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22km/h。
一个数字,直接把燃油车百年的速度霸权,给干碎了。
仰望U9X这事儿,讲真,我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不是“牛逼”,而是“坏了菜了”。这不是在造车,这是在发疯。当一个选手决定不按规则玩,直接掏出火箭筒上场的时候,你就知道,这场游戏性质变了。以前大家还假装体面,在赛道上比圈速,比零百,讲究一个“点到为止”。
现在仰望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把速度干到接近50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这是高铁的速度,这是小型飞机的速度,这是要把布加迪的棺材板直接焊死的节奏。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了,这是掀桌子。是那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卡车袭击。如果说之前的小米汽车是把餐厅的蛋糕抢走了,那仰望U9X就是连桌子带人,打包一起送进了异次元。这是一种行为艺术,核心思想就八个字:创死所有,包括自己。
我们来解构一下这台所谓的“车”。3000匹马力。
我靠,这已经不是车了,这是对物理学的一次公然羞辱!
3000匹马力是什么概念?它约等于3台布加迪威龙,或者说,它相当于把一个小型发电站的动力,硬塞进了四个轮子里。驱动这玩意儿的已经不是电动机了,是四颗暴躁的小心脏,转速高达三万转,这玩意儿但凡有点自我意识,都能直接原地起飞,去《流浪地球》里给行星发动机当个预备役。
所以你看,仰望搞这台全球限量30台的玩意儿,根本就不是为了卖。它的目的极其单纯,甚至有点残忍,就是为了制造一个“神迹”。一个纯电的、中国的神迹,然后用这个神迹,去污染所有传统燃油超跑爱好者的信仰。
这就回到了一个玄学问题:品牌。
为什么有人愿意花几千万买布加迪?性能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那个“玄学光环”。是“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这个故事。现在仰望在干嘛?它在用更离谱的物理,去攻击这个玄学。它告诉你,你信奉的那个神,我用科学,哦不,我用“力大砖飞”的暴力美学,一巴掌就给扇飞了。你那个神话,在我这儿就是个笑话。
这种降维打击,是最疼的。就像你苦修了几十年金钟罩铁布衫,结果人家根本不跟你玩拳脚,直接掏出激光炮,就问你怕不怕?
这台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暴论: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的品牌、历史、文化,都是花里胡哨。
写到这里,我感觉比亚迪的工程师不是在造车,是在写一部爽文,还是那种主角开局就满级,一刀一个小朋友的龙傲天爽文。纽北6分59秒,177个弯道刹车零衰减,这些数据看起来很厉害,但普通人根本没概念。
我作为一个曾经也开过点所谓性能车的中年人,给你翻译一下。
普通性能车的刹车,在赛道上激烈跑个几圈,刹车盘就红了,刹车油就沸了,踏板踩下去就跟踩棉花一样,这叫热衰减。而U9X在绿色地狱这种全世界最变态的赛道上跑完一整圈,还能跟没事人一样,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它的工程冗余,已经不是为地球人设计的了。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说我们还没锁死你们的科技呢,你们怎么自己就突破到这个地步了?
它的轮胎,用的是芳纶纤维,这玩意儿是做防弹衣的。它的刹车盘,是钛合金碳陶。这已经不是汽车零件了,这是太空竞赛的边角料。
所以,别再分析什么技术亮点了。这台车的所有技术,都在服务于一个目标:不讲道理。
它要解决的不是用户的痛点,而是对手的生命点。
我们总说,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是代码,而是马路上不讲理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激光雷达再牛逼也没用。现在仰望悟了,它把这个“老头乐法则”用到了超跑领域。你欧洲人不是讲究赛道文化,讲究底蕴吗?好,我不跟你讲这个。
我直接把数据拉满,把成本拉满,把配置拉满。
加大加大再加大。
我用一个不计成本的怪物,去攻击你赖以为生的商业模式。你卖一台车赚的钱,可能还没我这台车的研发零头多。但我无所谓,因为我不是靠这30台车赚钱,我是靠这件事本身,去重塑整个市场的认知。
说到认知,这让我想起我那绿油油的股票账户,数字的波动也很极限,但方向好像反了。不过本质是一样的,在绝对的资本和技术碾压面前,个体的挣扎都显得特别黑色幽默。
最终,仰望U9X的意义不在于它有多快,而在于它有多“颠”。
它用一种近乎耍流氓的方式证明了一件事:新时代的竞争,根本没有所谓的“赛道”,唯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对方的泉水给炸了。当所有人都觉得你在开玩笑的时候,你已经把玩笑变成了现实,那么所有人的现实,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玩笑。
所以,这496.22km/h的时速,到底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在掀桌子这件事上,我们终于有人不仅敢想,还真的把桌子给掀了。这是一种态度,一种“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癫狂。
而这个时代,恰恰就需要这种癫狂。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