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到这个九月奥迪Q7销量,我心里第一个想法就是:“这车到底咋了?明明机械素质这么硬,怎么卖得还是这么惨?”你说奥迪不是没品牌影响力,Q7也不是新手上路,怎么就成了中大型豪华SUV里的“边缘人”?
而且这车最近还降价,厉害的地方甚至能到四十八万,但结果还是原地踏步。
这事,真的挺让人琢磨。
你要说性能,Q7的动力没得说,3.0T V6,340马力,500牛米,百公里加速不到六秒,配个8AT变速箱和全时四驱,跟同价位竞品比起来,一点不虚。
再看配置,矩阵式LED大灯、空气悬架、大轮圈,全系标配,你说这些东西搁谁身上不是“高端豪华”?
但问题来了,大家为啥就是不买账?
是不是现在买这个级别SUV的人,想要的不只是机械素质?
我相信不少人其实是冲着“面子”和“气场”去的。
说白了,花五六十万买SUV,谁不希望自己开出去有点“身份感”?
再看Q7的外观设计,有些人就觉得它气场不够,说像放大版Q5L,跟奔驰GLE或者宝马X5L一比,确实少点“狠劲”。
又长又矮的车身,怎么看都不是特别有气势。
你让它跟保时捷卡宴或者路虎揽胜比,差距其实一目了然。
而且Q7做七座定位,可现在大家喜欢的反而是大五座,七座反倒成了“鸡肋”。
这是不是说明,车企想当然地以为大家多一个座位就是加分项,其实多数人根本不需要?
还有个问题值得琢磨,内饰豪华感这事儿,奥迪一直被人戴高帽,什么科技感满满,用料高级。
但Q7这车内饰,确实没什么新鲜感,跟A6L、A8L差不多,甚至有车迷说,坐进驾驶舱,没啥“仪式感”,没有那种让你一进车门就觉得自己身份晋升的体验。
对比一下奔驰GLE的那种豪华氛围,宝马X5的运动气息,Q7就显得有点没劲。
那降价有没有用?
这就像买衣服,原价两千的风衣现在促销一千二,确实便宜了,但如果款式不是大家喜欢的,总归还是不好卖。
Q7就是这样,降价了,配置还挺厚道,但定位和形象没立起来,消费者还是不买账。
你说,降价能解决品牌和气场的问题吗?
未必。
毕竟,这个级别的客户群体,钱不是唯一衡量标准,他们更在意的是“我买了这车,别人会怎么评价我”,而不是“我是不是捡了个便宜”。
这里就有个很现实的问题——豪华中大型SUV到底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动力、配置、空间,还是看起来够不够“高级”?
我觉得,现在中国市场买这个价位的车,大多数人其实没那么关心底盘素质和调校,他们更看重的是,牌子够硬,样子够亮,坐进去有没有那种“我不一样”的感觉。
这不是说大家不懂车,而是消费需求变了。
你说自己“懂车”,“注重机械素质”,但周围人都觉得你这车没气场,不像保时捷、奔驰那么有面子,你还开心吗?
所以Q7这种“懂车人才买”的定位,天然把一大批主流消费者挡在门外。
再往深里说,品牌力其实就像一场无形的较量,你说奥迪在中国市场真不差,A6L都快成了“官方标配”,Q5L也卖得火。
但Q7到了这个价位,面对奔驰、宝马、保时捷这些对手,奥迪的豪华标签就显得有点边缘了。
大家都知道奔驰是“大佬”,宝马是“运动”,保时捷是“身份”,但奥迪Q7呢?
有点“低调”,甚至有点“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缺乏独特性,其实是最大的问题。
你说买Q7是要追求啥?
操控?
豪华?
空间?
气场?
