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技术落后吗,到底值不值得买,真相大公开

近些年来,只要一谈到买新能源车,总有一个词会引发激烈的讨论,那就是“增程式”。

在汽车圈里,对它的评价可以说是两极分化。

一部分汽车行业的专家和一些传统车企的高管,经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它,说它是“落后技术”,是走了捷径。

增程车技术落后吗,到底值不值得买,真相大公开-有驾

但另一边,以理想、问界为代表的新势力品牌,却靠着增程技术卖得风生水起,销量节节攀升,赢得了大量消费者的真金白银。

这就让很多正在观望的普通老百姓犯了难:一边是专家说不好,一边是市场卖得火,这增程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技术上真的那么不堪吗?

对于我们普通家庭来说,它到底值不值得买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用最简单的大白话,把增程车的工作原理说明白。

其实它的结构并不复杂,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辆纯电动汽车,但是额外背着一个“发电机套装”。

这个套装里包含一台我们熟悉的汽油发动机和一台发电机。

在您开车的整个过程中,驱动车轮转动的,始终都是电动机。

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它决定了您开起来的感受——安静、提速快、没有换挡的顿挫感,和开一辆纯电动车没什么两样。

那么,那台汽油发动机是干什么用的呢?

它就像一个随车携带的“专属发电工”,它的唯一任务就是烧油,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它自己并不能直接驱动汽车前进,跟车轮之间没有一根传动轴连接。

当车上的电池电量充足时,比如您日常在城市里上下班通勤,这台发动机就完全处于“休眠”状态,不工作也不耗油,您的车就是一辆纯粹的电动车。

增程车技术落后吗,到底值不值得买,真相大公开-有驾

可一旦电池电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或者您准备跑长途,这台发动机就会自动启动,开始发电。

发出来的电能会兵分两路,一路直接供给驱动电机,维持车辆行驶;另一路则会给电池充电,保证电池里始终有一定的电量储备。

正因为这种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的简单结构,省去了传统油车和混动车那种复杂的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匹配调校过程,所以才会被一些人评价为“技术门槛低”。

既然技术原理不复杂,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批评它呢?

批评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能量转换效率的问题。

我们来想一下能量的传递过程:汽油首先在发动机里燃烧,把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这是第一步;接着,发动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又把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这是第二步;最后,这些电能再输送到电动机去驱动车轮,或者先存进电池再放出来用,这是第三步。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能量形式的转换,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部分损耗,就像我们用好几个杯子来回倒水,每次都会洒掉一点一样。

这种损耗在高速行驶时尤其明显。

因为在高速上,车辆需要持续的大功率输出,电池里的电很快就会被消耗光,此时发动机就必须长时间高负荷地运转来发电。

这种“烧油发电再驱动”的模式,经过多次能量转换后的总效率,确实不如传统燃油车直接用发动机驱动来得高。

这就导致了很多增程车在高速亏电状态下的油耗,甚至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还要高一些。

如果您买车的初衷是想在任何情况下都极致省油,那增程车在高速上的表现可能会让您失望。

第二个缺点是保养成本。

增程车技术落后吗,到底值不值得买,真相大公开-有驾

因为它既有纯电动车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又有一套完整的发动机系统,所以它需要两方面的维护。

纯电动车保养非常简单,基本不需要常规保养,而增程车上的那台发动机,则需要像普通燃油车一样,定期更换机油、机滤,这就比纯电车多出了一笔固定的保养开销和时间成本。

听起来,增程车的缺点确实很突出。

但我们再看市场的另一面,它的销量却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并且增长势头非常迅猛。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增程式电动车在新能源市场的占比逐年提高,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增程车用一个看似“笨拙”的办法,却精准地解决了当下中国消费者最大的一个痛点——焦虑。

无论是对续航里程的焦虑,还是对节假日充电排队的焦虑,增程车都给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它的核心优势非常明确,那就是“补能的自由和便利”。

您可以想象一下,在五一、国庆这样的长假期间,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很多纯电车主只能无奈地等待,原本轻松的旅途变得充满不确定性。

而开着增程车的您,可以从容地驶过排队的长龙,去加油站花上几分钟加满油,然后继续您的旅程。

这种“有电用电,没电用油”的灵活性,让长途出行变得和燃油车一样随心所欲,彻底打消了人们对于“半路趴窝”的恐惧。

它让车主既能在日常城市生活中,享受到用电带来的低成本和纯电驱动的优质驾驶体验,又能在需要远行时,毫不犹豫地说走就走。

增程车技术落后吗,到底值不值得买,真相大公开-有驾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为增承车买单?

如果我们单纯地从“性价比”这个角度来衡量,增程车的位置确实有些尴尬。

如果一个人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跑高速,那么一辆成熟可靠的燃油车可能是更经济的选择。

如果一个人的活动范围基本都在市区,并且家里有方便的充电条件,那么一辆纯电动车无疑是用车成本最低的选择。

但现实是,很多购买增程车的消费者,尤其像理想和问界的用户,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单纯的“性价比”,而是“体验感”和“全场景适用性”。

这些用户画像往往非常清晰:他们大多是已婚有孩的家庭用户,这辆车通常不是他们家里的第一辆车,他们对于车辆的需求是综合且立体的。

他们需要一辆车能够满足全家人的需求,既是周一到周五的城市通勤工具,又是周末和假期的“移动的家”。

在城市里,他们用纯电模式,享受着安静和低廉的出行成本;到了节假日,这辆车又能立刻化身长途利器,带着一家老小去探索诗和远方,而不用担心任何补能问题。

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一辆车既要有纯电的优点,又要有燃油车的便利,增程车几乎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此外,这些车型所提供的超大空间、舒适的座椅、智能化的座舱系统和先进的驾驶辅助功能,共同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用车体验。

在这种“移动智能空间”的价值面前,发动机具体是用什么技术来发电,或者高速油耗高了那么一两个点,对于他们来说,就变成了一个可以接受的次要问题。

他们购买的,是一种能够应对所有生活场景的从容和安心。

所以,增程技术的存在和流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优劣问题,而是一个市场选择的结果。

它精准地切中了中国当前充电网络尚在发展完善、而消费者用车需求又日益复杂多样的这个特定阶段的痛点。

它或许不是面向未来的终极技术,但它无疑是当下最能解决实际问题、最能体察人性的务实方案之一。

市场的热烈反响已经证明,能够真正解决用户问题的技术,就是好技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