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圈的大佬们,表面上是“塑料兄弟”,暗地里却是“刀光剑影”。理想i8上市前夕,李想和雷军的一番互动,看似“致敬”,实则暗流涌动。蔚来、理想、小鹏三家,曾经同仇敌忾,如今却为了市场份额,互相“内涵”,甚至不惜“背刺”曾经的“好兄弟”。
“塑料兄弟”的表面和谐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圈的大佬们互动频繁,表面上营造出一种行业互助的氛围。蔚来十周年,何小鹏亲自探班,送上汤圆,并表示“我们是兄弟更是同行者”。李想、何小鹏、李斌也纷纷为小米汽车的发布会送上祝福。各大行业论坛上,大佬们也常常互相点头认可,强调“一起把蛋糕做大”。
然而,这种表面和谐的背后,却是“同行是冤家”的事实。雷军曾直言车圈同质化严重,被解读为暗指比亚迪等老牌大厂。蔚来和理想之间,也从产品内饰、空间,再到股价,吵得不可开交。
“神离”的根源:核心利益冲突
蔚来坚持换电模式,理想深耕增程技术,小鹏专注于智能驾驶技术,小米汽车则依托自身生态优势。这些差异,使得车企老大们在核心发展路径上难以真正“同心”,也成为“神离”的根源。
“蛋糕”不够分,兄弟反目成仇
2025年上半年,新造车品牌销量竞争激烈,理想被零跑超过,蔚来和小鹏也面临巨大的销量压力。目标销量完成率的差异,直接反映在企业的营收状况上。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大佬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
小米SU7和小鹏P7i、蔚来ET5T,小米YU7和小鹏G7,理想L8和蔚来ES7、小鹏G9,都形成了直接竞争态势。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大车企不惜“背刺”曾经的“好兄弟”。
市场格局固化,焦虑加剧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54.7%,新能源市场CR5(前五品牌集中度)已达68%。市场蛋糕足够大时,“兄弟情”是体面的伪装;当蛋糕不够分时,撕破脸才是常态。
“塑料兄弟”的本质
“塑料兄弟”的本质,是对外“战略协作”,一起把市场做大;对内则是“战术杀伤”,台下掰手腕谁都不让谁,从而“确保自己成为大获益者”。当市场格局固化,焦虑加剧,大佬们连维持表面和谐的耐心都在快速流失。
未来,新能源汽车圈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大佬们之间的“塑料兄弟情”也将更加脆弱。终,谁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赢家,还有待观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