好像哪个都不是最突出,所以才变成了“懂车人才买”的小众选择。
还有个值得探讨的事,就是七座SUV的尴尬。
以前厂家总觉得中国家庭人口多,七座肯定有市场,但实际情况是,大家买来后,第三排基本闲置。
空间不够用,坐着不舒服,反而影响了后备箱的实用性。
多数消费者其实还是喜欢舒舒服服的大五座。
奥迪Q7这种主打七座,反倒让人觉得“多余”。
你说厂家是不是要反思一下,真的是“用户要什么你就造什么”,还是“你认为用户要什么你就造什么”?
差别可大了。
再看车身尺寸,Q7长度五米零七七,听起来够大吧?
但高度才一米七一四,显得有点“扁”,气场自然打折。
你去看GLE、X5L、卡宴这几个对手,哪个不是高高大大,远远一看就有点“压迫感”?
Q7则像个“拉长的Q5L”,少了那种让人觉得“这车不好惹”的感觉。
你说这是不是外观设计上的失误?
或者说,奥迪是不是太追求“家族化”,把什么车型都弄成一个样,结果大家一看,分辨不出来谁是大哥谁是小弟。
再说说用车体验。
Q7开起来确实稳,隔音好,底盘扎实,动力充沛。
可问题是,现在买车的人,尤其是这个价位,越来越不在乎“开起来怎么样”,而是在乎“别人怎么看我”。
这不是说大家不懂车,而是消费逻辑变了。
以前大家买车追求动力、配置,现在买车追求的是“身份符号”。
Q7的定位,满足了一小部分“真喜欢奥迪”的人,但对多数人来说,GLE、X5L、卡宴更能体现自己的身份。
奥迪Q7这种“理工男”的气质,放在豪华SUV市场,确实有点不接地气。
再聊聊降价策略。
很多人觉得降价能救销量,但实际上,降价只能短期刺激一波需求,长期来看,品牌形象反而容易受损。
Q7现在低价放量,可能让部分消费者觉得“占了便宜”,但也会让原有用户很难受:“我当初花六十万买的,现在你四十八万就能买到,这品牌是不是要糊了?”再看宝马、奔驰,大家宁愿等一等,也不希望自己买的车变成“白菜价”。
所以说,品牌溢价和“价格优势”,其实是两回事。
奥迪Q7如果长期靠降价刺激销量,那品牌力就会越来越弱。
那问题来了,奥迪Q7的出路在哪儿?
是继续降价,还是彻底改变产品策略?
如果奥迪还想在豪华中大型SUV市场有话语权,必须重新思考定位。
是继续做七座理性牌,还是学GLE、X5L、卡宴,往“大五座+气场+豪华感”方向走?
我觉得奥迪得想明白,中国消费者买车,不只是关注动力和空间,更多是看形象和体验。
如果只是机械素质好,但看起来不够“有身份”,那销量永远起不来。
厂家需要在产品设计、定位、品牌传播上动脑筋,把Q7变成“大家都想要”的车,而不是“懂车人才买”的车。
再想想未来豪华C级SUV会怎么变。
我觉得,未来这个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分化”。
一部分人追求极致豪华,像卡宴、揽胜那样拼品牌、拼气场;另一部分还是要实用,要舒适,要科技。
谁能把这两者结合得最好,谁就能赢。
奥迪Q7现在问题是“各方面都不错,但没一个特别拔尖”。
你说动力、空间、配置、品牌、豪华感、气场,哪个都能说,但哪个都不是最顶尖。
所以消费者一对比,就觉得“既然都花五十万,为什么不买更有面子的车?”
最后问一句,你会为Q7的机械素质买单吗?
或者说,你会觉得它的“理性”比“气场”更重要吗?
我相信多数人还是更看重后者。
毕竟,开出去的那一刻,你希望的是别人都多看你两眼,而不是自己感受到底盘多扎实。
所以,Q7销量上不去,是产品定位、品牌力、外观设计、用户需求、降价策略多方面失衡的结果。
奥迪下一步该怎么走,还真得好好琢磨。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觉得说得有点意思也可以点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