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王者变青铜!合资车企要用中国技术逆天改命?

过去越成功,转型越痛,合资车这次真能逆天改命?

合资车企如何翻盘?

这个问题放在10年前,你一定会想这是在说什么胡话。

然而在2025年,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在中国市场征战多年的合资老炮儿们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

油车王者变青铜!合资车企要用中国技术逆天改命?-有驾

2014年之前,合资品牌占据着七成以上的绝对份额,自主品牌尚在艰难求生。仅仅十年后,2024年合资品牌全年销量跌破千万辆大关,市场份额萎缩至不足35%。2025年上半年,尽管不少合资车企都在销量上有所上扬,但市场份额已经下降至三成左右。曾经的市场主导者,如今正经历份额的断崖式下跌。

昔日荣光成枷锁 转型阵痛超预期

裁员、关厂、缩减产能的负面消息此起彼伏,燃油车时代的光环在电动车浪潮中迅速褪色。曾经高枕无忧的合资车企,如今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现实:过去越成功,转型越艰难。如何止血回升,成为所有合资车企必须回答的生死命题。

过去二十年,合资车企依托成熟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以及完善的经销商网络,在中国市场建立起难以撼动的护城河。品牌溢价高、用户口碑好、售后体系密集,这些优势叠加在一起,让合资车企们长期占据销量榜顶端。

然而,正是这些引以为傲的资本,在新能源浪潮中变成了沉重的枷锁。许多合资车企最初选择“油改电”作为过渡方案,或以全球平台车型直接投放中国市场。然而这两种发展路线都遭遇了滑铁卢。前者被视为技术妥协,难以满足消费者对纯电平台的期待;后者则因开发逻辑脱离中国市场需求,在激烈的本土化竞争中迅速失守。在中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从不足6%飙升至50%以上的关键节点,合资品牌却集体失速,错失窗口期。

尤其是2023年4月的上海车展,自主品牌集中带来激光雷达、800V平台、城市NOA等前沿技术,而合资品牌仍在纠结如何平衡全球标准与中国需求。燃油车时代的成功越彻底,新能源转型的阵痛就越深刻,这是所有合资车企必须直面的现实。

本土化破茧 用中国技术换全球市场

当过去的成功经验在新能源时代失灵以后,合资车企最好的选择就是把决策权、研发权和供应链全部搬到中国。从单纯引入成熟技术,转向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生态,构建涵盖研发、生产与服务的本土化体系。建立本土研发能力,将合资企业在品牌、品质、底盘调校上的优势,与中国领先的智能科技供应商结合,才能突破成本与体验的双重瓶颈。

油车王者变青铜!合资车企要用中国技术逆天改命?-有驾

其实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有不少挂着合资品牌LOGO,但采用了不少本土技术、供应链的车型出现。比如东风日产N7,就选择不再沿用日产全球平台,而是完全由中国团队定义,依托本土供应链打造,高阶智驾、智能座舱、舒适配置在同级车型中都有着不错的竞争力。上市仅一个月,订单突破两万辆,被业内调侃为“最不日产”的日产车。

油车王者变青铜!合资车企要用中国技术逆天改命?-有驾

同样来自日系的丰田也选择将在华纯电车型100%交给本地团队,铂智3X上市后也取得了首月大定1.5万辆,创下丰田在华电动车销量最快爬坡纪录。这款车由丰田中国研发中心(RCE)主导,座舱、智驾、三电全部与中国伙伴共创,开发周期比日本总部流程缩短40%。后续bZ5在天津“无废工厂”投产,导航驾驶辅助、生物监测、电池五重防护全部针对中国路况和用车习惯开发。日产、丰田的打法证明:只要真正放权给中国团队,传统巨头也能做出“爆款电车”。

油车王者变青铜!合资车企要用中国技术逆天改命?-有驾

北京现代也曾尝试引入韩国现代的纯电平台EGMP,但高昂成本难以化解。痛定思痛后,北京现代选择与北汽集团联合开发全新电动平台,目的正是整合本土供应链资源以控制成本。

油车王者变青铜!合资车企要用中国技术逆天改命?-有驾

此外,奔驰本土化MMA平台的首款车型纯电长轴距CLA,搭载全球首个电动两挡变速器,配合英伟达Orin X芯片实现车位到车位的智能辅助驾驶。大众则推出ID.ERA、ID.AURA、ID.EVO三款专为中国设计的概念车,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由合资公司酷睿程定制开发,具备拟人化多场景交互能力。

不难发现,供应链本土化正在成为合资车企破局的核心,利用本土产业链缩短开发周期,以深度理解中国需求的设计改善直接照搬全球化车型的弊端。这些尝试虽然还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合资新能源的低渗透率,但已经在为市场注入新的变量。

合资新势力,会是下一个新力量?

当然,本土化并不是终点,构建全维度的新型合资生态才是长期发展的关键。未来的赢家,必然是融合“新势力”创新锐度与传统车企体系实力的新形态。

油车王者变青铜!合资车企要用中国技术逆天改命?-有驾

小鹏与大众的合作,就是“合资新势力”的代表。2023年7月,两家公司确立了合作意向,至同年12月,大众正式完成了对小鹏4.99%股份的收购。在后续的合作过程中,他们共同开发了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EEA,Electronic Electrical Architecture),并在软件领域进行了深度合作。这次合作使大众迅速掌握了中国的智能电动技术,填补了其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小鹏则通过大众的全球资源和品牌效应,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共同开辟了一种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技术转型新路径。

油车王者变青铜!合资车企要用中国技术逆天改命?-有驾

除了与国内新兴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加大本土研发投资、构建自主技术体系亦是关键所在。宝马在2025年宣布对沈阳生产基地追加150亿元投资,用于打造全新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专注于电动化、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旨在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该研发中心将与慕尼黑总部实现协同,促进全球技术资源的共享。研发中心将集中力量突破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算法等关键技术领域,预计在未来3至5年内推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结语

未来的赢家,或许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资车企,也不是纯粹的新势力,而是能把两者优势融为一体的“新合资形态”。这类企业拥有跨国品牌的质量体系、资金实力和全球渠道,同时具备本土团队的决策速度、供应链灵活度和用户洞察能力。当组织架构、决策流程、产品逻辑全面本土化之后,合资品牌不再是“外方技术+中方市场”的简单拼接,而是进化成兼具传统底蕴与新势力敏捷的混血物种。在下一个五年窗口期,谁能率先完成这场基因重组,谁就能在中国市场重新站稳脚跟,并把影响力扩散到全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