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就是腾势N8L这款新车。
它才刚出来没多久,网上就突然冒出来好多批评的声音,甚至有人给它总结了“四宗罪”,说得有鼻子有眼,好像这车问题特别大。
这种阵仗,已经不太像是正常的产品讨论了,更像是一场有准备的舆论攻击。
很多人就纳闷了,这车到底是真不行,还是说它的出现,让某些其他品牌的车觉得难受了,动了别人的“奶酪”了呢?
咱们先来看看这所谓的“四宗罪”到底说的是啥。
第一个,也是流传最广的,就是说腾势N8L是“换壳唐”。
意思是说,这车底下用的还是比亚迪唐的老平台,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换了个外壳和内饰来卖高价。
这个说法听起来挺吓人,毕竟谁也不想花几十万买个“旧瓶装新酒”的东西。
但咱们得冷静下来想一想,汽车的平台技术,并不是说越新就一定越好。
一个成熟的、经过市场长时间检验的平台,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反而是有保障的。
关键要看的是,在这个平台之上,厂家到底加了哪些新东西。
腾势N8L用的可是比亚迪最新的DM-i 5.0混动技术,这套系统在省油、动力响应和平顺性方面,跟前几代相比,提升是非常明显的。
另外,它还用上了云辇-C智能悬架系统,这个东西能让车子在过弯或者颠簸路面的时候,支撑得更好,坐起来也更舒服。
这些核心技术的升级,可不是简单换个壳子就能实现的。
如果说用一个成熟的地基盖了一栋全新的、用了新材料和新设计的房子,我们能说这房子还是老房子吗?
道理是一样的,用“换壳”来否定N8L的技术进步,有点太简单粗暴了。
第二个批评,是针对它的空间,特别是第三排座椅。
有人说它的第三排空间太小,就是个“小板凳”,坐着不舒服,不适合家用。
对于一款主打家庭用户的大七座SUV来说,这个指责确实挺戳人心。
但咱们也得实事求是地看。
腾势N8L的车长接近5米,轴距也超过了2米8,这个尺寸在同级别的车里,绝对不算小。
它的第三排,如果非要让一个身高一米八几的成年人长时间乘坐,确实会觉得憋屈,但话说回来,市面上这个价位的七座SUV,又有哪几款能做到让第三排乘客像坐第二排一样舒服呢?
这类车型的第三排,设计初衷更多是为了满足短途应急,或者给小孩子乘坐。
对于一个典型的“4+2”家庭,也就是四个大人带两个孩子出门,这样的空间布局是完全够用的。
用一个比较极端的乘坐场景,来否定它在大多数家庭日常使用场景中的实用性,这种评价方式本身就不太客观。
第三个说法,是说它的内饰设计太平淡,没有现在流行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配置。
这个观点其实反映了现在汽车消费的一种潮流。
确实,现在有些新品牌非常擅长营造车内的科技感和舒适感,把很多家庭客厅里的东西都搬到了车上,也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车都必须走这条路。
腾势N8L的内饰设计,走的是一种更偏向传统豪华的路线。
它用了大面积的Nappa真皮和软性材料包裹,做工和质感都保持了比较高的水准。
它的设计理念可能更侧重于,车首先是一个驾驶工具,它的安全、操控和行驶品质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一个移动的生活空间。
这两种不同的产品思路,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是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有人喜欢在车里看电影、K歌,有人则更在乎开车时的安静和座椅的支撑。
用一种标准去要求所有产品,本身就不太合理。
第四个,就是关于价格,说它定价太高,性价比不行。
价格问题永远是大家最关心的。
但评价一款车的价格高低,不能只看数字,得看它提供了什么样的产品力。
我们横向对比一下,在30多万这个价位,传统的合资品牌SUV,比如一些日系或德系的车型,在动力技术、智能化水平和配置丰富程度上,跟腾势N8L比起来,差距还是挺明显的。
而跟一些新势力品牌相比,腾势N8L背后有比亚迪强大的三电技术和供应链体系做支撑,在核心技术的成熟度和整车可靠性方面,又有着自己的优势。
所以,它的价格是综合了技术、配置、品牌定位等多个因素后得出的结果。
单纯说它贵,而不去分析它到底贵在哪里、值不值得,这样的讨论意义不大。
分析完这几点,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批评声音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很多都是在用片面的、或者说是有特定标准的话术,来攻击这款车。
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偏偏是腾势N8L引来了这么大的争议?
这背后,可能恰恰说明了它对现有市场格局的冲击力。
在30-40万级别的家用SUV市场,过去主要是传统合资品牌和几家头部新势力在竞争。
合资品牌有品牌光环和口碑积累,但产品更新换代慢,智能化体验不足。
新势力品牌在用户体验和智能座舱方面做得很好,但在核心的动力系统和整车制造经验上,还需要时间积累。
而腾势N8L的出现,就像一个各科成绩都比较均衡的“全能选手”。
它有比亚迪提供的顶尖混动技术,解决了续航和能耗问题;它有云辇系统,提升了行驶品质和舒适性;它的空间和配置也都能满足大部分家庭的需求。
这样一款没有明显短板的产品,对于那些依靠单一优势来吸引顾客的竞争对手来说,威胁是实实在在的。
你主打省油,它的DM-i油耗更低;你主打舒适,它的悬架也不差;你主打智能,它的车机系统也在快速进步。
当这样一个对手出现时,原有的市场玩家自然会感到焦虑和紧张,采取一些舆论上的手段来压制对手,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面对这种局面,腾势和比亚迪这边的反应似乎有点太“老实”了。
一直以来,比亚迪都提倡公平竞争,不主动攻击友商,这本身是一种值得尊重的企业格局。
但在今天这个竞争已经白热化的市场里,你的“君子风度”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软弱可欺”。
当负面信息满天飞的时候,如果厂家不主动站出来,用事实和数据去澄清,不给一线的销售人员提供清晰有力的回应话术,那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毕竟,很多消费者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深入研究一款车,他们的购车决策很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
如果销售在面对顾客的疑问时都支支吾吾说不清楚,那顾客很可能就信了网上的说法,转身就去看别的车了。
所以,对于腾势来说,在坚持做好产品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与市场沟通,如何理直气壮地把自己的优势讲清楚,让好产品不被埋没,这可能是比造车本身更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