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上市才七天,理想i8突然官宣全系配置大洗牌。 原计划卖32.18万到36.98万元的三个版本(Pro、Max、Ultra),直接砍到只剩Max一个配置,价格从34.98万降到33.98万元,还白送价值1万元的铂金音响。
那些刚花36.98万订了顶配Ultra的车主,现在只需34.98万就能提到同款车,相当于变相省了2万。 少数买了入门Pro版的车主,理想也开放了退订或免费升级的通道。
时间回到7月29日,理想i8上市当晚。 官方给消费者出了一道“选择题”:32.18万的Pro版减配了冰箱和高级智驾芯片,36.98万的Ultra版才有满血功能。 结果98%的订单涌向了中高配Max和Ultra,Pro版几乎没人下单。
车主论坛瞬间炸锅:“选个车比高考填志愿还难! ”“冰箱居然不是标配? ”“后排娱乐屏为什么不能单独选装? ”这些吐槽像潮水一样冲进理想的产品部门。
有车主晒出配置对比图:Pro版用的地平线J6M芯片算力只有128TOPS,而Max和Ultra搭载的英伟达Thor-U芯片性能翻倍,价格却只差2.8万。
还没从用户吐槽中喘过气,理想i8又撞上另一堵墙。 一段“理想i8对撞东风柳汽卡车”的视频被扒出,网友质疑测试车是特制道具,东风柳汽直接发声明要追责。i8发布次日,理想港股暴跌12.84%,市值蒸发超200亿。
与此同时,对手的刀已经架到脖子上。 蔚来子品牌乐道L90以26.58万起售,比i8入门价低了近6万;小米YU7定价25.35万起;零跑C16甚至杀到16.18万起。
发布会后,李想突然“消失”了。 从7月30日起,他的微博断更近一周,和此前每天发十几条的状态判若两人。 8月5日上午,理想内部紧急会议结束,调价决策火速落地。
调整方案简单粗暴:只留Max版,售价降1万至33.98万;从顶配专属升级为全系标配;加1万元就能获得原Ultra专属的娱乐屏;Ultra用户省2万,Pro用户可退订或升级
政策官宣不到一小时,广州某理想展厅的销售晒出聊天记录:单日订单突破20单。 销售的话术也瞬间切换:“现在订等于白捡万元音响”、“早鸟优惠月底就截止”。
调价消息发布后,理想港股股价直线拉升2.87%,当天报收104.1港元。 挂钩港股的汽车ETF(159323)同步跟涨1%,持仓股中地平线机器人、小鹏汽车集体飘红。
有供应链人士透露,Pro版原计划搭载的地平线J6M芯片已采购近千套,砍掉版本后这些库存可能计提损失。理想L系列增程车7月交付量仅3万辆,同比暴跌40%,环比少卖6000台。
调价后的i8 Max版相当于“满血套装”:宁德时代97.8kWh电池、VLA司机大模型智驾、英伟达Thor-U芯片、车载冰箱全部标配。 大摩随即发布预测:2025年i8月销目标锚定5000-7000辆,后续上市的i6目标8000-10000辆。
该机构调研显示,近期到店试驾i8的客户中,签单比例正在上升,尤其在早鸟优惠8月底到期前可能迎来爆发。
尽管多数人为调价叫好,但部分Pro版车主仍有微词。 有人算账:原价32.18万订Pro,现在免费升级到Max看似赚了1.8万,但错过赠送的铂金音响,而Ultra车主实打实省了2万。 理想销售对此回应:Pro车主可补差价装音响,但选装后排屏需另付1万。
截至调价前,理想i8累计订单约6000台,其中Ultra版本占比超70%。 对比理想L9上市一小时订单破万的盛况,这个成绩显然不及格。李想内部已将i8月销目标从券商预测的5000-8000辆,下调至3000-5000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