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大战风云再起,韩系巨头份额骤降,宁德时代稳坐头把交椅

夜里十点半的充电站风一阵一阵吹得人直哆嗦,外卖小哥把电摩靠在角落嚷嚷着电池又不顶用,隔壁网约车师傅掰着指头算今天电费油钱差不多打平,嘴里骂骂咧咧说大牌电池说牛吹得满天飞结果越来越短命,这坑要不是我熟人踩过我都不信。

时间点都对得上,周二数据出了门,LG新能源被点名了,56.1吉瓦时确实比去年涨了9%,但全球占比从11.8%滑到9.5%,账面看着增长实际地盘在缩小,车企供应群里有人发火说合同价压到骨头里还要抢产能,工位上的同事回一句别吹风扇了先把交期保住。

电池大战风云再起,韩系巨头份额骤降,宁德时代稳坐头把交椅-有驾

SK On这边24.6吉瓦时,同比增了17.4%,份额却只剩4.2%,掉了0.6个点,项目经理在会议室拍着PPT说订单不错订单不少,台下工程师小声嘀咕良率又被打回去一轮,外面渠道商转身就说兄弟们抢不到车厂主平台的坑位,排队排得像春运买票。

三星SDI日子更难,17.7吉瓦时直接比去年少了10.6%,市场占有率3%,欧洲和北美的客户冷了半截,德系供应链说先把库存磨掉再谈新配方,美系朋友说政策窗口期看补贴走向,邮件来回抄送一堆人却落不到实单上,办公室灯到半夜都没灭过。

辉煌往事翻出来不避人,十年前谁买电车不是冲着韩系三强的名头,说能量密度高口碑稳当,车友会里都是求着加价排电芯,工程院校毕业生一心奔着东南沿海外企园区跑,厂区门口食堂夜宵摊永远要排队到街角。

那会儿玩家讲的是信仰,材料体系一讲三元就是三元,刀片就是刀片,谁敢抄谁就被论坛拉黑,技术白皮书发出来像是宣言,定价也像点名上课,买它就是懂,懂了就舍得买单。

现在换了画风,套餐一张纸拍桌上,长寿版高价版极速充版分层明确,BOM拆得干干净净,服务费折扣券会员卡走到哪都是小字多过大字,售后热线上来先问你买了哪个包,再问你保什么衰减,微信群里有人调侃这不就是付费解锁续航吗,笑声里带着熬夜的焦虑。

电池大战风云再起,韩系巨头份额骤降,宁德时代稳坐头把交椅-有驾

内部员工吐槽不收着,一线工人说今年白班变多夜班变急,产线节拍拉快了又拉回去,良率报表像过山车,设备工程师抱着示波器跑三栋楼,采购说上游材料涨价涨得没脾气,下游客户砍价砍得没底线。

网友那边玩梗毫不留情,剪视频的给韩系三强配了怀旧滤镜,背景音乐换成老歌,弹幕刷着当年情如今风,评论区有人说电池也有中年危机,下面一片哈哈哈但都懂那意思,流量是热的,心是凉的。

供应链链条上能吵的一圈都在吵,材料端磷酸铁锂笑着说成本围剿照样能卷,三元阵营顶着能量密度旗子不肯退,车企产品规划把电池当乐高换着插,市场端今天追快充明天追高续航后天追低价,每追一步就有人摔一跤。

海外市场不太给面子,欧洲车厂压库压得厉害,CO2考核和补贴节奏像拉闸,美洲那边政策跳步走,新项目写了又改改了又拖,韩系供应商窗口期一晃而过,报关单的日期像提醒闹钟一样扎心。

东亚厂区里风向也在变,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人说新线投得狠,整包、热管理、BMS都往里捆,端到端效率一合,议价权就从邮件里跑到现实里,开会不再是你求我,是我替换你,冷不丁就把老合同掀了桌。

电池大战风云再起,韩系巨头份额骤降,宁德时代稳坐头把交椅-有驾

数据还得多看两眼才叫真扎眼,590.7吉瓦时是一块大蛋糕,35.3%的同比增速像是给行业打了鸡血,可切下来的那几刀谁厚谁薄一目了然,16.7%的韩系份额不是终局是现状,里面每一个百分点都是产能、价格、服务、地缘、物流混在一起的结果。

园区周边的出租屋晚上一片亮,年轻人趴在电脑前抢方案,成本表上的小数点来回抹,领导要的目标像墙上钉子越钉越多,有人半夜跑去实验线新电解液,有人望着手机上的倒计时等认证过关。

政策的风也没停过,《价格法修正草案》被反复提,会议里提醒不得恶性价格竞争不得虚假折扣,监管说要守住底线保护消费者,市场却总能找到新名目把价格玩出花,上面要管的手越来越硬,下面赚钱的路越来越绕。

补贴退坡的地方留下真空,地方保护换了马甲,舆论场一句高质量发展挂在嘴边,厂房里还是比谁更快更省更狠,报表好看了,工程师熬夜的黑眼圈更深了,供应商的现金流更紧了。

电池大战风云再起,韩系巨头份额骤降,宁德时代稳坐头把交椅-有驾

站在产业链最末端的还是普通车主和骑手,换电站的价目表改了又改,快充桩旁边贴着限功率提示,车企App推送电池健康升级包,点进去一串条款让人头皮发麻,售后说符合合同,司机说我只想多跑两单。

一些老车主开始学乖,看到宣传就先去查电芯供应商名字,再看化学体系和保修条款,论坛里有人把循环寿命、快充倍率、热扩散隔离拿出来对照,买车不只看百公里加速和智能座舱,电池热管理有几路水泵都要问清。

厂家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真,新闻稿里讲生态讲绿色,财报电话会上讲现金流讲开工率,内部会开完还是落回到一个字卷,卷价格卷技术卷渠道,谁也不服谁,但谁掉队谁就没机会。

海外客户也在趁机砍条件,起订量抬高付款周期拉长,质量条款一条比一条苛刻,能不能抗住不只是做没做过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足够底气说不的问题,底气从哪来还是那几样东西成本、可靠、交期。

电池大战风云再起,韩系巨头份额骤降,宁德时代稳坐头把交椅-有驾

产业园里摆着一排新建的储能柜,电力侧也要电芯,谁家库存谁家新化学体系谁家产线可切储能都写在销售手册上,车用不好卖储能救一命,财务说结构性过渡也算方案,工程说别把质量红线踩了。

年中之后的订单流向看起来更偏向头部,越靠近整车厂自制电池的团队越能稳住节奏,外采要拿到就得给到更深的绑定,共同开发共同投资共同风险这几个词越说越多,供应商会议室里老总握手的时间变长了。

街头的声音不会等你准备,群里发过来一张图说某地电车起火,下面立刻有人跟帖问什么电芯谁供应,品牌公关忙着灭火发布会忙着念稿,实际问题又回到质量控制和热失控管理,真金白银砸不砸在位子上才有答案。

写到这会儿,回到那句最现实的话普通人怎么躲坑,先盯住电池供应商和化学体系别被花哨词糊弄,保修写几年几万公里衰减到多少要看清,充电别老怼满功率极限温区别暴晒,二手车过户前跑个完整的SOH检测,租赁换电的仔细算月费和里程单价,遇到夸张宣传记得留存截图按《价格法修正草案》的要求维权,别追风口追到悬崖边上才刹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