论是底盘调校还是车身刚性,都跟"大玩具"似的。记得有次我在山路上开一辆2017年的某电SUV,过弯时那车身抖得像是喝了三斤二锅头,方向盘的反馈感就像隔着两层棉被握着一根水管,毫无精准可言。 现在的新车至少开起来像个"正经车"了。

现在买电车我给大家几个小建议:一是尽量选择提供电池租赁或置换服务的品牌,特斯拉、蔚来都有类似服务;二是看清电池保修政策,现在主流都提供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三是如果你确定只开5-6年就换车,那就无所谓了,大胆买就完了。

鼓励新能源车开6年报废,从耐用品变成快消品,你还敢买电车吗?-有驾

说回"6年报废"这事,我当时看到这消息也是火冒三丈。仔细一查才发现是对标特定年份的早期电动车,政策重点是想鼓励淘汰那批技术不成熟的老旧车型,而不是说所有电车都只能开6年。但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电车技术迭代太快了,几年前的产品很容易就显得过时。这跟手机行业何其相似?

那么到底该不该买电车?我的标准是:如果你家里有固定车位能安装充电桩,日常通勤不超过50公里,预算充足能买到20万以上的中高端车型,那现在买电车是不会错的。如果你需要经常长途自驾,住小区没专属充电位,或者预算有限只能买低端车型,老老实实买油车吧。

比起那些早期电车,现在的产品无论外观、内饰还是电池技术都有了质的提升。我常开的比亚迪汉EV和Model Y,开起来跟燃油车已经没什么区别了,某些方面甚至体验更好。当初我以为智能座舱那些功能都是花里胡哨,结果用习惯了还真离不开了。

电车从耐用品变成快消品?我看未必。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回收体系的完善,现在的电车使用寿命已经能跟燃油车相当了。你敢买吗?这就看你自己的需求和判断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