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会纳闷,这款车外观平平淡淡,配置也没什么亮眼的地方,怎么就卖得比那些花里胡哨的新车还好?其实仔细琢磨一下,这里面藏着不少消费门道。
先看外观,NS125D确实走的是朴素路线。颜色选择不多,造型也没什么特别的设计感,但胜在耐看。这种中规中矩的样子,反而正好符合它作为实用代步工具的定位。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买踏板车主要是为了方便出行,不是用来炫技的。
真正让它站稳脚跟的,是藏在车身里的动力系统。它用的NSC引擎搭配第五代PGMFI电喷系统,说通俗点就是发动机和供油系统都很靠谱。这套动力组合以前可是新大洲本田的技术招牌,现在虽然有了更新的技术,但这套“老伙计”经过多年验证,稳定性没话说。而且有意思的是,同系列里一些卖到上万的高端车型,用的也是同款发动机,只是调校略有不同。这就好比用家常菜的价格,吃到了饭店招牌菜同款的核心食材。
实际骑起来,你会发现它特别“懂事”。加速平顺,油耗不高,日常通勤开着很省心。这种均衡稳定的表现,正是很多人看重的。
车身设计上,NS125D把钱花在了刀刃上。坐垫加长了,两个人坐也不挤;735mm的低座高,就算是小个子也能轻松着地;前面有开放式的储物格,放个水杯、充电器什么的很方便;还标配了尾箱,买菜、带东西都够用。这些设计可能不抢眼,但实实在在提升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
当然,一分钱一分货,为了控制成本,它也牺牲了一些配置。车灯用的还是卤素光源,晚上亮度一般;仪表是传统的指针式,没有现在流行的液晶屏;钥匙也是最普通的机械钥匙,连个遥控都没有;前轮用的还是鼓刹,不如碟刹看起来高级。但对于看重实用的人来说,这些都不是大问题。
为什么这样一款“不完美”的车能卖得这么好?价格肯定是重要因素。60007000元这个价位,正好卡在很多家庭的购车预算临界点上。这个价格买不了高端电动车,却能买到一辆合资品牌的燃油踏板车,对不少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大家买代步车越来越理性了。比起花里胡哨的配置,大家更看重发动机够不够可靠、油耗高不高、维修保养方便不方便。毕竟谁也不想买个车回来天天修,或是加油像喝水一样快。NS125D正好抓住了这种心理,把钱都花在了最核心的部件上。
本田这手棋下得也很聪明,用NS125D守住低价市场,再用“小拉”之类的高端车型吸引追求配置的消费者,高低搭配,把不同需求的用户都覆盖到了。
无独有偶,建设雅马哈有一款卖了很多年的老车型,上半年也卖了28,937台,排到了第五名。这款车和NS125D走的是同一个路子:价格亲民,发动机经过多年考验很可靠,外观不追求时髦但耐用,精准抓住了实用型用户的需求。
这两款车的成功,其实反映了当下的一种消费趋势。在代步工具这个领域,“内核够硬+价格够实在”的组合,往往比盲目堆配置更能打动消费者。大家越来越清楚,花哨的功能用几次就腻了,但发动机靠谱、油耗低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却是每天都能享受到的。
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厂家在中低端市场采取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不盲目追求新技术、新配置,而是把基础打好,把价格控制好。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一辆皮实耐造、价格合理的代步车,比什么都强。
说到底,买车就像过日子,花哨的外表不如踏实的内核。NS125D的逆袭告诉我们,不管市场怎么变,把最基本的需求满足好,就不愁没有销路。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理性的产品策略,其实也是一件好事,毕竟谁不想花小钱办大事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