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主角是咱们国内的大厂吉利。
按理说,像吉利这样的大公司,要推一款新车,肯定是敲锣打鼓,办一场盛大的发布会,请一堆媒体和网红来造势。
但吉利这次偏不,它悄无声息地在网上发了一份招聘启事,就是招个公关人员,本来这没什么稀奇的,可怪就怪在职位要求里头,特意加了一句,说希望应聘者最好有操作过“坦克”、“捷途”、“方程豹”这些硬派越野车项目的经验。
这话一说出来,懂行的人立马就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在商场上,大家一般都比较含蓄,很少会这样直接点名道姓地把竞争对手给亮出来,这几乎就等于是公开告诉所有人,我们准备要做的,就是和这几家对着干的一款车。
于是,关于吉利要造一台全新硬派越野车的消息,就这么通过一种非官方但又极具指向性的方式传开了。
这台还没正式亮相的新车,内部代号据说叫“银河战舰”,听着就挺有未来感的。
根据现在透露出来的零星信息,这台车的块头可不小,车身长度超过了五米,轴距甚至比以大空间著称的坦克500还要长一些,属于标准的中大型SUV尺寸。
但它的价格定位却非常巧妙,瞄准的是二十万左右的市场,这个价位的主要竞争者,正是目前市场上卖得最火的坦克300。
这就形成了一种很有趣的错位竞争,用一个更大级别的车身,去打一个相对低级别的市场。
不过,如果你以为吉利只是想简单地玩一把“以大欺小”的策略,那可能就想简单了。
这台“银河战舰”的核心理念,恰恰是想要“反内卷”,它根本没打算沿着传统硬派越野车的老路走下去。
那么,传统硬派越野车是什么样的呢?
像我们熟悉的牧马人、普拉多,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独立的“大梁”,专业术语叫“非承载式车身”。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车子底下有一个非常坚固的梯子形钢架,车壳子是安在这个钢架上的。
好处是结实、耐用,能承受很高强度的扭曲,去翻山越岭特别可靠。
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因为结构笨重,开起来晃晃悠悠,舒适性很差,尤其是在平坦的城市公路上,感觉就像开着一艘船,又颠又吵,油耗也高。
坦克300的成功,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越野性能和日常舒适性,但它的骨子里,依然是一台带着大梁的硬核越野车。
吉利这台新车则完全换了个思路,它采用了一种叫做“内嵌式半大梁”的新技术。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复杂,但说白了,就是它把传统大梁的加强结构,直接融合到了车身结构里,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架子。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既保留了足够的车身强度,足以应对大多数人会遇到的坑洼路面和轻度越野场景,同时又因为没有那个笨重的大梁,使得它在日常驾驶中,可以获得接近城市SUV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有消息说,这台车的麋鹿测试成绩可以达到每小时80公里,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
麋鹿测试是考验车辆紧急避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很多以操控见长的轿跑车也就这个水平,而一台五米多长的大车能做到这一点,说明它的底盘调校和稳定性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彻底打破了“大车必然笨重”的传统观念。
如果说独特的车身结构是它在硬件上“反内卷”的第一步,那么它搭载的一系列高科技配置,则更是把“实用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来看看这些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功能:比如,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如果一个轮胎突然爆了,它依然能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稳定行驶一段距离,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和安全保障去找到下一个服务区,而不是惊慌失措地停在危险的行车道上。
再比如,它配备了AI智能四驱系统,这意味着普通驾驶者再也无需去研究什么两驱、四驱、高速四驱、低速四驱这些复杂的切换模式,车辆会通过传感器自动判断当前的路况,是在湿滑的雨天,还是在泥泞的土路,然后在一瞬间自动调整到最合适的驱动模式,你要做的就是握好方向盘踩油门就行。
更进一步的功能还包括,车辆自带卫星通信模块。
这个功能对于那些喜欢去偏远地区自驾游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颗定心丸。
在很多深山老林或者戈壁沙漠,手机信号是完全没有的,一旦发生意外或者迷路,就等于和外界失联。
而有了卫星通信,哪怕在天涯海角,也能通过这台车发出求救信号。
还有一项功能听起来更不可思议,就是这台车在设计上考虑到了极端涉水情况,据说可以在水里漂浮一段时间而不至于立刻下沉,这在近年来暴雨频发导致城市内涝的现实环境下,无疑是增加了一道重要的安全屏障。
除此之外,像原地掉头和横向移动这样的功能,则直接解决了城市里“停车难”的终极痛点,在一些狭窄的老旧小区或者拥挤的商场停车场,这种功能可以让停车变得异常轻松。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些功能是不是有点太花哨了,平时真的用得上吗?
这恰恰是吉利这步棋的精妙之处。
它没有去宣传那些“征服自然”、“挑战极限”的硬核口号,因为它很清楚,今天中国绝大多数购买越野车的家庭,并不是要去参加什么越野拉力赛。
他们的真实需求,可能就是在风和日丽的周末,带上老人孩子,装上一后备箱的帐篷、烤炉和食物,去到城市周边的某个风景不错的露营地,享受一下家庭时光。
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他们最关心的不是车子能不能爬上九十度的陡坡,而是全家出行是否安全、旅途是否舒适、过程是否便利。
城市通勤堵车,他们需要一台开着不累的车;周末出游装备多,他们需要一个巨大的装载空间;害怕路上出意外,比如爆胎、迷路,他们需要科技带来的安全感。
吉利这台车,就是把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痛点一个一个拎出来,然后用技术手段去逐个解决。
所以,吉利这次的宣传策略也显得格外“低调”。
它没有搞声势浩大的发布会,也没有投放洗脑式的广告,而是用一封招聘启事,在最核心的汽车圈子里点燃了话题。
它深知,现在的消费者已经对那些空洞的营销口号感到厌烦,不如让产品自己说话,让懂行的人先去讨论、去解读,从而形成更具说服力的口碑。
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的一次深刻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一台什么样的越野车?
是继续模仿国外的经典车型,造一个看起来很“硬汉”的门面,还是真正从我们中国老百姓自己的生活场景出发,造一台真正好用、实用的全能工具?
吉利显然想成为后者的探路者。
当然,这条路也充满了挑战。
二十万这个价位的SUV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前有坦克300这样深入人心的明星产品,后有比亚迪带着方程豹、仰望U8等车型,不断将高端技术下放到更低的价格区间。
消费者是否真的愿意为这些平时可能感觉不到,但在关键时刻才能发挥作用的安全科技买单,还是个未知数。
而且,吉利在硬派越野这个领域的品牌形象还比较模糊,要说服那些传统的越野爱好者可能还需要时间。
但换个角度看,这或许正是它的机会所在。
当所有厂家都在比拼谁的中控屏幕更大、谁的智能语音更聪明的时候,吉利却把目光投向了全场景下的行车安全和便利性,这本身就是一种差异化的竞争。
这台车最终能否搅动市场,答案不在广告里,而在于当第一批家庭用户开着它去露营、去远行之后,他们的真实体验和口碑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