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豪车是“走进家门”的标配,其实更像是“搬进小区”的噪音。你以为奔驰GLC是给下班后孤独的灵魂安慰,其实是给物业打电话投诉停车难的人添堵。至于豪华中型SUV全面走进普通家庭,还不是因为“树大招风”,豪车价钱也开始接地气,甚至低到让你怀疑是不是买副车标都不止这个价。
所谓豪华SUV的“里子和面子”,我基本理解为——你不想被人知道其实只能加95号油,但你却又很想让人知道你开的是德系三强。市场竞争激烈嘛,折扣都打到门口了:奥迪Q5L这种老牌,价格都要钻进30万的裤兜里,凯迪拉克XT5甚至直接“清仓价”,比同配置的汉兰达还便宜,仿佛告诉我们,什么“豪华”,都是白菜附赠的包浆。
奔驰GLC继续领跑,9月销量12544辆。你以为这数字背后藏着多少中产阶级的欣喜?其实大多数人只是买来堵亲戚嘴用的。“甭管多穷,至少豪车不能输”,成了都市新标语,前9个月总销量逼近10万辆,这速度之快,连收快递的小哥都羡慕得想盘个奔驰logo。奥迪Q5L也是现象级,月销超1.2万辆,虽然马上换代,但照样靠低价稳住阵脚,跟在奔驰屁股后面哼哧哼哧狂奔。宝马X3就没这么幸运,环比好转,可前卫外观让国人望而却步,销量比隔壁大妈买豆油还要尴尬。不光X3,宝马5系和7系也犯同样的“设计强迫症”,销量被“美学暴力”直接暴揍。
再看看进口那一波:奥迪Q5L Sportback,小众到像文艺片,9月才卖346辆。这都快比马路上一天捡到的口罩还少了。进口奔驰GLC也跌到493辆,宝马X4更惨,才89台车,为了证明存在,只能拼命降价还快退市。别人结合国产和进口的优势,他们倒好,“进口”就成了“进口冷门”,轿跑SUV的销量也逃避现实,像是车企自己都觉得有点尴尬。贵气不再带来光环,倒像是夜场歌手,唱不来流行曲只剩自暴自弃的民谣。
有人对沃尔沃XC60的“以价换量”看不上眼,说穿了就是价格砸出了销量,听起来好像贿赂消费者。可二线豪华里,路虎和凯迪拉克恨不得砸出新天地,结果销量还是扑街。事实证明,中国人并不相信一切“砸钱就能买用户”,没点品牌号召力,再便宜都是白搭。凯迪拉克XT5只好推两驱,降得跟面包车价差不多,为了销量低头,但实际能买的还是那些“试试水”的人。林肯航海家也一样,一口价版,优惠甩卖,快赶上“尾单清货”。面子归面子,里子却只能拿来喂猫。
雷克萨斯RX销量2709辆稳住阵脚,但和“北美神车”的神话比起来,算是国内另一种“虚火”。优惠提升,汽油版上线,照样只是恢复“体温”;你以为加点油能让销量烧起来,结果只是打个喷嚏。保时捷Macan就更令人唏嘘,当年多少少年追着它做梦,今天9月只卖513辆。玛莎拉蒂Grecale的九个月只卖788台,是不是可以考虑转型卖冰淇淋。
路虎的低价国产SUV,销量比拼命减肥的我还要绝望,揽胜极光和发现运动,下场就是“偶像派没实力”。年销跟进口高端完全没法比,空有“陆英范儿”,实际是“闷声发大财”的反面教材。连揽胜星脉都躲不过冷空气,一年只卖810辆,风中凌乱,估计用户都在深夜抹泪。
说到边缘选手,英菲尼迪QX50和QX55销量堪称“失踪儿童”,市场存在感堪比博物馆里的恐龙化石。“进口不等于好”,价格不合理,再喜欢都白搭。阿尔法罗密欧斯坦维连销量统计都像是考试不及格,九个月卖101台,这还是全球华人合力支持的结果。你会发现,今年中国豪华SUV市场,不属于意大利人。
