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汕铁路牵引站投运背后的电力保障突破

8月31日,汕汕铁路汕头段首座220千伏交通牵引站正式送电投运。这一关键节点的完成,意味着粤东地区首条时速350公里高铁的动力心脏开始跳动。牵引变电所作为电气化铁路的核心设施,其作用是将地方电网的220千伏高压电转换为27.5千伏的列车专用电压,通过接触网为电力机车提供持续稳定的能源。据南方+报道,该站不仅服务汕汕铁路本线,还兼顾梅汕线、动走线及存车场的用电负荷。

工程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南方电网广东汕头供电局组建了跨专业线条的启动验收委员会,从设计审查到竣工验收全程介入。他们在受电工程中提出89条优化建议,最终外线电源建设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完成。这种“电等车”的模式,在大型基建项目中并不常见,反映出供电部门与铁路建设方协同效率的提升。送电当天,启委会工作组全程驻守现场,变压器充电试验和线路负荷测试等关键环节一次通过,所有设备参数符合规范,实现了“零缺陷”受电。

专业角度的观察表明,牵引站的投运技术门槛较高。220千伏电压等级用户站接入在汕头供电局报装历史上尚属首次,配套新建的双回线路总长接近10千米。这种电压等级的牵引站在沿海高铁网络中具有示范意义,其成功投运为后续类似项目积累了经验。不过,高压电气设备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仍需时间检验,特别是沿海地区高盐高湿环境对设备防腐要求极高。

汕汕铁路牵引站投运背后的电力保障突破-有驾

从区域发展看,汕汕铁路后开段计划2025年底通车。届时列车开行数量将从目前24对增至50对以上,年客运量预计突破千万人次。据通讯员连壮锋透露,这一交通动脉将构建汕潮揭“半小时通勤圈”和粤东“1小时交通圈”,对沿线旅游收入和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显著。更长远来看,汕汕高铁与规划中的漳汕高铁连接后,将在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和珠三角之间形成新的沿海大通道,弥补纵向高铁网络的空白。

值得思考的是,这类重大基础设施的电力配套往往比主体工程更需前瞻性。牵引站提前半年送电投运,实际上为铁路联调联试留出了充足窗口期。这种跨行业协作模式或许可推广至其他基建领域,但需要注意到,电网接入涉及多个主管部门的审批协调,其流程优化仍需制度性突破。粤东地区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的进程中,交通与能源的协同发展将成为关键支撑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