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越野是不是真正的硬派越野车?瞧瞧魏建军是怎么说的!

越野车的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电动的浪潮席卷而来,关于“电越野”能否担得起“硬派越野”名号的讨论也愈发激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先生的观点引发了广泛共鸣,也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越野的本质与技术路径的未来。那么,电越野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硬派越野车?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一、魏建军的洞见:越野场景对技术的严苛要求

魏建军先生作为深耕汽车行业数十年的专家,同时也是越野文化的亲身实践者,他对越野车的理解可谓入木三分。他提出了几个关于纯电动越野车(以下简称“纯电越野”)的核心关切点,揭示了越野场景对车辆性能的特殊要求:

电越野是不是真正的硬派越野车?瞧瞧魏建军是怎么说的!-有驾

1. 低速大扭矩的稳定性: 魏建军强调,真正的越野追求的是“慢而可控”。国际顶尖的纯粹越野车能在低至2.7公里/小时的极低速下稳定行驶,并持续输出强大的扭矩,这是车辆在复杂地形(如岩石攀爬、泥泞脱困)中精细操控、避免打滑失控的关键。他指出,电动机的特性是在起步瞬间即可爆发最大扭矩,但在需要持续低速、线性、精确控制扭矩输出的极端越野工况下,存在挑战。瞬间过大的扭矩容易突破轮胎抓地力(即“挠胎”),导致车辆并非“稳稳爬上去”,而是“打滑蹭上去”,这不仅效率低,在特定地形(如上坡遇硬物)甚至可能导致车辆突然窜出,存在安全隐患。

2. 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与续航: 硬派越野的核心诉求是探索未知、征服复杂地形,目的地往往是新疆、西藏、无人区等。魏建军指出,在这些地方,加油站尚可间隔百余公里存在,车主还能通过副油箱大幅延长续航(轻松突破1000公里)。然而,充电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即便纯电车续航标称达到1000公里,但在越野这种高能耗工况(频繁脱困、低速行驶、空调/电器负载)下,实际续航会大打折扣,且低温、高速行驶对续航的影响在无人区会被极度放大,带来严重的“里程焦虑”。关键时刻电量耗尽,救援困难,风险陡增。

3. 底盘防护与电池安全: 硬派越野车通常采用带大梁的非承载式车身以应对剧烈冲击。纯电车的电池包普遍平铺在底盘下方,是整车最脆弱的部位之一。魏建军提醒,越野过程中托底、剐蹭在所难免。对于燃油车,底盘受损多是结构变形;但对于电车,底盘损伤极可能导致电池包受损,进而引发安全风险(短路、起火),维修成本也极高(通常需更换整个电池包)。虽然厂家可加强防护,但这必然增加重量和成本,用户心理顾虑也难以完全消除。

魏建军的这些观点,并非否定电动化趋势,而是基于对越野场景极限工况的深刻理解,指出了当前纯电技术在满足硬派越野“可靠、安全、长续航、极致可控”等核心诉求上存在的现实挑战。

电越野是不是真正的硬派越野车?瞧瞧魏建军是怎么说的!-有驾

二、技术的回应与探索:电越野的潜力与多样化路径

面对魏建军的担忧,行业也在积极通过技术创新进行回应,探索电越野的潜力:

1. 奔驰纯电大G的标杆意义: 段建军先生提出的“硬派越野”与“硬要越野”之论,其底气很大程度上源于纯电大G(EQG)展现的技术突破。它采用了四轮独立轮边电机的核心方案,配合为每个电机配备的两挡变速箱(这是克服电动机单一速比局限、实现从容攀爬如45度陡坡等极限的关键硬件之一),以及先进的虚拟差速锁扭矩矢量控制技术(替代传统机械差速锁),实现了低速越野爬行(Off-road Crawl Mode)、原地调头(G-TURN)和智能转向(G-STEERING)等创新功能。其宣称能以2公里/小时的低速实现越野巡航,在理论上达到了与魏建军推崇的传统越野车2.7公里/小时低速性能相近的效果。这证明了通过高精度电控、软件算法与电机硬件的深度协同(瓦特与比特的融合),电越野确实具备攀登技术高峰的潜力,代表了未来电动越野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 仰望U8的“易四方”技术: 比亚迪仰望U8同样是电越野(插混)的杰出代表。其“易四方”四电机独立驱动技术,赋予车辆前所未有的精准控制能力,能够实现原地掉头、爆胎稳定行驶(120km/h)、浮水模式等颠覆性功能,展示了电驱动在极端动态控制上的独特优势。

