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冰火2024:高增长神话下的份额暗战
2024年初,比亚迪秦PLUS以“电比油低”的口号将起售价压至7.98万元,瞬间点燃市场。 短短三个月后,吉利银河L6以8.98万预售价、亏电油耗2.9L的数据杀入战场,秦PLUS的网约车基本盘开始松动。 一场针对比亚迪的“围猎”,悄然拉开序幕。
秦家族销量同比下滑21.5%,昔日霸主地位遭遇银河L6和奇瑞风云A8的夹击。 前者凭后独立悬挂和Flyme Auto系统抢占网约车市场;后者搭载1.5T混动发动机,全系标配快充,直击比亚迪技术软肋。
宋家族(不含宋PLUS)销量下跌24.3%。 哈弗H6 PHEV以低1-2万元的价格分流经济型用户;吉利银河L7改款后升级激光雷达,与宋Pro DM-i贴身肉搏。
更凶险的是A0级市场。 元PLUS销量下滑10.2%,五菱缤果PLUS以6-8万元价格下沉三四线城市;海豚则被东风纳米01的智能座舱和设计分流客户。
仰望U8年销5万辆、腾势N8占据30万以上纯电MPV市场60%份额——表面风光背后,比亚迪高端品牌合计销量不足20万辆。 同期,理想汽车超50万辆,问界超40万辆,二者总和是比亚迪高端线的4.5倍。
技术短板暴露无遗。 问界搭载华为ADS 2.0智驾系统,城市NCA覆盖全国;小鹏XNGP全场景辅助驾驶成熟度领先。 而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直到2024年才落地50城,且依赖高精地图。
价格体系亦遭碾压。 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降至19.99万元,分流海豹高性能版用户;极氪001以猎装轿跑定位抢走追求个性化的客群。
海外市场本被寄予厚望,但政策风险骤然加剧。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临时关税,巴西恢复新能源车进口税,比亚迪在两大市场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本土化生产成为唯一出路。 泰国工厂年产能15万辆,却遭遇日本车企低价倾销混动车型;匈牙利工厂未投产已面临欧盟环保审查,百万吨产能规划悬于政策钢丝。
更残酷的是成本博弈。 元PLUS海外售价比大众ID.4低30%,但28.7%的毛利率依赖国内供应链。 一旦海外工厂折旧成本攀升,价格优势或将瓦解。
1549亿现金储备、402.5亿净利润——财报光鲜之下,超过5000亿债务如影随形。 为维持技术投入,比亚迪采用激进折旧策略:2024年计提机器设备折旧438亿元,相当于年初账面值的37%,平均4年将设备“清零”。
价格战持续侵蚀盈利空间。 尽管汽车毛利率达21.02%,但特斯拉Model 3的降价迫使比亚迪秦L EV起售价下探至6.98万元,逼近成本红线。
对插电混动的依赖更成致命伤。 2024年其混动车型贡献87.9%的销量增长,纯电车型增速停滞。 当欧美市场加速转向纯电,比亚迪的技术路线面临重构压力。
华为系问界、理想、小米组成“技术铁三角”。 问界主打智驾标签,理想专注家庭场景,小米以智能生态破局,三者避开比亚迪的性价比主战场,在30万+市场构建壁垒。
传统车企则用“田忌赛马”反击。 吉利银河L7用激光雷达打配置差;奇瑞捷途X70以“旅行+”标签切走家庭用户;长城坦克系列以越野性能分化方程豹客群。
最致命的或许是消费者偏好变迁。 2024年66.56%的购车者将价格视为首要因素,但中产群体对智能化需求激增,而比亚迪在此领域的品牌认知度落后华为系15个百分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