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增程SUV账面精明,日子却难算——油电夹缝里,细数那些“冤枉钱”
内容:
去年春天,老李还天天在车友群里发他的那台热门增程SUV照片,吹绿牌真香。如今见了面,咋眼一看脸色都蔫了半截,细聊才知——车子养到今儿个,钱花得他心头直发慌。老李讲,养这玩意一年多,最扎心不是修车,而是后悔当初没咬牙直接上纯电。说是总账多了快小十万,养的是个“电动祖宗”。
那会儿买增程,绿牌还能免购置税,说出去就是身份,比隔壁王姨的新飞度还风光点。谁料今年风向一变,北上广深政策一下卡死——补贴少了不说,增程直接被贴“伪新能源”,老李住崇明岛,群里说上海高架都不让上,这车瞬间没了上路待遇。前阵子去看车,销售小弟吐槽:这种增程车现在门店都懒得推了,卖一辆返点还比纯电少,转身主攻电的。
买车前还有个段子流行开:增程,裤腰带捆个充电宝。其实玩的是“油发电,电驱轮”,能量折腾来折腾去,据说损耗卡着小1/4。高速上试过,油耗飙到11个,连师傅调侃:当年汉兰达才10个油,增程咋越开越不划算?现在纯电800V快充都能12分钟灌500公里,增程那点电储备慢悠悠充一小时,师傅开玩笑,“就像智能机时代用小灵通,谁还真去背干粮出门?”
保险费不提还真不知,老李诉苦,三电+发动机,双系统叠加,保险比隔壁同型号纯电贵了两千多。去年整了快小5000块的保险,销售顺嘴就说:双系统,贵是理所当然。维修门槛也高,装的是心思省事,最后却事情多。三年残值一比,增程M5只剩40%,而纯电轻松过半。主要是电池,里程一到10万公里,健康度掉到75%,想换电池最少要卷走五万块,真是靠不住。
那天车友群里争得脸红脖子粗,加油党嫌电桩难找,充电党恨油涨个不停,最后全骂增程。没家用桩的出门三天两头找充电站,功率一查只有50kW,还得排队,急着用车只能叹气。用油呢,95号汽油跑一公里得6毛,纯电家充才8分,天壤之别。亏电时更糟,车子噪音大像拖拉机,小孙技术员一边摇头一边说:“增程你懂,亏电跑像是踩棉花。”
维修更是笑话连篇,邻居王叔说,前阵子他车增程器一点火就报警,去4S光诊断收了两千,零件还得等半个月。上次电池有点小问题,维修师傅一拆,发现油箱压着电路板,工时费直接翻三倍,师傅嘴里嘬着牙:“纯电坏顶多去售后,增程坏了,爹妈全请出来。”
冷门配置也不少:有的增程国产SUV带后排按摩、前防撞预警。但听老李说,按摩头一月新鲜,现在开长途直接关了省电,防撞预警灵敏过头,地库里为点小墙就不停叫唤。群里有人传,有个朋友开老款混动丰田,十年电池没动过,维修只换机油三滤,养车年花费打死不多过两千。对比之下,增程铁定每年多出三千上下,买车时都不算进。
至于新老车的对比,我有同事前后开过纯电和增程;他讲,一到冬天纯电续航掉得快,但家里装了充电桩,照样可以闭着眼跑;增程那么多功能,最后还是两边分心,家里老人开起来时,没觉得多省心。
潮水总归要变。前天朋友圈有人发,现在固态电池大概率明年就量产,续航轻松上千公里,增程车那点“电头”直接被秒成了老炮。师傅坐在门口喝茶,脱口而出,“技术过渡期,这车买来给人看笑话”。老李的SUV还停楼下,隔几个星期就上来问,二手市场收不收。也是,买的时候图新鲜,现在觉得夹在中间两头挨打,油也心疼,电也不够快,真是“冤枉钱”烧出来的体验。
有时候晚上路边碰见王叔聊起,一边念叨着融着保险的痛,一边琢磨是不是该收心换混动丰田,风格好养还不爱坏。要说增程这玩意,确实活像个尴尬的婚姻——凑合而过,碰上什么事,谁都看不惯。去年听说某小众品牌增程油电系统一年修两次,维修师傅直说:“宁愿彻底电动,别来折腾我。”
信源就这些,群里的、师傅嘴里的、朋友圈的段子、维修工说的闲话都有,只能当茶余饭后随口聊聊。老李下周要看新车,估计轮不到再念增程的好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