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老牌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车市场折腾了这么多年,还是不死心,又弄了一款增程轿车出来?你说,十几年前就搞过了,有市场吗?值那个价吗? 至境L7这一波到底打算靠什么在新能源市场里找存在感?我觉得这事有点意思,咱还是该仔细聊聊。
先说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这年头买新能源车,你图什么?一句实话,大家就是想让自己日子轻松点,不用天天琢磨电够不够,也不用被油价吓哭。你说花二三十万买个中大型新能源,还是合资品牌,别克,心里到底怎么权衡?别克这次推出这个递进L7,其实用增程做招牌,连综合续航直接宣传到1400公里,你觉得这吆喝够不够响?
但问题来了,真就续航越多越好吗?你现在大城市用车环境,其实很多人纯电300公里也就够了。增程到底是为了续航,还是给你个心理安慰?技术路线这事,在国内早就成了一场“玄学”——国产自信的直接上纯电,华为、小米喜欢堆智能,理想汽车啃死了增程,理工男车企坚定插混,合资品牌搞得五花八门。你才发现,别克这边一到新能源就学不明白,一开始用沃蓝达刷过一波存在感,后来VELITE 5没赚着钱,现在又回头增程,说到底,他们还真就觉得中国消费者离不开“里程焦虑”这三个字。
但你说现在增程还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不像几年前了吧。尤其当地补能条件慢慢变好,大家家里小区有充电桩,加上高速服务区动不动几十口快充,你要真想开长途,能多麻烦?增程技术早就不是什么“降维打击”。再说成本,电池还是那么贵,油耗再低总有个极限,它能给你多少性价比?我们大部分人周中上下班开,一年真用到1400公里续航的概率是多高?有几个真拼到一箱油从上海开到成都?但你再看别克这波宣传,不断强调“综合续航里程”,其实就想拉你一把:“我比纯电强,我能让你踏实。”
再琢磨琢磨,合资品牌这一两年在国内市场的日子,说实话,越来越难过。过去说到“别克”,心里头有点“高级车”感觉,现在年轻人能认得别克的都不多了。品牌符号真的弱化了?你要在新能源圈子里做产品,是不是必须重新给自己找个有分量的新标签?你看看现在的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直接把智能化架起来,车机能刷APP,辅助驾驶能跑高速,还能自动泊车。一说起“科技”,大家甚至不信合资做得过我们自己的品牌。别克这次弄了个Momenta智能辅助驾驶,加了高通芯片,看起来挺高级,但大家关注跟华为、小米、理想相比,能拉开多大差距?这才是个关键点。
至境L7这台车本事怎么样?数据肯定够看,五米长、轴距三米、电机252千瓦,一脚下去百公里加速不到六秒,纯电302公里,电池磷酸铁锂。实际用起来够够的,空间也大,配置也算时髦,能跑能充能装,但最大的短板,还是品牌和市场认知。你说这车25-30万卖,一般人开车的时候,会不会还抱着“这是别克,跟比亚迪不一样”?还是直接冲理想L7去了?大家怎么决定,同样二十多万,你看家里人怎么劝你。你女朋友可能觉得理想开出去挺有面儿,老爸还认别克曾经的稳重,自己想要点智能和科技体验,于是陷入选择困难。
现在的市场,是大家都想做“智能电车”,但时髦归时髦,日常使用你最看重啥?无非还是“续航”、“操控”、“体验”。这些年谁家电池不宣传自己多少多少公里,谁家智能驾驶不吹自己能不能脱手开高速?但你发现,用户最现实的一点,其实就是“谁省心、谁好用、谁服务好”。别克这些老牌合资,想转型新能源,所有配置都堆上去了,但到最后,客户是不是能信?售后是不是有保障?车机是不是好用?用习惯了没出过毛病?这些细节,其实比指标更能打动人心。
回望至境这个新品牌,其实就是别克自己都知道,新能源这事要重新讲故事,一步步搭建用户信任。现在谁做新能源都说自己是“智能化、新科技、长续航”,但竞争格局早已大变,人家国产品牌跑得太快了。你看看小鹏P7、理想L7,大众甚至别克的原始光环都不再是壁垒。你想进军年轻人市场?那数字化体验就要拉满,你想稳住老客户?那品质、售后、口碑三板斧都得用。别克这回约等于一边往新能源转型,一边把自己摊开在台面上任大家打量,至境L7就是这场“反攻”里的急先锋。
但别忘了,现在真正有钱买中大型新能源的,生活条件都不错,对品牌、智能、空间、面子都有严格标准。他们真会为一个合资的新品牌设计买单吗?理想做增程大家说那是国产豪华SUV的首选,别克增程很难一夜之间颠覆理想的故事。别克的新能源试探,靠的不仅是技术进步,还是时代机遇和用户审美的变化。
继续深入点问一句:为什么合资品牌到现在还想做增程?电池技术明明在进步,国产品牌快把插混做成主流了,合资却不敢全面纯电化。这其实是对市场的谨慎,也是对中国用户用车习惯的认知。车企心里也清楚——城市里大家纯电够用了,到了郊区乡镇,充电还是不方便。别克增程,试图用自己多年制作发动机的功底,把传统可靠性和新能源的便利结合起来,顶多是给你个保险,怕万一停电还能加油跑回家。这一点上,其实谁都没错,但是你让用户为这个“安全感”多掏钱,他们愿不愿意,就是个难题。
很多人关心的还是最终“价值感”。你花20万买国产新能源,可能体验感爆棚;30万买合资,中间夹着点身份认同和新技术尝鲜。别克这次至境L7,想拿高续航稳定性+智能科技设定打市场,但面对“理想L7”这样的对手,各项配置、品牌信任度都要重新证明。用户不是不认合资,关键是现在国产品牌除了性价比和智能体验,连用户社区、生态链都玩得越来越溜,别克进去之后,只比技术配置,还真未必能打得过。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该反过来问你自己,到底该不该为“曾经的别克”买单?你喜欢的是“高续航增程”这种保险感,还是“智能生态”这种体验感,还是“合资老厂”带来的品质信赖?新能源时代,所有传统优势都要重新计算。新势力猛拉电池、智能,合资再拉体系力、品质;用户只关心,我的钱花得值不值,车到底好不好用。别克至境L7这回首秀,如果只能靠1400公里做招牌,还面对一大堆品牌认知压力,说实话,真的没那么容易。
也许,这事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这场“增程反攻”背后,其实是合资品牌自己也开始没底气了,他们要主动适应新用户口味,要跟国产新势力拼配置拼体验。智能电车大战,就是一场人人都不敢落后的赛跑,用户越来越精明,技术和服务谁能更胜一筹,才是真正的分水岭。至境L7的市场表现,说到底,不只是给别克新能源定了一个起点,也是整个行业下一阶段的实验田。
大家咋看呢?你会买吗?你还为增程买单吗?你觉得合资这波有机会翻盘吗?那咱们就等等看,这车上市后到底卖得咋样,也许能看出合资和新势力谁更懂中国人的心。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