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要车主交尾款等“期车”!老司机直呼:这创新太“绝”了!

咱今天就得聊聊这事儿,车圈儿里头,最近可真是出了个“新鲜事儿”。

你说小米,这跨界造车,一开始那阵势,那叫一个“锣鼓喧天”,恨不得把全世界的目光都给吸引过来。

什么“一小时大定20万台”,什么“一年提车”的传说,搞得跟那手机抢购似的,那叫一个火爆!

咱先不说这车本身咋样,就说这营销手段,那绝对是“绝了”!

小米这是把手机圈那套“饥饿营销”玩到了车圈,而且还玩出了新高度。

小米要车主交尾款等“期车”!老司机直呼:这创新太“绝”了!-有驾

你想要买个车,好家伙,得排队,还得等一年多,这得多愁人?

可架不住人家那宣传到位啊,什么“科技改变生活”,什么“未来座驾”,一听就让人心痒痒。

更绝的是,这中间还杀出来一帮“黄牛”。

你别说,这黄牛也升级了,从以前那蹲点儿抢手机,变成现在真金白银地给你“囤车”。

他们可不是看车,他们是看“钱景”!

你这车一车难求,他们就趁机加价转卖,几万块的差价,轻轻松松就到手。

这不仅让小米的销量数据“亮瞎眼”,还顺道给这车“镀”了一层“高保值”的金边,更把那些想买车的老百姓给“劝退”了。

为啥劝退?

你想啊,你辛辛苦苦攒了点钱,想买个十几二十万的车,结果人家小米这车,30多万起步,再加点选配,动不动就奔着40万去了。

这价格,再想想那漫长的等待周期,你再看看隔壁品牌,同级别车型,价格更香,配置也够用,关键人家有现车!

你掏钱,人家立马给你车,这多踏实?

咱老百姓虽然不差钱,但也不能当“冤大头”啊!

小米要车主交尾款等“期车”!老司机直呼:这创新太“绝”了!-有驾

这还没完,最让人“佩服”的,是小米这波操作,简直是把“法律的边界”给玩明白了。

你车主想维权,找谁去?

订车是“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定金是“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收的,造车的又是另一家公司。

这层层嵌套,简直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你想告?

法院都得先琢磨琢磨,这到底该告谁!

这“bug般的存在”,是不是够“牛”的?

以前咱们老调侃华为,“出事前华为,出事后赛力斯”,好歹人家出事了,还能找到个明白人负责。

可小米这回,简直是“无敌了”,让你连个“靶子”都找不到。

这操作,真真是“填补了车圈没有‘期车’的空白”,这绝对是“伟大的创新”!

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在车圈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也算是见过世面了。

可小米这回的操作,真是让我开了眼界。

小米要车主交尾款等“期车”!老司机直呼:这创新太“绝”了!-有驾

“期车”这概念,在一些高端定制或者限量车型上,倒也不是没有。

比如一些超跑,或者特别定制的车型,确实需要等待。

但小米这,一下子把“期车”的概念,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强加给了大众消费市场。

你知道这“期车”是个什么概念吗?

它本应该是一种基于供需关系的平衡,或者是一种对稀缺性的价值体现。

“物以稀为贵”,自古皆然。

比如一款超级跑车,全球限量500台,你花大价钱预订,等待几个月甚至一年,这情理之中。

因为这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极致的工艺、顶尖的技术,以及难以复制的稀缺性。

消费者愿意等,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份等待是值得的,是“千金难买”的。

可小米这,你想想,它打的是“科技平权”的旗号,是要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的便利。

结果呢?

它制造出来的“稀缺感”,却是一种人为的、甚至是有些“霸道”的。

小米要车主交尾款等“期车”!老司机直呼:这创新太“绝”了!-有驾

这不由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唱尽了世事的虚幻与无奈。

你说,如果所有车企都这么干,那未来会是什么样?

是不是我们买辆车,就跟抢演唱会门票一样?

从PPT阶段就开始收定金,试驾阶段就催全款,最后给你一辆“概念车”?

这想想都让人后背发凉!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小米会选择这样一条路?

它难道不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失去一部分理性消费者的信任吗?

还是说,它觉得那些“铁杆粉丝”的拥趸,足以支撑起它的销量?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古训,在任何时代,任何领域,都未尝过时。

我想起前几天,我在一个汽车论坛上看到一位车主发的帖子。

他说他特别喜欢小米的某个设计,觉得特别“酷炫”,那线条流畅得像“吴道子”的画,内饰的质感更是“温润如玉”。

但是当他了解了提车周期和加价情况后,他果断放弃了。

“我不是没钱,”他说,“但我不想把钱花在一个让我觉得‘不舒服’的产品上。我买车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受罪。”

小米要车主交尾款等“期车”!老司机直呼:这创新太“绝”了!-有驾

这话说得太对了!

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代步工具了,它更是我们生活方式的延伸,是我们追求自由和品质的体现。

我们希望的是,在购买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被尊重,能够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卷入一场无休止的“抢购”和“等待”之中,心情如同“坐过山车”,起伏不定。

而且,你别忘了,汽车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信任的行业。

品牌形象的建立,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口碑的沉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一旦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了不信任感,想要挽回,那可就难了。

这次小米的做法,虽然可能在短期内拉高了销量,但长期来看,是否会埋下隐患?

这真不好说。

说到“信任”,我脑子里就闪过一个词:“信用”。

这车企也好,手机厂商也好,说到底,都是在和消费者做生意,建立的是一种信任关系。

小米要车主交尾款等“期车”!老司机直呼:这创新太“绝”了!-有驾

“人无信不立”,更何况企业?

你承诺了什么,就得做到什么。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热度”和“销量”,就把消费者的信任当儿戏。

想想看,如果一个品牌,它的产品再好,技术再先进,但它的营销方式,它的售后服务,都让人觉得“不靠谱”,那消费者还会买账吗?

尤其是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消费者有太多的选择。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虚空之中”。

你稍微一个操作不当,就可能被市场“抛弃”。

我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要“唱衰”小米。

我只是觉得,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了初心,不能忘记了对消费者的责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特别是像小米这样,有影响力的品牌,更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引领行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我记得有个说法,叫“用户体验至上”。

小米要车主交尾款等“期车”!老司机直呼:这创新太“绝”了!-有驾

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小米这次的操作,在我看来,就是在用户体验上,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你把用户当成了“韭菜”,想着一茬一茬地割,那迟早有一天,你会发现“韭菜”也长不起来了。

所以,这事儿,就是小米这次玩得有点“过火”了。

它想复制手机圈的成功,但忘了汽车市场和手机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

汽车,它承载的是安全、是家庭、是责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它需要的是稳定、是可靠、是用户对品牌的信赖。

我还是那句话,任何企业,任何品牌,要想长久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回归到用户需求本身。

“大道至简”,那些所谓的“营销手段”,那些所谓的“创新”,如果脱离了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本质,那都是空中楼阁,迟早会崩塌。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希望小米能够听听消费者的声音,调整一下策略。

别让那些“伟大的创新”,变成“让人生厌的操作”。

毕竟,消费者才是市场真正的“上帝”。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是不是也觉得,这“期车”的玩法,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或者,你们觉得,这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值得鼓励?

我这老司机,也挺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