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这波操作可真让人看不懂,自己不造车,却把中国汽车销量前十的车企几乎都拉到了自己阵营里。这事儿到底是福是祸?
最近汽车圈热闹得很,三件事特别扎眼。新成立的长安汽车,老大老二刚上任就赶紧去拜访任正非;奇瑞跟华为签了新协议,“智界” 系列要跟华为深度绑定;就连一汽奥迪都直接用上了华为的乾崑智驾系统。
这阵仗可真不小,看看中国汽车销量排行榜上前十名的车企,多多少少都跟华为扯上了关系,其中五个更是深度合作。当年华为说 “自己不造车,帮车企造好车”,现在看来这话分量越来越重。想当初,不少车企对华为爱答不理,如今却有点高攀不起的意思了。
华为这波操作确实厉害,让不少车企改变了态度。广汽、上汽曾经中止了和华为的合作,可最后还是得回头拥抱华为。这就是市场在教育车企啊,就像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说的,听华为的就顺顺利利,不听就容易遇到挫折。
华为这一下,简直把汽车圈的老规矩给改了。以前车企都觉得,核心技术必须攥在自己手里才踏实,不能把 “灵魂” 交出去,所以对华为的方案要么挑三拣四,要么藏着掖着,就怕被华为 “架空”。
可结果呢?市场狠狠给了这些车企一巴掌。现在消费者买车,不光看发动机、底盘这些老东西,更在乎智能座舱用着顺不顺手,自动驾驶靠不靠谱。用户用脚投票,谁的车更智能,谁就能多卖出去。
要说这事儿到底是好是坏,对咱们消费者来说,那肯定是好事。车企们在智能技术上卷起来,咱们才能买到更划算、更好用的车。对整个行业来说,华为把智能技术做成了 “共享底座”,相当于帮中国汽车行业整体提升了战斗力,以后跟特斯拉、BBA 这些国际大牌掰手腕,底气也更足了。
当然了,也有人担心,车企都依赖华为的技术,会不会慢慢失去自己的创新能力?但目前来看,至少在提升中国汽车智能化水平这件事上,华为的作用是积极的。至于长远影响,还得交给时间来检验。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