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就是往平静湖面扔了一颗深水炸弹。
就在刚过去的那个周末,站在广州车展熙熙攘攘的人流里,这种感觉特别强烈。
甚至都不需要看数据,光是看几个展台前那一双双既渴望又恐惧的眼睛就能明白。
有人手里攥着刚提没多久的新车钥匙,看着展台上那一排排贴着新技术标签的新车,脸上的表情复杂得像是刚吞了一只苍蝇。
谁能想到呢,四九年入国军这种剧本,居然会在2024年的车主身上重演。
你以为大家还在比拼谁家屏幕大,谁家冰箱冷,谁家真皮座椅更软?
早就不那个事儿了。
今年的广州车展表面看是一场秀,实际上是电池技术彻底掀桌子的暴力现场。
车企大佬们连参数都懒得细抠,直接把那个叫全固态电池的玩意儿摆到了桌面上。
那意思分明就是告诉在座的各位,之前的液态电池游戏我们不陪玩了,我们要换玩法。
001
MG动作是最快的,这让我有点意外。
以前大家觉得固态电池就是个概念,属于活在PPT里的东西,至少还得画饼画个三五年。
结果上汽名爵直接把MG4半固态安芯版给拉了出来。
不仅拉出来了,还特别硬气地定在这个月也就是12月就要交付。
这甚至不是给极客准备的实验品,就是给普通老百姓开的量产车,十万出头的价格,听着都觉得恍惚。
这就好比智能手机刚出来那会儿,大家都以为iPhone还是个传说,结果转角街边店里已经开始卖货了。
那个广汽更狠,简直不给人留活路。
他们虽然没说马上交车,但是把产线亮出来了。
国内第一条全固态电池产线,不仅仅是建成了,是已经在跑了。
采用了全干法工艺,能量密度直接翻了一倍,说是2026年装车。
你琢磨琢磨这个时间点。
2026年,听起来好像还有点远。
但是在汽车工业这个漫长的周期里,两年其实就是眨眼的事儿。
对于正在研发新车型的工程师来说,这就是迫在眉睫的明天。
对于刚买了车想开个五六年的车主来说,这意味着你的车还没还完贷款,核心技术可能就已经落后了整整一代。
这种技术代差的碾压感,是纯物理层面的。
咱们现在开的电车,冬天一冷续航打五折,跑个长途还得盯着充电桩算日子。
那是液态锂电池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你再怎么优化也就是在那几百公里的极限上螺蛳壳里做道场。
可固态电池一来,这些问题就像是被降维打击了一样。
不怕冷,撞不爆,续航随便一弄就是一千公里起步。
这还怎么玩。
002
记得三个月前,有个朋友买了一辆挺火的增程车,当时还跟我炫耀说这叫没焦虑。
现在再看当下的局势,这种没焦虑可能正在转化成另一种更深的焦虑。
前几年大家总觉得纯电不靠谱,所以增程车、插混车大行其道,因为背个油箱心里踏实。
那确实是那时候的最优解。
但是技术这东西最无情的地方就在于,它不讲感情,只讲效率。
广州车展传递出来的信号非常明确,风向变了。
不管是理想还是零跑,这几个靠着增程起家的车企,现在转身搞纯电的速度比谁都快。
尤其是那个本来就是为了解决里程焦虑才存在的增程大SUV市场,正在被纯电反攻倒算。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虽然满大街看着增程车还是多,但你看那纯电大三排SUV的销量连续两个月拿了冠军,比增程高出一大截。
这就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拐点。
当800V高压快充普及到满大街都是的时候,充电10分钟就能跑几百公里,那个背在身后的沉重大油箱和一套复杂的内燃机系统,突然就显得有点累赘了,甚至有点可笑。
深蓝汽车那边有个负责人甚至直说了,如果在城里天天开,背个油箱纯属浪费。
这话以前没人敢说,因为那是砸很多人的饭碗。
现在敢说了,说明技术底气到了那个份上了。
我仿佛看到了一种历史的重演。
当年大家买诺基亚N95的时候,也觉得这手机多好啊,全键盘还能滑盖。
但是当触屏技术突破那个临界点之后,物理键盘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被扫进了垃圾堆。
现在的液态电池车和增程车,很有可能就是当年的诺基亚N95。
哪怕它现在再好用,再完美,当那个技术奇点来临的时候,时代抛弃它连声招呼都不会打。
003
但这事儿吧,咱们得往深了想一层。
这不仅仅是技术升级,这背后是一场关于资产价值的大洗牌。
以前买辆油车,开个三年五载,那还是个物件,还能换点钱。
后来买电车,大家都调侃说是买了个爹,残值跌得妈都不认识。
现在好了,固态电池这么一搞,这哪里是跌得快,这简直是要归零的节奏。
想想看,当2026年固态电池真的大面积铺开了。