电越野是不是真正的硬派越野车?瞧瞧魏建军是怎么说的!-有驾

3. 混动路线:务实可靠的当下之选: 无论是魏建军领导的长城坦克(Hi4-T、规划中的Hi4-Z),还是JEEP牧马人4×e、丰田普拉多LC250 HEV,都选择了混合动力作为当前硬派越野电动化的主流路径。这种方案巧妙结合了传统燃油动力系统的可靠性、长续航优势(无里程焦虑,补给方便)与电动机的瞬间扭矩、静谧性和节能潜力(特别是日常通勤)。例如坦克400 Hi4-T,通过37.11kWh电池支持105km纯电续航(满足日常通勤零排放),馈电油耗控制在8.8L/100km,远低于燃油版的13-14L。这既大幅改善了硬派越野车“油老虎”的痛点,又完全规避了纯电越野在极端环境下的续航、补能和安全焦虑。魏建军强调坦克Hi4-T的“非解耦”(保留传统机械传动结构)逻辑,核心在于保障全工况下动力的可靠传递和成本可控,在20-30万主流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全工况”硬派越野体验。

三、殊途同归:电越野是趋势,但路径与定义需多元化

综合来看,我们得出以下核心观点:

1. 电驱动是越野车发展的必然方向: 长期来看,电驱动(无论是纯电、插混还是增程)带来的动力响应速度、控制精度、节能潜力以及智能化扩展空间,是传统纯燃油动力难以比拟的。智能化电动四驱(解耦四驱)在控制灵活性上具有先天优势,随着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电控技术和热管理系统的持续进步,魏建军指出的诸多痛点有望逐步缓解。段建军对纯电大G“硬派越野”的定位,正是基于对其技术潜力终将超越燃油版(如G63)的信心。

电越野是不是真正的硬派越野车?瞧瞧魏建军是怎么说的!-有驾

2. 当下,“硬派”与否取决于技术路线与场景匹配度:

对于追求极致可靠性、无里程焦虑和极限工况下机械稳定性的深度越野玩家和长途穿越爱好者,保留了强大机械四驱基础(非解耦或适度解耦)的混动越野车(如坦克Hi4-T系列、牧马人4×e、普拉多HEV),以及部分坚守纯燃油的经典车型(如JEEP、陆巡、福特烈马、212),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更能满足“硬派”的核心诉求。

以奔驰纯电大G、仰望U8为代表的高端技术探索者,通过顶尖的软硬件投入,在特定性能指标(如攀爬、脱困模式、创新功能)上已经展现出超越传统的“硬派”实力,甚至在控制精度上有所领先。但其高昂成本(如大G 217万预售价)和补能生态限制,决定了其目前仍是少数人的“硬派”玩具或技术图腾。

增程式(如猛士、深蓝G318) 和 其他插混结构(如方程豹、捷途山海T) 则在续航、成本和性能之间寻求不同的平衡点,服务于各自的细分市场。

电越野是不是真正的硬派越野车?瞧瞧魏建军是怎么说的!-有驾

3. “硬派”的灵魂在于人与精神,而非仅为车价标签: 越野的核心魅力在于探索未知、挑战自我的精神。正如越野圈名言“没有肉车,只有肉人”。驾驶技术、经验、判断力和对自然的尊重,远比座驾的价格标签是否属于“硬派”或“硬要”更重要。开燃油QQ穿越青藏线、纯电五菱MINI挑战滇藏线的壮举,其蕴含的勇气和智慧,丝毫不逊色于驾驶顶级豪车。段建军以“硬要越野”调侃其他车型,更多是彰显奔驰品牌的历史地位,而非定义越野精神的高低。

四、结论:动态演进中的“硬派”定义

“电越野是不是真正的硬派越野车?”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二元答案。魏建军的观点深刻地揭示了当前纯电越野在满足硬派越野核心刚性需求上存在的技术瓶颈,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它提醒行业和消费者正视挑战,也推动了混动等更务实技术的繁荣。

同时,以奔驰纯电大G、仰望U8为首的技术先锋,正以令人瞩目的创新突破,不断拓展电驱动的“硬派”边界,昭示着未来的可能性。电驱动终将成为越野的主流,但路径是多元化的(纯电/混动/增程),且不同技术路线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共存,服务于不同需求、不同预算的越野爱好者。

因此,“硬派越野”的定义本身也在动态演进中。它既包含了对可靠性、通过性、环境适应性和越野专属性能(如低速大扭矩控制) 等传统核心要素的坚持,也将融入电驱动带来的精准控制、智能化和创新功能等新内涵。无论选择哪种技术路线,真正的“硬派”精神,永远根植于驾驶者的内心、经验和对越野的热爱,而非仅仅由车辆的驱动形式或价格标签所决定。未来的硬派越野世界,注定是传统机械魅力与电动智能光辉交相辉映的精彩舞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