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开了一辆岚图梦想家的试驾车,车门一打开,空气中那股特有的新车香让我一瞬间觉得哎,差别还是挺明显的。不过赶紧活动了一下身体,心里也清楚,这个香味也许只是一种味觉错觉——毕竟,技术层面里的实打实硬货,才是决定这车长远能不能被市场认可的关键。
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我拍的那张岚图梦想家的车身素面照,后面那个镀铬条和车标的细节,确实挺用心。这不,销售告诉我:这次新款比之前更有质感。嗯,可别以为皮囊就能盖住技术。对比去年同期,我们能轻松感受到,岚图的销量在快速飙升——去年累计交付八万多辆,今年前七个月就差不多也是这个水平,8万辆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8月这个月交付更是破了一万三的关口。速度挺快,至少能看出有人在努力。
但问题来了——这增长是合理的,还是带点水分?我感觉,靠这点增长,想打入头部阵营,还差一大截。在市场上,蔚来、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头牌,月销都在3万台起步。岚图这一块,别光盯着数字,别忽略了利润。毕竟,单靠销量堆砌,能不能盈利才是真硬核。之前听修理工说,岚图的零件用料不错,成本控制还得再细点。这让我猜测,岚图的盈利,可能比表面上的数字还复杂。
我还记得销售说过:咱们这款梦想家,要想跟那些大厂拼,咱们还差个杀手锏。这话我当时没多想,只觉得:技术够用,定位也还行,但是真能杀出血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于是,我就开始琢磨:岚图凭什么在这个市场杀开一条血路?
(这段先按下不表)核心还是要看产品力的差异化。梦想家的配置,表面上看很给力——800V的混动架构,63度的超充电池,350公里的纯电续航——这比起以前的老款,动能参数确实的强不少。可从实操角度试车,发现同样是高端SUV,蔚来的ES8也许续航提升得快,配备的智能辅助早已烂熟于心,价格还略低一截——比起岚图的32.99万起售价,差不多还便宜点。
我问销售:那如果要我买个家用,选哪个?他笑笑:看你偏好什么吧。梦想家技术很前沿,配置够硬,但价格偏高。是不是?在这个价位区,车多得像菜市场,谁都在想:怎样用最低的成本,把技术堆进去,然后卖个好价钱。
其实我觉得,产品和市场的博弈,就像是在盖房子;砖头的好坏、设计的巧思,都一样重要。岚图的拳头产品,毕竟还在成长中。再说,梦想家体内用的技术,很多目前都不是唯一的,华为的乾崑智驾引擎,虽然上得市场第一梯队,但华为自己也开发了别的智驾系统,五界四海,谁都能用。
对了,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岚图的优势到底在哪?是在技术,还是在敢啃硬骨头?我想,不能只盯着技术参数,还得看背后的供应链和成本控管。供应链这事儿,跟拼积木一样,哪一块不稳,整个房子都晃。现在的800V平台,大家都在用,宁德时代的电池包、吉利、比亚迪都已进入批量供应阶段,那个卷字,谁都在闹。
在价格上,岚图梦想家的竞争压力也很大——32.99万到43.99万的区间,基本上是高端SUV的领地,但别人都在努力拉低这个门槛。比如腾势N9一出现,价格立马上去了,但也发挥了价格上限的作用,为岚图腾出点空间。某种程度来说,这个细节挺微妙。
我不禁自嘲了一下:要在这个价格区间杀出来,除了技术优势,还是得靠品牌影响力。你看问过一些朋友,无论是市场上大佬,还是普通消费者。惯了蔚来L90、理想i8的浸润后,要说岚图创新,可能还需要更情感一点的东西。杀出血路的关键,除了硬实力,还在于用户的心。但这点你信不信?岚图这几年,似乎还差点火候。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对了,岚图的制造工艺,现在还在磨合期,但我觉得,长远来看,供应链的稳定性会直接决定它的未来。如果说,产业链是拼乐高,那岚图还得找到一整套坚固的砖块组合。否则,即便技术都在那边,那块地也白种。)
我在想:未来岚图还能不能扛起东风的重担?这问题其实挺难讲的。毕竟,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技术更新换代也太快,还时常会出现新花样。
我猜,或许,岚图需要的是一个杀手锏产品,类似愿景中的星辰,然后不停放大它的溢出效应。这样的产品在哪里?我觉得,如果未来能推出个锂电续航更持久,自动驾驶更保险,配合更精准的市场定位,也许才算是真正逆风翻盘。
技术、价格、品牌、供应链,四者缺一不可。只是我不太清楚,这个阵容里,岚图还能撑多久?你有没有觉得,行业的新变量其实比想象中还多?(这段胡思乱想,先放一边吧……)
也许,最后还要看,消费者是不是买单。而这个买单的点,是不是不仅仅看数字,更在那一股用心的感觉里。毕竟,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像是一种生活的投射。
我心想:下一步,到底该把焦点放在产品推新上,还是品牌塑造?或者,真的像有人说的,是需要爆款带动全局?这个问题,留给时间来回答。只希望,那个血路上的岚图,别让人等得太久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