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车当新车卖?极氪销量数据引争议,车主提车才发现已投保
近新能源车圈又炸锅了!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被推上风口浪尖,有车主爆料自己花二十多万买的“全新”极氪001,提车后竟发现车辆早已在半年前就买过交强险!这波操作,让不少老铁直呼“套路太深”。
“新车”秒变“展车”?车主遭遇信息迷雾
广州一位车主的经历堪称典型。今年5月,他在某平台看到“限时一口价”的极氪001,心动下单。付款时却跳转到一个仿冒极氪官方的“限时购车平台”,收款方竟是第三方公司“厦门欧行汽车有限公司”。更离谱的是,后续办保险时他赫然发现,这辆车早在去年12月就买过交强险,保单显示为“过户”状态。销售人员全程只字未提,只强调“数量有限一口价”。维权时,极氪客服竟称“车辆无异常”,后销售私下提出补偿2000元“封口费”。
类似投诉并非孤例。重庆有车主提车后合格证竟被注销,多地消费者反映买到“被摸过无数遍”的展车。这些车往往打着“特惠”旗号混在新车中销售,关键信息却被刻意模糊。
销量暴增背后,数据“魔术”引质疑
争议的核心,指向极氪异常飙升的销量数据。去年12月,其深圳、厦门两地销量分别环比暴涨377.5%和647.8%!更蹊跷的是,这两地公司户销量占比竟超86%和90%,与近期“展车投诉”集中地高度重合。路透社此前报道更直指,哪吒、极氪等品牌为达成激进目标存在销量注水行为。
面对汹涌舆论,极氪火速发布声明,坚称涉事车辆均为“可正常销售的展车”,强调其“从未上牌注册,法律属性属于全新商品车”。声明承认展车会因库龄打折销售,但称销售页面已“明显标注车辆性质”,并承诺彻查改进。
展车销售是“擦边球”还是行业潜规则?
业内人士指出,展车、试驾车折价销售在车市并不罕见,蔚来、理想等品牌也有类似操作。但关键在于信息透明度。极氪事件中,第三方公司投保、仿冒页面、隐瞒车况等操作,已严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更深层问题指向销量注水乱象。有专家分析,通过“公司户投保—转手销售”的操作,车企既能消化库存,又能提前锁定销量数据,粉饰财报。这种“法律合规但道德存疑”的玩法,无异于饮鸩止渴——短期数据好看,长期却透支品牌信誉。哪吒汽车如今的困境,正是前车之鉴。
消费者如何避坑?这几点须盯紧
面对复杂车市,老铁们购车时务擦亮眼睛:
细读合同条款:确认车辆性质是否明确标注为“展车”或“试驾车”,权益是否与新车一致;
警惕异常低价:远低于市场价的“一口价”往往暗藏猫腻,务问清折扣原因;
保留沟通证据:销售承诺、聊天记录等关键信息及时存证,便于后续维权。
新能源车市竞争白热化,车企冲销量可以理解,但玩“数据魔术”终将反噬自身。对消费者而言,真正的“”不应以牺牲知情权为代价。希望这场风波能推动行业更规范透明——毕竟,信任才是车企该“上险”的核心资产。
你认为展车折价销售是否应强制标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购车避坑经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