你手里那辆2024年买的、号称续航700公里但冬天只能跑350公里、充一次电还得快一个小时的液态电池车,二手车商敢收吗。
这就是普通消费者的两难。
你要是当等等党吧,这一等就是两年,这两年你还得用车。
你要是现在下手吧,那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有人在网上抱怨说这感觉像是在买股票,不仅要看参数,还得会看大盘,还得懂产业趋势,买个代步工具买出了风险投资的心跳感。
其实这种焦虑背后,映射的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那个恐怖的迭代速度。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这里一样。
欧美的车企可能十年换代一次动力总成,咱们这里恨不得半年就革一次命。
这种内卷带来的技术红利,最终确实是消费者享受了,花更少的钱买了更好的车。
但代价就是,你也得承受那个极速贬值的痛苦。
广汽那个全干法技术,解决了固态电解质接触阻抗大的世纪难题,把能量密度干到了400Wh/kg以上。
这个数字可能普通人没概念,这么说吧,如果你现在车里的电池是这个密度,你的续航直接能翻倍,或者车重能轻好几百公斤。
这完全是两个物种的区别。
还有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巨头,表面上看不动声色,私底下凝聚态电池、刀片20早就把刀磨得飞快。
004
回过头来看这次广州车展,它可能真的是个分水岭。
以后我们聊车,可能不会再问你是几缸发动机,也不会问你有没有冰箱彩电。
未来的对话可能会变成,你这车是全固态的还是半固态的。
蔚来的李斌在八月份就预言过纯电的黄金时代要来,当时很多人还觉得他是为了卖自家车王婆卖瓜。
现在看看这个电池技术的演进速度,他可能还保守了。
一旦全固态解决了成本问题,那个装载率的曲线会是一个极其陡峭的爬升。
智己那边的调研也挺有意思,说其实现在几百公里的续航已经能满足90%以上的需求了。
那为什么大家还焦虑呢。
因为人都是贪婪的,也是缺乏安全感的。
只有当那个1000公里续航、充10分钟就满血复活的技术真的变成白菜价放在你面前,那个心魔才能破。
这场电池革命,不仅仅是让车跑得更远,它是把电动车最后那一块短板给补齐了。
甚至可能把燃油车最后那一点点遮羞布也给扯下来了。
005
我知道现在肯定还有人不信,觉得固态电池就是个噱头,量产还得猴年马月。
当年的等离子电视也是这么想液晶电视的。
当年的柯达也是这么看数码相机的。
我们身处在这个变革的漩涡中心,往往容易被眼前的各种营销噪音遮蔽双眼,看不清真正的主航道。
那个在展台前叹气的蔚来车主,后来发了个朋友圈说了一句挺扎心的话。
他说,这车才买了一年,怎么就感觉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了。
这其实不是他的错,也不是车的错。
只是这个时代走得太快了,快到我们的钱包和心理建设都有点跟不上趟。
但这恰恰也是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吗。
五年前你敢想象十几万的车能跑进3秒吗。
不敢。
五年前你敢想象车里能只有一块屏幕没有按键吗。
不敢。
那现在的你,其实也没法想象五年后的车会进化成什么样。
也许那个时候,我们现在纠结的固态液态、纯电增程,都会像当年争论手动挡好还是自动挡好一样,变成一个由于技术不成熟而产生的历史遗留话题,随着时间烟消云散。
站在2024年的尾巴上,看着这场因为一块电池引发的滔天巨浪,你唯一的选择,可能就是系好安全带,要么跳上去冲浪,要么被拍在沙滩上。
没有中间地带。
至于现在该不该买车,我的建议特别简单。
如果是刚需,那就买个便宜实用的,别当传家宝。
如果是想体验最新科技,那就做好两年后变成老古董的准备,毕竟早买早享受,这种快乐也是有标价的。
唯独不要做的,就是抱着这车能保值的心态入场,那是真的会输得连裤衩都不剩。
文章参考资料来源:
新浪科技广州车展专题报道2024
乘联会2024年1-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统计数据
广汽集团2024广州车展发布会全固态电池技术公告
上汽名爵MG4 EV产品发布及电池技术参数说明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4年行业分析报告
蔚来汽车季度财报会议纪要及李斌公开演讲实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