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上市仅三千大定,销量困局揭示北京上海市场真相

谁能想到,一台昨天晚上上市的新车,号称“市场炸弹”,全国大定只冒出三五千?就这成绩,还不如某些电动车企搞员工内购的热闹程度。刷完数据那一刻,有点像球场上主队刚进乌龙球,全场都愣住了。北京上海,还是那两位“卷王”,像考场上的学霸,手举答卷,其他城市连围观都提不起劲。你说这场景,是不是像极了CBA总决赛的冷场?热搜话题倒是蹭蹭往上窜,什么“理想股价跳水”“发布会神反转”,资本市场的嗅觉比狗还灵,半夜都能闻到PPT里冒出来的火药味。

那直播弹幕,昨晚看得我头皮发麻。有人疯狂刷“送电视吗?”,还有抢沙发的,彩电、冰箱仿佛才是真主角。32万的车,智能驾驶说得天花乱坠,结果送家电成了灵魂拷问。厂商一句“科技改变生活”,用户立马回怼“没电视那还算新车吗?”你看,这才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真实写照——技术再牛,没点生活气息,网友直接投票不买账。

新车上市仅三千大定,销量困局揭示北京上海市场真相-有驾

资本市场这边,理想美股港股直接来了个自由落体。有人说,A股港股比谁都敏感,PPT还没讲完,股价先掉队。投资人和段子手一起狂欢,微信群的梗比发布会还密集。你要说“首日订单”有啥用,去年某牌数据也上天,最后真正交付的,还不如县城楼下的早市热闹。套路玩多了,老司机都知道,首单数字就像球场上的开局三分,最后能不能赢,还得看下半场谁顶得住。

新车上市仅三千大定,销量困局揭示北京上海市场真相-有驾

北京、上海依旧是主力。每次出场都像全明星赛,观众席热闹,替补席冷清。二三线城市安静得让人心慌,仿佛大家都在等着一个更猛的爆点。新能源车这几年,谁还没被“智能驾驶+大沙发+免费彩电”洗脑过?去年问界M7首发,直接把市场带嗨了,全国开花。结果现在再玩“家电梗”,观众明显审美疲劳。

车企的套路说实话也不难猜。发布会搞得像春晚,台上台下配合默契。真正买单的,反倒越来越谨慎。你看得出厂商眼里的无奈吗?一边高喊体验创新,一边还得琢磨送点啥把用户哄开心。买车送家电,仿佛成了新能源圈的传统艺能。朋友圈里有人说,再过几年,买车要是没送洗碗机,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

新车上市仅三千大定,销量困局揭示北京上海市场真相-有驾

说到这,忍不住想起当年小鹏汽车上市那阵子。热搜霸榜,股价冲天,号称订单几十万。结果两个月后,实际交付数据一出,投资人一脸懵。资本市场最怕的就是空头支票,谁敢信“首日爆单”,谁就得做好被打脸的准备。理想这波,怕是要在教科书上留名了。

你在意的是技术升级还是家电礼包?今年的购车群体,其实比任何时候都懂行。刷论坛、看评测、对比权益,谁还靠发布会的PPT就下单?产品没两把刷子,再多套路也拦不住市场的冷静。问界、比亚迪、极氪,个个都是硬茬,新人想插队,光靠一场秀真不顶用。

新车上市仅三千大定,销量困局揭示北京上海市场真相-有驾

有意思的是,昨天的失落气氛让我想起体育圈的那些冷门。就像世界杯小组赛,热门队突然出局,球迷的表情比比分还精彩。新车上市也是同理,大家都在等奇迹,现实一上桌,所有幻想都烟消云散。首日大定三五千,厂商尴尬,投资人装傻,消费者刷着手机笑出了声。

细想这些年,新能源车圈的游戏规则早变了。市场早就不是北上广深的独角戏,谁都想分块蛋糕,谁都不想当冤大头。去年还有人问“买车到底看什么”,现在轮到厂商反思“我们还能靠什么吸引用户”。有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增长率首次跌破20%,存量竞争成了新常态。问界、理想、极氪、比亚迪,各家拼命卷配置、卷价格、卷营销,用户反倒越来越理智,谁都不是第一天进场的菜鸟。

再说“家电三件套”,你要真觉得送彩电能收买人心,那是低估了中国用户的精明。现在买车,大家要的是体验和诚意,花里胡哨的噱头早就不吃香。朋友圈调侃“再送点啥就能下单”,其实背后是市场的一种倦怠。厂商再不放下套路,迟早被用户教做人。

新车上市仅三千大定,销量困局揭示北京上海市场真相-有驾

昨晚弹幕刷爆,现实却比故事狠。成年人没圣诞老人,只有一地鸡毛和满屏段子。你问我为啥没下单?真要说理由,大概电视没送,智能驾驶也没到点子上。或者说,我早就不信PPT里的春天,直接等二手车市场开花。

你昨天看直播了吗?有没有为彩电狂欢?评论区等你来聊——你觉得新车发布会最让你抓狂的地方是哪儿?是不是比世界杯乌龙球还刺激?顺便说一句,如果下次厂商真送洗碗机,记得第一时间告诉我,我考虑给家里添个新家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