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巅峰狂卖22万,烧机油还敢傲慢,活该破产一场空

一声惊雷。

7月8日,这个日子对很多人来说平平无奇,但对中国汽车圈,尤其是那些心里还藏着一个“越野梦”的人来说,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广汽菲克的管理人,用一则冰冷、不带任何感情的公告,敲下了这家合资公司的休止符——破产。不是重组,不是和解,就是最彻底的、最没有回头路的“破产”。这个词砸下来,比一台大切诺基从山顶滚落还要沉重。

销量巅峰狂卖22万,烧机油还敢傲慢,活该破产一场空-有驾

回想当年,那可真是另一番光景。2015年,广汽和菲亚特克莱斯勒(现在叫Stellantis集团)牵手,把Jeep这个浑身都散发着荷尔蒙的品牌正式带回了中国生产。那会儿,多少人心潮澎湃?Jeep啊!那可不是一辆简单的车,它是一种情怀,是《拯救大兵瑞恩》里的威利斯,是无数人心中“诗和远方”的铁皮载体。合资公司成立,总部设在魔都上海,一时间风头无两。国产后的自由光、自由侠、指南者,价格下来了,瞬间就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销量数据噌噌往上涨,2017年甚至摸到了22万辆的巅峰。那时的广汽菲克,走路都带风,高管们估计做梦都会笑醒,以为抓住了一张通往未来的王牌。谁能想到,这张牌,打着打着,就成了催命符。

一切的转折,来得比想象中快,也比想象中更残酷。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难道中国消费者突然就不爱越野,不向往自由了吗?当然不是。问题出在了车本身,出在了那个曾经让他们引以为傲的Jeep标志下面。口碑的崩塌,是从发动机舱里传出的异响和论坛里雪片般的投诉开始的。特别是那台1.4T的发动机,“烧机油”这个词像病毒一样扩散开来,成了无数车主心里的痛。你买了一台象征着坚固、可靠的Jeep,结果却要像伺候爷一样,后备箱里常备一桶机油,随时准备给它“续命”。这算哪门子硬汉?这简直就是个病秧子。

更要命的是,面对汹涌的舆情,厂家的反应迟缓得令人发指。那种高高在上的傲慢,仿佛在说:“爱买不买,我们是Jeep。”可惜,时代变了。当你的产品力跟不上,情怀这东西,就成了最廉价的消耗品。消费者用脚投票,销量断崖式下跌,从22万辆的高峰,一路俯冲,到最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经销商们亏得血本无归,纷纷退网,形成恶性循环。

销量巅峰狂卖22万,烧机油还敢傲慢,活该破产一场空-有驾
销量巅峰狂卖22万,烧机油还敢傲慢,活该破产一场空-有驾

就在广汽菲克忙着为质量问题焦头烂额的时候,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天翻地覆的革命。你还在纠结发动机是烧92号油还是95号油,人家已经开始讨论电池续航是800公里还是一千公里了。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后起之秀,像一群饿狼一样扑了上来。他们不跟你讲什么“二战历史”,不跟你谈什么“七孔格栅”,他们直接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塞进车里,用智能驾驶、语音交互这些充满未来感的东西,精准地捕获了新一代消费者的心。你看看理想L系列,它懂一个中国家庭周末出游需要什么;你再看看比亚迪,它用一套DM-i技术,把油耗打到了地板上。这些,广汽菲克给得了吗?给不了。它就像一个穿着旧军大衣的老兵,固执地站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洪流里,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浪潮淹没。

最终,那份破产公告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其实在它落下之前,这头骆驼早就已经被掏空了。公告里那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翻译过来就是,家底败光了,欠的钱还不上了。而“不具备重整、和解条件”,更是直接宣判了死刑,连进ICU抢救一下的机会都没给。从巅峰到谷底,不过短短几年。这速度,比Jeep下道冲坡还快。

一个合资品牌的轰然倒塌,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地鸡毛。那些买了Jeep的车主怎么办?他们的车以后去哪儿维修保养?那些花了大半辈子积蓄开了4S店的投资人怎么办?他们的损失谁来买单?这些问题,远比一纸公告要沉重得多。广汽菲克的破产,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所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合资品牌的窘境。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里,没有谁是永远的王者,所谓的品牌光环,如果你自己不珍惜,消费者随时可以把它踩在脚下。

如今,广汽菲克的工厂已经停产,展厅里空空荡荡,只有墙上Jeep的标志还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它用自己的消亡给所有同行上了一堂最生动、也最昂贵的课:别再迷信什么“情怀”了,在这个时代,能活下去的,只有那些真正尊重市场、尊重消费者的玩家。那么,下一个倒下的,又会是谁呢?这个问题,恐怕正萦绕在每一个传统车企大佬的心头,挥之不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