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放大招,明年再无选择困难,纯电混动全都要

最近这些年,要说咱们老百姓生活里变化最大的事儿,换车绝对算一个。

以前吧,大伙儿买车就是看看哪个牌子硬,哪个车省油耐用。

可现在,一走进汽车市场,好家伙,感觉跟进了数码城似的,各种新名词、新技术扑面而来,尤其是那个“买纯电还是买混动”的问题,简直成了不少家庭的头等大事,讨论起来比决定过年去谁家还激烈。

比亚迪放大招,明年再无选择困难,纯电混动全都要-有驾

纯电动车开起来安静又省钱,电费比油费便宜太多了,但节假日跑个长途,服务区里排队充电的场景又让人心里发怵。

插电混动呢,能用油也能用电,好像没啥焦虑,可又有人觉得这技术是不是个过渡,万一过两年就被淘汰了,岂不是白折腾?

就在大家伙儿还在为这事儿左思右想、摇摆不定的时候,国内有家车企,就是那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比亚迪,好像准备把这道难题从卷子上给擦掉了。

前段时间,比亚迪的当家人王传福在一次发布会上就放出了话,他说别的品牌可能还在纯电的门槛上摸索,但比亚迪这边,无论是纯电还是混动,都要迎来下一代的技术大升级了。

他甚至直言,以后消费者买车,根本就用不着纠结,因为不管是纯电还是混动,体验都会非常接近,成本也差不太多,闭着眼睛买哪个都不会错。

这话当时听着,确实让人觉得有点“口气大”,毕竟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怎么可能做到没差别呢?

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看看比亚迪最近在干什么,以及未来打算干什么,就会发现这番话背后,其实是一盘深思熟虑的技术大棋。

咱们先说说让很多人动了心、放弃了传统燃油车的插电混动技术。

就在今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五代DM混动技术,首批搭载这项技术的秦L和海豹06一上市,就扔出了一个重磅数据:在不充电、纯当油车开的情况下,一百公里油耗居然能低到2.9升。

比亚迪放大招,明年再无选择困难,纯电混动全都要-有驾

这是个什么概念?

咱们平时开的紧凑型家用车,市区里跑跑,油耗百公里七八升都算正常,省一点的也得六升多。

这2.9升的油耗,差不多就是过去的三分之一。

更直观一点说,这两款车加满一箱油、充满一次电,综合续航里程直接突破了2100公里。

这意味着,您要是从北京出发,开着它去上海,中途完全可以不进加油站、不找充电桩,一口气就开到了。

这个续航能力,让很多以省油著称的国外品牌混动车都显得黯然失色。

然而,你以为这就到头了吗?

并没有。

按照比亚迪的规划,这还只是个开始,后面还有更厉害的第六代DM技术在排队,目标是把百公里油耗往“1升时代”去推。

比亚迪放大招,明年再无选择困难,纯电混动全都要-有驾

到时候,汽车可能真的就变成一个不怎么需要“吃饭”的伙伴了,用油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混动这边在拼命降低用油成本,那纯电那边呢?

比亚迪也没闲着。

纯电动车目前大家最关心的无非就是三点:续航够不够长、充电方不方便、买车贵不贵。

针对这些问题,比亚迪也准备了一套解决方案。

首先是电池技术的升级,也就是第二代刀片电池。

第一代刀片电池已经因为它的高安全性和不错的成本控制,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而第二代的核心进步,在于能量密度更高了。

说白了,就是在同样一块电池的体积和重量里,能储存更多的电量。

比亚迪放大招,明年再无选择困难,纯电混动全都要-有驾

这就带来了两个直接的好处:要么,车的续航里程可以做得更长,比如说轻松突破1000公里,让长途旅行不再有任何顾虑;要么,在保证现有主流续航(比如五六百公里)足够用的前提下,电池可以做得更小、更轻,这样一来,整辆车的制造成本就能降下来,车价自然也就更便宜。

除了升级现有的刀片电池,比亚迪手里还握着一张王牌,叫“磷酸锰铁锂电池”。

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专业,但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它是现在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的一个“加强版”。

它保留了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安全性好的优点,又解决了它过去能量密度不够高的短板。

这项技术一旦大规模应用,对于降低纯电动车的售价将是革命性的。

我们都知道,电池是纯电动车上最贵的一个部件,占了整车成本的三到四成。

当电池的价格被打下来,纯电动车的价格就能无限接近同级别的插电混动车,甚至是燃油车。

到那个时候,买纯电动车的一次性投入不再是巨大的门槛,而日常使用中,电费又远低于油费,它的综合使用成本优势就会变得无比巨大。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看明白了。

比亚迪放大招,明年再无选择困难,纯电混动全都要-有驾

比亚迪的策略,就是从两个方向同时发力,最终在同一个点上汇合。

它用混动技术,把“用油”的成本降到几乎可以忽略;同时又用新的电池技术,把“买电车”的门槛给拉下来。

当混动车用油像用电一样便宜,而电动车的价格又和混动车差不多时,您说,那个关于“选谁”的纠结,是不是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这背后,靠的不是吹牛,而是实打实的投入和技术积累。

翻开比亚迪的财报就能看到,光是2023年一年,他们的研发投入就接近400亿元人民币,平均下来每天都要花一个多亿在技术研发上。

更关键的是,从最核心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到车上用的半导体芯片,比亚迪几乎所有关键部件都实现了自研自产。

这种全产业链的掌控能力,让它在技术更新和成本控制上有了极大的话语权,这也是我们中国制造业实力不断增强的一个缩影。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场景。

当您走进一家汽车店,销售人员可能不再像现在这样,先问您家里安充电桩方不方便,再给您分析一年跑多少公里选哪个更划算。

他可能会直接指着两台车说:“这两款,一款纯电,一款插电混动,价格差不多,里面的配置也基本一样,开起来感觉也都很好,您就看哪个外观您更喜欢,就定哪个吧。”到那时,选择纯电还是混动,就不再是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而变成了一道简单的审美题。

您的选择,将更多地取决于您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偏好,而不是被续航焦虑或者购车预算所束缚。

这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省心又实在的大好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