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车主的素质问题,现在成了品牌最大软肋。
车是好车,可架不住某些车主操作太骚。
路上遇着理想,水坑飙溅两米高的;
充电站强拔别人枪头的;
商场地库一车占俩位的,视频全在朋友圈和抖音传疯了。
厂家能管参数,管不了人品。
问题在于,当这些行为被集中贴上“理想车主”标签,品牌就成了背锅侠。
你开辆理想回小区,邻居眼神都不对劲:“哟,这家的不会也占我车位吧?”
比碰撞测试翻车更可怕的,是群体形象的坍塌。
社会共识一旦形成,有理说不清。
好比当年某地偷井盖的梗,一提地名你就想笑——现在理想正在往这条路上走。
车圈鄙视链从来不讲道理。
你花四十万买车,结果被贴上“低素质”标签,冤不冤?
更冤的是品牌:车机系统能OTA升级,车主的素质能在线更新吗?
最魔幻的是黑点转移:
从喷增程技术落后,变成集体嘲讽理想车主“没公德”。
厂家挨骂还能发公告,车主集体社死怎么公关?
现在买理想得像入伙:
车开到哪都得绷着神经当道德标兵,生怕被拍上网连坐整个品牌。
这届车主太难了,既要交车贷,又要扛口碑。
哪天“开理想=没素质”成全网共识,降价十万都救不回来。
毕竟买辆车而已,谁想天天替陌生人的素质买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