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车到孤影,月销16辆的飞度映射合资车的集体危机

9月车企销量榜单揭晓,当我们满怀期待地盯着一片红红火火的成绩时,一个数字却让人愣住了:16——这不仅仅是一个数量,更是一辆曾经风靡一时,号称“神车”的飞度如今的月销量。这一成绩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它曾是街头巷尾的代步王者,更是本田的骄傲,但如今遭受前所未有的冷遇。飞度曾有多风光?为什么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如此落寞?它的“败落”又意味着什么?答案藏在几个看似简单却充满冲突的原因背后。

从神车到孤影,月销16辆的飞度映射合资车的集体危机-有驾

飞度销量暴跌,经不起市场冲击,合资车的信仰彻底败退了吗?我们得谈谈飞度这款车的往昔荣耀。作为日系小型车的翘楚,曾经买飞度是种“信仰”。记得那时候,谁车库里停着一辆飞度,简直可以骄傲半天:低油耗,好操控,空间大,“平民超跑”的名号绝不是浪得虚名。然而如今,月销16辆成了它的现实。这不是简单的冷清,而是前所未有的市场抛弃。什么导致了这一切?仅仅是产品“老”了吗?还是消费者变“挑剔”了?其实问题不只如此。这背后,不止是飞度单车的问题,更像是一场时代巨变的缩影——传统合资品牌集体在中国市场遭遇寒冬。

要搞明白飞度销量暴跌的原因,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看。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飞度巅峰时期,它的主要卖点是性价比高,空间魔术性的设计,让它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梦想之车。可是时过境迁,在消费升级的今天,不少国产品牌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上“弯道超车”,推出了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以超低价格和出色的智能化满载而来,一举登顶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再看看比亚迪海鸥、奇瑞QQ冰淇淋,它们在外观、内饰和智能驾驶上全面吊打飞度。

从神车到孤影,月销16辆的飞度映射合资车的集体危机-有驾

飞度自身“作死”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譬如2021款飞度潮启版,给消费者来了个“什么叫低配”科普课程。钢轮毂、大塑料、鼓刹这些默默忍了,还能接受,但连喇叭都没有?难道买车是为了无法发声的沉默出演?再加上价格始终没有竞争力,难怪消费者纷纷跑去更经济、更智能的国产车怀抱了。

中国消费者逐渐对品牌忠诚度产生动摇。以前一提到日系合资车,许多人脑袋都是一拍:耐用!稳定!划算!但时间久了,他们发现国产车不仅维修成本更低,智能配置也更懂中国用户。合资车的品牌光环逐渐褪去,飞度也没能在这个节奏中挺住。

从神车到孤影,月销16辆的飞度映射合资车的集体危机-有驾

从表面上飞度销量的惨淡可能只是普通的“产品老化”,甚至有人觉得这只是它发展道路中的一个“小低谷”,未来总还能再崛起。然而实际情况远没这么简单:日韩系车企曾经的“光环”逐渐黯淡,如今正面临更大的危机。你可能还记得铃木和三菱的黯然退场,它们的失败已经响起了合资车品牌的警钟。而本田虽然在整个市场还残存一些销量,但飞度的陨落似乎悄然表明,本田的阵线也摇摇欲坠。

从消费者来说,对飞度的不满还在持续发酵。飞度原本是年轻人甚至初学者最爱的一款车,可飞度近几代车型的设计越来越挑剔用户耐心:配置一减再减,甚至“丧心病狂”地省去了最基本的功能,让消费者直接用脚投票。这就像去一家餐厅吃饭,原本大家都冲着价格便宜,但菜不仅涨价,还偷工减料,把人气磨没了。

从神车到孤影,月销16辆的飞度映射合资车的集体危机-有驾

但更深层的问题是:在中国汽车市场快速更新迭代的今天,飞度这样的合资小车真的还有机会吗?短期来市场上飞度的存量车型可能还有销路,但从长期趋势它已逐渐掉队。没人会为一个与时代脱节的产品买单。

短暂的平静中,飞度却迎来了一个更大的反转。你可能以为飞度销量的低迷是消费升级的结果,但仔细一原来它还有“翻身”机会却自己错失。飞度的独特空间设计绝对是“宝藏”,曾经它就是凭借“魔术空间”,让人觉得小车也能有大能量。如今新能源小车崛起,很多新款国产车都在模仿飞度的设计,甚至以此为基础做到了智能升级、成本控制。对此,飞度完全有机会加入电动化的潮流。但本田似乎犯下了战略性错误:它的动作太慢。许多人都在等它推出电动版,可它却迟迟没有下场。面对大批国产车的抢攻,本田没有找到好的突破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品牌将市场一点点蚕食。

从神车到孤影,月销16辆的飞度映射合资车的集体危机-有驾

更令人意外的是,飞度原本还有不少忠实车迷,可最近几年,他们的“信仰”也开始摇摆。“平民超跑”不再亲民,曾经引以为傲的超高性价比成了过去式。在年轻一代的用户心中,飞度已经逐步从“神话”落到了“传奇”,再到如今的“回忆”。矛盾变得愈发突出,忠实拥趸也无奈离散,无法继续为它撑腰。

月销16辆,也许是飞度最后的“告别”。表面上它还能在市场上维持低限度存活,但这背后却是更大的动荡与未知。飞度的这个下场,暴露了许多合资车品牌的痛点,尤其是它们在内燃车领域耕耘的太过悠久,但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巨浪,却显得应对不及。

从神车到孤影,月销16辆的飞度映射合资车的集体危机-有驾

更大的意外是,曾经市占率吊打国产车的日韩车企,现在看国产车早已不是原来的“小学生”了。它们甚至需要思考如何避免被彻底淘汰。飞度的问题并不是孤例,而是未来日韩品牌在中国市场岌岌可危的缩影。在汽车消费愈加重视智能化、绿色化的今天,飞度再一次印证了一个道理:不改变,就等于出局。

再次回过头来,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怎么飞度的退市仿佛已是大势所趋。而即便再次“出山”,老旧的品牌号召力显然补不回如今被拉开的缺口。消费者要的不是情怀,而是更好的功能、更低的价位、更环保的选择。

从神车到孤影,月销16辆的飞度映射合资车的集体危机-有驾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飞度的失败像极了日本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现状。他们一直坚信多年积累下来的“合资优势”是无法撼动的,因此迟迟没有尝试顺应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潮流。这股“三厢情节”“耐用信仰”在国产对手面前不堪一击,都被飞度的惨败展现得淋漓尽致。或许本田寄希望于另外的市场能够续命,但从飞度的经历来它们的未来显然并不光明。

飞度的失败当然令我们遗憾,曾经多少个年轻人在街头听到飞度的轰鸣,就感觉有英雄经过。但现在,它已走到了自己的尽头,这是一款最终无法追上时代步伐的车,它的陨落为整个传统合资车企敲响警钟。

看到飞度销量只剩“可怜巴巴”的16辆,你有什么看法?是市场太残酷?还是飞度太固执?面对合资车的集体低迷,国产车的狂飙,你觉得中国消费者该继续支持情怀,还是选择更划算的未来科技?欢迎留言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