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第一次见到迈腾经典款时,我心里冒出一句话——这不就是B8迈腾的翻版么?我知道,有人会说我偏见,但这车的确给我这种感觉。家族式镀铬格栅,没有啥花里胡哨的灯带,也没有啥溜背设计,就是稳稳当当一派老派豪华。按理说,现代车企动辄追求灯光秀啊流线感,那这款车却有点掉队,但你要是像我一样看了20来年车,看过无数次产品规划,能猜出这是降价的套路——先用经典款稳住市场,拉低售价门槛,这个策略不新鲜。真的,这种老朋友感扑面而来,传递出来信号是:哥们,我老,但可靠。
打开车门的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豪华感和科技感这俩词也不一定非得像蔚来那样带光带屏才能实现。瑞士进口机芯石英钟,嘀嗒嘀嗒地在中控台中央镇场,几乎听得见时间的重量。我旁边同事看着我笑,你不会真把车当手表用了吧?我说,这细节就费劲了,我觉得厂家真下本了。贯穿式空调出风口的设计,跟门内植绒软包处理,一个个细节在这里拼成了整体体验。别小看这植绒,触感和隔音效果是实实在在提升了不少,这在车企研发过程中,等于给用户送了个小惊喜。
说到研发流程,老实说,我前面说厂家下本是一种略微大概的说法。毕竟,这车的供应链肯定没法和高端新能源比。打个比方吧,这就像做饭,前面厨师准备的食材特别讲究,但你不能指望厨房里的每个灶头都顶尖,起码这是个主厨水平。供应链博弈里,这种经典款出现其实是厂家丢煤球给市场的一个策略——你得让价格有吸引力,拉动销量,那些高精尖零部件自然就要有所收缩。越讲究,价钱越上天,不吃这一套的消费者就直接划走了。
我刚才翻了下我的笔记,和渠道销售小李喝咖啡时他说:这车空间卖得好,尤其后排,客户回头率高,买回来老妈特别满意。空间还真是迈腾的王牌。2871mm的轴距,说实在的不算疯狂长,但合理分配了前后悬。结果就是,后排三拳膝距,地板基本全平,3个成年人一起坐下完全没压力,就算你们能拖家带口三胖子,也不会互相挤来挤去。这点,我看了不少同价位B级车,有的轴距更长,但空间利用率不如这款迈腾。
拿后备箱说说具体数字,533升,这数据真不是厂家吹的。之前帮人算过,533升基本能装下2个28寸行李箱+1个大号帐篷或露营椅。你说居家旅行够用不?有次和朋友去自驾,我坐后排,朋友忙着往后备箱塞装备,人躺进去腿还能蜷着,连长途自驾的耐受度都没啥问题。那个后备箱底部的植绒设计我特别种草,以前开过几台合资车,放点玻璃水瓶、工具箱,爱动弹不说声音还特别大。迈腾这设计真贴心,我随手放个瓶子摆那儿,好像被训话了,你乖乖别动。这细节控看到肯定脸红。
说回来,除了空间和细节,迈腾经典款的座椅让我挺惊喜。皮质面料摸上去不算顶级,但弹性和包裹性扎实,坐进去就不想换座椅了。方向盘握感有点严谨,不像某些电动车那么软,这种硬度恰到好处,给驾驶者一种精准感。老朋友,我猜这和它定位偏传统稳重有关系,不会像年轻品牌那样追求炫酷感,而是强调实操体验。你们说,这种稳重到底能不能拉年轻市场?
聊到价格,之前瞄了一眼市场,迈腾经典版起售价大概在20万左右(不确定,样本少),和同价位的轩逸,博瑞相比,迈腾在空间和做工上明显占优势;但在智能化配置上,明显落后。这里有点让我纠结,市场竞争激烈,买家想的东西更多是性价比,迈腾这条路走能走多久?这段先按下不表。倒是片刻前,修理厂师傅跟我说:这车零件耐用,保养成本也不算高,百公里保养花费大概在150-200元之间,挺经济的。刚好安慰了我之前对品牌溢价的烦躁。
还能不能从这类经典款里继续挖出更多细节呢?也许厂家还有故事没说完。我忍不住想问:消费者对这种老朋友依赖感和新鲜感的关系,有没啥更细致的心理研究?换句话说,面对市场快速迭代,他们是真的喜欢经典款的踏实,还是为了省钱不得已?这点,我觉得挺有意思,大家怎么看?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