纯电这边,一汽奥迪Q6L e-tron起势了,9月卖到868辆,Q6L Sportback e-tron也卖154辆,说明买电车的都是“不怕不靠谱,怕没面子”。有些人对双离合变速箱有童年阴影,觉得奥迪、大众的电动化反而是“避风港”。保时捷Macan纯电,一年才卖1013辆,曾经的“豪车电动希望”,今天也被现实击成“深夜失眠款”。纯电SUV里最能打的算是宝马iX3,但“临退市”的身份透着凄凉,9个月只卖52辆,不如抽盲盒买黏土人。
豪华SUV的潮流,看起来是“人人可得,一步到位”,但本质是“倦怠经济”。你以为自己“买的是尊贵体验”,其实买的是《职场自救指南》。“面子工程”堆砌到极致,已沦为鸡血麻醉剂。有些车企曾靠品牌“耍流氓”,结果最后还得用价格“下跪”。你怀疑自己是不是买了个“豪车牌照”,实际买的是一次年度尴尬体验。那些年自我催眠的“豪华光环”,在2025年被大甩卖砸个粉碎。
说白了,豪车中型SUV的“全面普及”是物价低迷和消费疲软的必然大合唱;谁都想用最低成本脱离“低端自我”,可豪车对“身份焦虑”的缓解只持续到加完第一箱汽油。月底,看着奔驰、奥迪、宝马的销量排行榜,多少家庭主妇都能对着手机App自言自语:“今年的KPI,至少比保时捷多一个参考样本。”
中国车市的荒诞逻辑就是这样:销售看折扣,用户看面子,厂家看库存,领导看报表,全员佛系。豪车变平价,平价变划算,划算变“不买是傻”,傻不傻看上牌时间。宝马X3奇葩造型输给了“熟人文化”,路虎国产飞不起来,玛莎拉蒂豪气一去不返,英菲尼迪喂不活,阿尔法罗密欧靠情怀也烧干了汽油。连保时捷电动车的销量,也像“卖保险的电话号码”,越打越没信心。
有人说国家经济不行所以大家消费转向高性价比豪车。其实是“房贷太沉,面子最轻”,只给自己“豪华一点”的慰藉,不敢真花大钱。车市如人生,昨天宝马吸引眼球,今天奥迪“真香定律”,明天可能都靠降价保尊严。买车,像面试一样,没买到奥迪,先盯着奔驰;买了奔驰又嫌车标太大众,最后发现,车企早把你当作一串数字,没有任何含义。
销量排行榜上德系三强依然牢牢占据C位,但仔细一看数据曲线,才明白那不是奋进,而是“滚雪球”。每降一次价都有一波“伪豪主”进场,拿下销量,但品牌含金量被榨得只剩包装纸。一众边缘品牌,销量惨淡到连4S店员工都不愿提及。奔驰、奥迪、宝马的库存只能加速滚动,像是在玩一场“击鼓传花”,最后花落谁家,谁哭谁知道。
至于新能源狂潮,本以为能杀出一条“高端电车血路”,结果大家还是回头买油车,电动化的理想主义与价格战的现实主义做了一场罗曼蒂克式离婚。华晨宝马iX3“最会卖电车”,但退市前的销量零头,像是实习生工资卡里的余额,不忍直视。
整个9月,豪华中型SUV市场像一场“宇宙大甩卖”,人人抢着入场,人人在场后自嘲:真香、真累、真尴尬。如果豪车能让人成功,那你我现在就是比尔·盖茨了;如果销量能证明幸福,中国早就成了芬兰。
销量榜上的数字,比去年多,比去年少也好,总归不是我们能左右,毕竟这年头,连“豪车”两个字都要打折。喜欢什么车不重要,重要的是月底能不能还得起信用卡账单。最后,我对着9月的数据表扔下同样的问题:“市场有对错吗?”当然有——只不过没我什么事。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