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用户“愚忠”?日产高管言论敲响行业警钟!

近,东风日产高管黄照昆在社交平台上对小米YU7的火爆销量发表了不当言论,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虽然他随后迅速道歉,但事件背后暴露出的汽车行业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1. 产能焦虑下的用户冒犯

黄照昆质疑小米YU7“3分钟20万订单需等待一年交车”的产能问题确实存在。汽车制造涉及众多供应商,生产周期长,产能扩张并非易事。然而,他将用户选择污名化为“愚忠”,则完全偏离了焦点。小米用户并非盲目崇拜,而是被YU7的续航、智能化等产品力所吸引。这种将工业逻辑矛盾转嫁为对用户的攻击,暴露了传统车企对互联网时代“体验驱动消费”的认知鸿沟。

小米用户“愚忠”?日产高管言论敲响行业警钟!-有驾

2. 新旧势力转型撕裂

黄照昆指摘小米YU7的营销模式为“手机行业套路”,折射出传统车企与互联网造车的深层冲突。在生产模式、用户关系、危机响应等方面,两者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东风日产依赖“计划排产”,而小米则以订单现金流反哺供应链,实现定制车21天交付;日产4S店模式形成弱连接,小米则借社群运营创造强黏性;黄照昆层级决策致道歉滞后,小米法务则迅速抢占主动权。更讽刺的是,东风日产自身也在模仿小米策略,推出利润仅3%的“劲客青春版”,开发用户共创APP提升复购率,印证其批判与学习并存的撕裂姿态。

小米用户“愚忠”?日产高管言论敲响行业警钟!-有驾

3. 贬低用户是转型期大傲慢

历史反复证明,任何贬低消费者选择的企业终将付出代价。诺基亚讥讽iPhone“不耐摔”却错失智能时代,理想汽车李想曾因嘲讽用户致歉。此次事件中,东风日产同期力推的纯电轿车N7创合资品牌佳战绩,50天2万订单,却仅为小米YU7一小时订单的7%,残酷印证了雷军所言“用户信任是互联网造车核心资产”。当传统车企还在困守旧秩序时,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已经凭借用户体验和创新模式赢得了市场。

小米用户“愚忠”?日产高管言论敲响行业警钟!-有驾

结语

此次事件的核心矛盾在于,产能质疑是行业真问题,但将用户选择污名化为“愚忠”,恰是传统车企困守旧秩序的悲哀注脚。东风日产等传统车企需要反思的是,如何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进行转型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