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神话是怎么起来的,后来又怎么崩的
你看,俺一直觉得,这辆丰田埃尔法在日本就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用车,咱们平时走在街上,随便一辆别克GL8都能看见,价格,也就三五十万上下,折算成人民币
这车在日本,纯粹就是为多子女家庭设计的,没啥很的
就是一个大空间、挺实用的保姆车罢了
它在日本的地位,跟咱们国内的那些微微高端一点的商务MPV差不多
也就是个车轮上的“家用神器”
可是,奇怪的事情就发生在它到了咱们中国之后
那一下子就变了个天儿:变成了价值上百万的“神车”,一车难求,价格一涨再涨
以至于还炒出了“加价神话”
你要想买一辆埃尔法,得提前排队
排上半年、以至于一年都不一定能买到
老板们一开口,价格就还要加个三十万,真的是“开门见喜
就像是个身份的象征,代表你有钱、有品味
还能在朋友圈里炫耀一番
很是是那些企业老板、明星、土豪们,个个都得有辆埃尔法,像是在中国的“豪华车界”里
● 它的崛起,源自香港的明星光环
其实,这车在中国的火爆
记得那会儿,2002年,第一代埃尔法刚刚在香港市场亮相,凭借那宽敞的空间、豪华的内饰、还有那“深不见底”的隐私玻璃
立马圈粉了不少明星和富豪
你想,就...来说那些每天在聚光灯下跑来跑去的艺人,能有个能把“狗仔队”完全挡在门外的秘密空间
根本就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刘德华、王菲、曾志伟……这些大明星,基本上都在用这个车
成为了他们的“私家座驾”
那时候,埃尔法就像个明星的专属标志,代表着“我有钱
这个风气很快就从香港传到内地,很是在深圳、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很多有钱人一看到香港的明星都坐这个,心里就暗暗想着:“,这不就是身份的象征
”于是,所谓的“追捧热潮”就此升温
最开始,是那些香港或东南亚的平行进口车
你知道,丰田当时其实也没打算在咱们大陆大规模推广这个车
可谁知道,买的人多了,大家都喜欢这个“明星车”
市场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火热起来
● 控盘的手段,玩得挺溜的
一看这个火热程度
丰田就开始琢磨怎么把控住市场
于是乎,出现一场“教科书式”的控盘戏码:他们刻意收紧官方配,官方渠道就那么几台车
你想想,一辆在日本卖三十万上下的车,经过层层倒卖、加价,落到买家手里
价格轻轻松松就突破百万
这一招,真是“物以稀为贵”,市场一热
等到2010年,丰田终于引进了第二代埃尔法,变成左舵版,官方指导价定在六七十万,乍一看挺“亲民”的
但真正地留给加价空间还是挺大的
到了2015年,第三代车型,价格直逼八十万
豪华的标签彻底打上了烙印
这个时候,提车的价格,基本上都得“加个三十万”
圈内都知道这是“潜规则”
把它的符号价值又推升了一大截
买它,不再仅仅是为了用车,而变成了“我买得起
彰显身份”的一种炫耀方式
它从一辆普通家用车,变成了“商务社交的必备用品”
● 空心的神话,渐渐变得刺眼
你知道,当一件商品被“光环”包裹得厉害的时候,大家都只看表面
谁都不愿意去深究它的本质
可是,光环一旦褪去,那些所谓的“百万豪车”背后
那股“空心”的味道就很刺眼
最让人觉得不齿的,是它在安全性能上的“表里不一”
有人拆解过,发现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埃尔法
居然偷偷减配了海外版车型上标配的后防撞钢梁
这不是明摆着在“减配”,花了那么多钱
买来的居然还不如海外的版本
更令人震惊的是,2022年那次碰撞测试,结果根本让人瞠目结舌:A柱直接弯折了,车门因为变形卡死
整个安全表现堪比灾难片里跑出来的场景
你说,这花了那么多钱买的车,居然在安全这块这么“作死”
花大价钱买来的,反倒成了“被特殊对待”的减配货
真的是“花钱买了个风险”
● 技术落后,豪华变得不值一提
再说技术层面,埃尔法根本像个“古董”一样,跟这会儿的国产车比起来
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比如自动变道、自动泊车,这些早就成为国产十几万车的标配了
车机系统更是落后,车联网、多屏互动那些国产品牌玩的风生水起
你想象一下,开着一辆百万的豪车,却还要用手机支架导航
那画面真是“滑稽得要死”
这技术上的滞后,直接让它的豪华感变得脆弱无比
更让人心寒的是,丰田自己出的这款车,频繁出现仪表盘故障、发电机磨损的状况
再说,丰田还在疯狂涨价的基础上,悄悄加收“服务费”,这操作
真让人觉得他们不把咱们中国消费者放在眼里
就像是他们觉得,咱们中国市场就只配买个“高价减配货”一样
● 市场变了,神话碎了一地
其实,随着国产技术的崛起,咱们中国的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了
不再盲目迷信那些“品牌光环”
你看,2021年开始,埃尔法的销量就开始走下坡路,去年一整年卖了不到两万辆,2022年还掉到2.1万
到了今年更是差不多快要到1.9万了
这还不算那些被国产新能源MPV给抢走的份
你想想,曾经它能卖到天价,后来价格一跌
其实就是市场在变,消费者在变
以前觉得“贵就是好”,这会儿都知道“实实在在的技术才靠谱”
国产的腾势D9、理想MEGA、岚图梦想家、小鹏X9、极氪009这些新锐车,空间大、配置丰富、智能化水平高得多,价格还实在
最关键的是,咱们国内的买家都觉得,买国产车,真的是“用得顺心
● 结语:这场“神话”变迁,其实早就埋下伏笔
其实,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商品的光环再怎么耀眼
也掩盖不了它的内在品质和真实价值
像埃尔法这种,曾经风光无限,但这会儿看起来
更多的是“空心的豪华”
它的崩塌,既是国产技术快速崛起的表现
也是消费者心智逐渐成熟的体现
如今,市场的规则逐渐变得清晰,谁的技术硬、体验好
这个变化,说白了,挺让人感慨的,也挺让人指望的,毕竟,真正的“豪华”还是得靠实打实的本事,说到底,咱们中国的消费者
已经不再轻易虚的“光环”迷惑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