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探歌又双叒叕更新了。
开口就是15万多,核心变化是让你有机会多花200块钱,选装一个非全尺寸备胎,以及把1.5T发动机的排量,从1495毫升微调到1498毫升。
讲真,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这已经不是卖车了,这是在搞一种很新的行为艺术,属于那种我不装了,我摊牌了,我就是来考验你们赛博护身符纯度的。就差把“爱买不买”四个大字刻在发动机盖上了。在今天这个同行们卷到连CEO都要亲自下场直播互喷的时代,大众这种“不务正业”的淡定,本身就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表演。
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但大众的精神状态,可能更需要上个价值。
探歌的优势在哪?还在于那套老掉牙的“德式风油精”。是是是,1.5T发动机,峰值扭矩250牛·米,后多连杆独立悬挂,这些参数摆出来,听起来很唬人,开起来也确实比隔壁锋兰达那个纯纯的买菜车要有劲儿一点。但问题是,现在谁还跟你聊这个?
这是一个掀桌子的时代,不是一个请客吃饭的时代。
当下的汽车市场,不是存量竞争,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隔壁丰田不跟你玩技术了,它直接开挂。高通骁龙8155芯片,以前那是三十万车才有的“仙丹”,现在直接给你塞进十几万的车里,就问你怕不怕?大众还在那儿慢悠悠地念叨“操控质感”、“底盘韧性”,大哥,时代变了。你这套金钟罩铁布衫,挡不住人家的高科技闪电战。
你还在跟我聊拳法如何精妙,人家直接掏出了雷电法王杨永信的电击枪,滋得你外焦里嫩。同行看了也得傻,这纯属不讲武德。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丰田这种操作,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过的中年人,我得说句公道话。现在这个时间点,还坚持买探歌的人,图的是啥?图的是一种信仰。
一种“德味儿”玄学。
你跟他说国产混动一公里几分钱,他说你那是网约车,没有灵魂;你跟他说丰田给了8155芯片,他说那是样子货,华而不实。他们追求的不是性价比,而是维护自己信仰的纯洁性,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我感动。
因为我真的拥有过大众,我太懂那种感觉了,那种“你们都不懂,只有我懂高级”的微妙优越感。这玩意儿和特斯拉、苹果一个道理,是玄学,是精神图腾,跟产品力本身关系已经不大了。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讲情怀,典中典。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大众比喻成一个固执的老绅士,可能有点太抬举它了,它更像个复读机。
但探歌真正的威胁,根本就不是丰田。丰田再怎么闹,终究还是燃油车内部矛盾。真正的狠角色,是那帮“不讲武德”的国产插混。
当大众还在纠结用95号汽油能不能体现出工程师最后的骄傲时,国产车已经把整个餐厅给爆了。人家直接用电,一公里成本几分钱,还送你一张畅通无阻的绿牌,送你一块堪比电影院的大屏幕,再送你一套能陪你聊天解闷的智能座舱。
这是什么?这就是降维打击。
你还在用冷兵器一招一式地比划,人家直接呼叫了天基动能武器进行轨道炮支援。这仗还怎么打?根本没法打。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大众这种年度改款,就像给一个准备上战场的士兵换了双新袜子,属于心理安慰大于实际作用。说起来,我楼下那辆老捷达好像快二十年了,漆都起皮了,但就是还能开,真是个谜。
所以,2026款探歌的处境,说好听点是坚守自我,说难听点就是刻舟求剑。它依然是一台不错的车,一台合格的、有着德系驾驶底蕴的精致SUV。在它的世界里,一切都很好。但问题是,世界变了。
真的,求求了,醒一醒啊!
消费者对于“价值”的定义,已经从三大件的“好开”,变成了智能化的“好用”和经济性的“好省”。探歌就像一位坚守自身风格的古典音乐家,坐在一场全是电子乐的舞会里,显得格格不入。
当然,对于那些特别钟情于德系驾控质感、对大众品牌有特定偏好的消费者而言,它仍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份坚持,甚至有点悲壮的美感。但商业不是艺术,市场不相信眼泪。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是探歌必须在终端价格上展现出“自爆式”的诚意,或者在下一代车型里拿出颠覆性的产品力革新,才能活下去吗?
逻辑上是这样。
但你猜怎么着?下一代就算只是换个壳,再挤一点点牙膏,大概率还是会有人买。因为对有些人来说,那个VW的标,就是一切。它能治愈一切的配置落后和价格虚高。
不信?不信你等着瞧。这就是品牌玄学最操蛋,也最迷人的地方。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