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就能提车,真不考虑一下?
北京朝阳北路宝马4S店,销售把计算器递到一位小哥面前。
屏幕上裸车价一栏赫然写着17.9万,比官方指导价35.39万整整少了17万。
小哥愣了两秒,掏出手机对着车头拍了一张照片,配文发到车友群:“19万落地的宝马,你们买不买? ”群里瞬间炸了锅,有人喊真香,有人直接甩出一句“杂牌电车”。
最终小哥收起手机,摇摇头走了,留下销售站在原地叹气。
这一幕每天都在上演,8月展厅客流比6月少了一半。
价格确实打骨折。
35.39万起步的宝马i3,如今终端优惠17万,低配落地19万出头,高配也不到21万。
同马力的3.0T宝马X5要70万,i3直接便宜50万,账面性价比拉满。
动力参数一点不怂。
入门版本286马力、400牛·米,零百6.2秒;高配340马力、430牛·米,零百5.6秒。
一脚电门下去,后胎轻响,推背感比燃油3系更直接。
宁德时代70.17度电版本标称526公里,实测418公里;78.92度电版本标称592公里,实测490公里。
快充40分钟补到80%,城际往返不用排队等桩。
底盘更是越级。
前后独悬加空气弹簧,软硬高低都能调,20万以内几乎找不到同款配置。
过减速带像熨斗烫过,宝马的厚重感还在。
可销量就是爬不动。
2024年月月5000台的盛况成往事,近三个月交付量分别是2605台、2270台、1839台。
隔壁燃油3系依旧月销七八千,差距肉眼可见。
不少消费者把BBA电车叫“杂牌电动”,车友群一句“20万买标? ”劝退一片。
新势力大屏冰箱大沙发齐上阵,i3还是3系那套内饰,车机卡顿被吐槽像老年机。
19万的车没有360影像、透明底盘、L2+智驾,想要得加钱。
同价位国产直接给到激光雷达、座椅通风、车载冰箱,配置单厚一倍。
车主论坛里,“电动i3不如油改电”的帖子天天飘首页。
仪表盘突然跳出“供电故障请停车”,4S一查CCU模块得换,维修价目表让人肉疼。
17万裸车得搭贷款,全款直接涨回21万,消费者当场转身。
库存车颜色不全,热门白黑现车,其他颜色等俩月,等车时间劝退急性子。
一年车龄的i3二手车直接掉价8万,老车主自嘲“买车送腰斩”。
准新车扎堆卖,车商收车先砍3万,卖家心疼到不想说话。
展厅里,降价牌子还在,看车人越来越少。
销售把空悬升降演示了三遍,围观的人依旧只拍照不刷卡。
有人蹲下来看底盘,有人坐进后排比腿空间,最后都默默离开。
展厅大屏循环播放广告,340马力、空气悬挂、19万落地,字很大,声很响。
可门口的新能源牌网约车一辆接一辆,把潜在客户全拉走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