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2026款“东方曜”价格9.37万起,外观更激进配置丰富,性价比高适合预算有限且追求实用的人群

刚刚路上堵得烦死,打个方向盘都得用点脚力,心想这车再便宜还能不能再高点配置?用了几次中控屏,反应没得挑,顺滑得不行,但每次点个什么都得等个一秒,惯了快,几秒差距心里就不舒服。(这段先按下不表)

昨天朋友说,你这车改得挺激进,跟我上班那辆倍爽,明显更有冲劲儿。我心里暗想:倒是不同的调调,就是感觉它价格越往下一推,配置真能越跟越紧,像是用少花钱,拿好东西拼命做平衡。

吉利2026款“东方曜”价格9.37万起,外观更激进配置丰富,性价比高适合预算有限且追求实用的人群-有驾

估算一下,基本版到今年降价后,9.37万(样本少,估算)这价格,买到的配置其实挺丰富。动力我可以感觉出来有两套:1.5T和2.0T。

我对比过几辆车,比如同级别的逸动和朗逸,空间和底盘都比它稳。这个底盘用沃尔沃平台的说法我其实没细想过,像是家里用的厨具——一套好的基础架构,菜做好吃都不差。而且,沃尔沃的底盘调校,加上它的中性调,就是在这块基础上调出点舒服感,不偏不倚。

不过我又突然想到,这车的芯片换到这个高通8155,滑动更顺、点按更快,但我在想:这车的未来维护成本会不会变得更高?毕竟升级的东西,出问题的概率也要相应上升。它是不是在基础性上,稍微有点被追赶的危机?(这段我其实没细想过,不过感觉心中有个疑问。)

吉利2026款“东方曜”价格9.37万起,外观更激进配置丰富,性价比高适合预算有限且追求实用的人群-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它副驾扶手那块金属顶部的缝线,隐约给我一种用料质感更好的错觉,其实好像是软包材料做的,差别还挺明显。这就让我意识到,用料上的点点滴滴,价格一往低端走,真的能做到兼顾吗?答案似乎明显:在配置和用料的边界上,总得舍弃一点。

对比同类,像嘉年华或者艾瑞泽8,空间和底盘性能都不能说差,但它们的价格都偏高点,配置没多差。星瑞的亮点,是尺寸最大,空间大挺合我胃口——老板说,你空间怎么老在车里挑毛病?我笑,我这不是开车嘛,空间不大,活得挺憋屈。

我想,最有杀伤力的还不是配置,而是实操差别。朋友那辆倒车影像+辅助驾驶,我试过,那界面特别直观,反应也快,但实际开起来,我发现它的传感器反应时间,比我朋友那台(样本有限)还要敏捷一点。你见过哪个车的电子元素能自己学会变得更聪明些?我觉得它还在收集数据阶段,也许下一年,这个系统就变得更聪明了。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车的科技配置,再牛逼,最终还是要看你怎么用,怎么维护。用料再好,长时间折腾下来,还是得靠技术堆出来的耐用性。

吉利2026款“东方曜”价格9.37万起,外观更激进配置丰富,性价比高适合预算有限且追求实用的人群-有驾

至于价格,12万多点能上到2.0T中配,配个辅助驾驶、氛围灯,还带个芯片换了更快的中控系统,跟顶配差不了太远。我就懂点心理:感觉花点少的钱能用得更舒服,但真香不香,还得看你拿这车的目的。

哦,对,车载音响系统我还挺在意。燕飞利仕换成了Flyme Sound,喜闻乐见。平时听歌开车,自然更喜欢声音沉稳点的那种,毕竟开个长途,心情比啥都重要。你会不会觉得,车内的这些细节——灯光、音响——其实才是生活的调味料?

说到这,我开始琢磨:我不觉得这车太过投机取巧。就像我朋友说的,性价比高得让人心动。但我心里又存着疑问:价格一降,配置越少,未来是不是能用多久得打个问号?尤其是面对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产品,它的存在感会不会越发微弱?我倒觉得,燃油车的这股冲劲,真的能撑多久?

吉利2026款“东方曜”价格9.37万起,外观更激进配置丰富,性价比高适合预算有限且追求实用的人群-有驾

(这段留白……)这种小心思倒也无所谓,但关键在于,用户到底重不重视这些微妙的用料、调校、体验差异?

我看过一条微博:买车,就是买一份稳定而不失惊喜的心安。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或许,星瑞的东方曜就是那份用心和性价比的夹心饼干,很多人买它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实实在在用得舒服。

这车的细节,比如后排空调出风口的隐形设计,平淡无奇,但在酷暑里用起来,真心贴心。

吉利2026款“东方曜”价格9.37万起,外观更激进配置丰富,性价比高适合预算有限且追求实用的人群-有驾

你觉得,这个价位的车,哪方面最容易被忽视?我好奇这个。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