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府到天涯,荣威M7 DMH的续航真把我震撼到了。这车我其实之前没怎么用过,印象中还停留在国内一些老牌合资的混动标杆,但这次实测,才知道国产车也能玩出点硬核来。
刚出发那会儿,心里还琢磨:这续航能跑多少?大概估算一下,从成都到三亚,近2000公里?我还开玩笑问同行的朋友:这车满油满电,真能跑个两千一?不然太扯了吧?他笑着说:别乱猜,官方说2050,咱就当是个底线。实际?谁知道呢,总会有惊喜吧。我其实心里没底,但也觉得这事,得靠自己来验证。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个细节没提——车里上了快充电源,插上后逻辑似乎有点奇怪,似乎电池管理系统会根据外部条件调整充电策略,哪怕没特别注意,也能保持电池在最佳效率范围。难怪能实现这么低的油耗和超长续航(这段先按下不表),不然真难理解。技术不过是量力而为:电池能量密度、电机效率、以及那套智能管理系统的优化,合起来才让这车跑得远。
一路上我一直在琢磨一件事:这车的续航不缩水,反而超标多跑,我猜测是不是厂家特别调校了某些参数?或者抽象点说,就是后续用料、管理逻辑都比行业虚标标准更严实。这倒让我意识到,之前几款同样价位的车说续航能跑1000多公里,实际基本只有八百多,虚标成惯例。而这次,实测数据超出官方,反向虚标,简直让人忍不住发笑:只有你敢反向虚标,才是真本事。
对比另一款同价位的插混车,比如吉利星越L/极氪海豹,续航差不多,又都是官方说能跑2000多,但实际很多都卡在1700到1800间。你说,这差别在哪?技术路线,核心算得上技术密集的DMH,混动策略调得聪明。简单来说,就是它的发动机管理和电系统协调得像人一样灵巧。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车的亏电油耗只有2.7L/100km,平均算,每百公里油钱大概18块,假设一块六,那一公里油钱是0.28元——你说,这算低的了?其实我对比了一下,市区用油,基本不用油,特别是起步和低速时,纯电模式几乎全包了。你会不会觉得,其实当一台纯电车开?每周充一次电足够,省钱省心。
而且,庆幸的是这次实测的所有场景还包括高速、山路、城市拥堵结合的复杂环境。那天高速上,我还用的自动驾驶辅助,觉得很舒服——这点我觉得比起老款你真的能感受到它的稳定性,路况复杂时,车的悬架表现也是让人印象深刻。劳斯莱斯的设计师,把那种东方雅致融入到车身线条上,真是看得顺眼。更别说那副驾驶的全景沙发躺椅,直接把我躺平的感受拉满了。
这车到底算得上实用主义还是豪华摆设?我觉得两个都不冲突。它里里外外的细节设计放眼望去,都是那个真字:精准的转向灯语音提示,没有多余的滥调;车内的空间比例感,正如那位销售说的越级尺寸,对,小订的顾虑也在这里体现——车长近五米,看起来就跟一台行政级别的轿车似的。
我还记得有个同行,嘴里不停夸:这车在复杂山路上,DMH系统能打得稳,转弯几乎不需要多操心。是啊,问你个问题:你会不会觉得,过去自家混动一直就是油耗可控长续航,但实际动力和操控体验不够精致?像我这样老司机也明白,底盘调校和动力平衡影响最大,荣威这次用上了行业认证的AI底盘,确实能稳得住。
一边想点别的,一边又在偷笑:这么高端的技术,用个车轮子一圈一圈转,真是让人佩服。你觉得,这样的技术感会不会成为未来的标配?还是说,只是一时的技术炫耀?我自己都没想明白(这段猜测不一定对),技术开放了门,也许未来会出现更多真长续航的车,或者还会有虚标更厉害的版本。
临场瞬间我还在思考:如果没有这次实测,估算续航那些半虚半实的数据,带来的误导会多大?消费者说一句:买个车,又怕续航缩水。技术最怕虚假数据扰乱认知。而像荣威,现在用实际表现回应市场,不就是在用行动告诉大家:这不是虚标,这是实力!
一辆车,不就是日复一日、你我出门的大件事吗?它能跑多远,除了技术,还跟你的生活惯、路线选择有关。也许换个角度看,续航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你每天都在用的感受。我还在想:未来会不会出现可穿戴设备一样,把车辆续航用一个APP实时推送,让你每次上车都知道还能跑多少公里?这是不是一种更透明的用车新体验?或者,车主们更期待的,是用车时那份真不用发愁的安心感。
这次,真的让我对国产技术又多了一份信任。你们说,一台真正长续航、用得放心的车,还会缺席未来的市场吗?我猜,也许,也许会出现那种能跑到你想不到地方的电池和能用得顺心的混动管理。只是,能不能让消费者自己明白这个续航是真的在跑?这才是关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