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轿车还能打吗?别着急给答案,看看7月第4周的销量榜,你大概率会发现一些被电动车铺天盖地攻势下被忽略的“钝感力”。轩逸、朗逸这些常年霸榜的老面孔,依然拿捏得死死的,堪比中年油条遇到菜市场砍价,稳如老狗。这次轩逸直接断层领先,把其他对手甩在身后,把燃油车的“倔强”写在了脸上。如果说燃油轿车是一位迟暮的剑客,那现在看来,它还真有两把刷子。
榜单前六,清一色合资车。轩逸、朗逸、凯美瑞、速腾、帕萨特、迈腾,认识的面孔多、摆出来的气场还真让人挑不出毛病。燃油A级、B级的标杆都在,真可谓“东边不亮西边亮,中日韩德拱火烧”。合资品牌用几十年积攒的家底和口碑,在新能源铁蹄下仍能筑起几道防线。本想新能源把燃油车拍得满地找牙,没想到人家关键时刻还能顶住。难怪有人笑谈:等油价跌一回,轩逸们还要再“蹦跶”几年。
当然前十里的新鲜血液不可忽视。红旗H5亮相,把自主高端燃油车带入主流,艾瑞泽8也咬牙挺进。要说这次“破局”,还真有点意义,毕竟曾经自主高端想挤进榜单,难度不亚于表示“对不起我错了”。宝马3系稳居第八,撑起豪华品牌门面。所以前十里,你能看到市场分层与格局,“合资大赢、豪华单挑、自主破局”。昔日燃油轿车三国杀,如今变成了阵营扑克牌。不管新能源怎样雨打风吹,油车依旧有老将不死。
瞄一眼11-30位,那是风水轮流坐,辉煌过、落寞过的战场。雅阁、君威、亚洲龙等,曾经一车难求,如今略显底气不足。卡罗拉、宝来本来是“民用之光”,如今销量也掉队,耳边响起的是被时代“温柔一刀”的声音。宝马5系、奥迪A6L、奔驰C级、E级、奥迪A4L,豪华品牌也在这里卷成麻花,曾经“高贵”的气质,在销量和价格的挤压下变得不再惹眼。帝豪、荣威i5、英仕派、伊兰特等主流“通勤选手”,有的开始转型新能源,有的只能在榜单边缘挣扎。这一区间的车型,就像职场中的中层,既上不去也下不来,压力大得令人唏嘘。
30名开外,热闹退场,冷清来袭。蒙迪欧、MG5、雷凌等曾是爆款的名字,如今已成“昨日黄花”,销量低得让人心疼。运动型或个性车如领克03、型格,换代也难以撼动现有格局。豪华品牌中的凯迪拉克CT5、沃尔沃S60、索纳塔、林肯Z等,正确打开方式已变,哪怕降价也鲜有人问津。至于榜尾地带,更像是深夜食堂冷清一隅:红旗H6、威朗、凌渡等,周销量跌破400台,距离出局已不足半步。市场无情,波峰波谷,两极分化愈发明显,强者恒强,弱者被遗忘得悄无声息。
如果你还在感叹新能源卷生卷死,别忘了燃油阵营也在苟延残喘。合资车靠着品牌、服务、保值率以及市场惯性,筑起铜墙铁壁。自主高端已突破心理门槛,从“性价比”到“品质感”,不再只是捡漏。豪华品牌扮演着稳定军心的角色,但红利消散得飞快。那些销量跌到三位数的燃油车,只能靠粉丝和租赁苦苦支撑,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个体停步半分。
燃油车的“胜利”,未必是真正的凯歌。它更像是一种市场惯性下的不甘退场——既有用户换购习惯,也有政策窗口期的支撑,更有理性购车人对稳定、保值、安全的执念。新能源擅长“对未来负责”,燃油车则更注重“眼前安稳”。谁能笑到最后?我想,这不会是一场简单的你死我活,而更像是一场马拉松,看谁能扛过下一个拐角,也许到那时,上榜车型要换一批人,但“油车能打”这句话,大概还会流传很久。
时代在变,销售榜单每天都在重写。但有一点不会变:市场从不相信眼泪,也不会为情怀买单。不管你曾经多么风光,销量要能撑住,腰板才能挺得硬。轩逸们的胜利,是现实逻辑下的稳健回应。那些悄然滑落的名字,委实让人“为赋新词强说愁”,可市场就是这样——大浪淘沙,去伪存真。燃油轿车还能撑多久,不妨拭目以待,下一个7月,还会不会还是这些老面孔?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