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挪威、丹麦和英国这几天出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说他们当初很是苦苦央求买了中国的电动车,可结果车里竟然藏了后门,一开到路上就会被咱们“远程断电”熄火。
他们一会儿搞“测试”,一会儿又宣布要调查中国的电动公交车,搞得挺热闹。
咱们外交部、相关企业和科技大佬早就揭穿了,这几个国家说的那个“测试”漏洞百出,差点把“栽赃”二字写在脸上。
不过我瞧了下国外网友的评论,发现其实咱们没必要解释太多,因为这类栽赃闹过太多次,反倒是他们比咱们更懂这些套路。
去年,美国交通部长雷蒙多在采访时提到,中国卖给美国的几百万辆新能源车,就像长着轮子的苹果手机,不仅在收集信息,还偷偷留了后门。
她还把话说得吓人,说北京一按遥控器,我们美国路上的车都能熄火,那得多恐怖。
看到这话,网友们瞬间就反应过来了:啥?轮子上的苹果手机?你这比喻的意思是说苹果不仅偷偷收集隐私数据,还被美国政府搞了个远程控制的后门?
哎呀,等等,感觉美国和以色列这对父子还真打算掌控那什么BB机和手机,是不是要搞个大动作啊?
说到他们搞咱们中国的新能源车,我倒觉得挺好笑的多过生气啦。
说白了,欧美最早就喊着要推新能源车,说那是人类未来的交通方式,还总是自夸自己技术基础比咱们强,打算继续盘踞汽车市场100年。
就算过去几年时间,欧美也没搞出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反倒是中国把他们那些画的PPT一步步变成了现实,不仅如此,还反过来从他们身上赚了不少钱。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说实话,这还真就是个“体制问题”。
为了能节省能源、减少排放,中国大力提倡购买新能源车。除了各种补贴之外,像在不少大城市,新能源车还可以直接上牌,真是方便得很。
可是,在不少西方国家,买新能源车似乎反倒得缴更多的路桥费,真是让人觉得挺奇怪的。
因为那些西方国家的道路普遍修得不怎么样,加上很多国产新能源车的重量也偏大,你开得越绿色环保,路面受的损害越严重,修路的钱自然得你出上。
要是那些西方“白左”们为了环保,愿意多掏点钱的话,倒也不一定是不可能。可是你要用新能源车到处充电的时候,就会碰到这种充电桩,真是让人头疼。
一台机器接了三个接口,结果被贼给割断了所有的电线,拿回去拆掉里面的金属线去卖钱。
你开电动车在欧美各种城市绕一大圈,看到的充电桩依然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之所以有人会偷金属,主要还是觉得金属值钱嘛。那为什么金属的价值能高到让人铤而走险去犯法呢?原则上是因为西方那些冶炼厂都倒闭了,导致市场上的供应变少,价格自然也就上涨了。
工厂倒闭主要是因为西方产业出现了空心化。这又是为什么呢?大致可以归咎于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成本上升或者技术落后等原因。
你看,反反复复还是逃不过体制方面的原因。
只要稍微一说,就能看出来,发展电动车得有不错的路况和安全环境,充足的电力保障,还得有合理的轻重工业配合。此外,每年还得源源不断涌入大量的工程师和技术工,才能撑得住。
可以这么说呀,确实得靠一个实力雄厚的国家来支撑。
可惜呀,西方国家并不是这样一个有实力的国家。你把所有的技术都打包交给他们,可是他们因为各种类似的问题,对电动车的需求不高,这样一来,需求这端就没有动力去研发,最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只能靠抹黑中国来寻求一点点的心里安慰。
反过来说,中国的电动车产业正处于一个不断循环、逐渐发展壮大的良性轨道上。
乌兹别克斯坦的出租车司机乌卢格别克,花自己钱买了一辆中国的电动车,价格挺贵的,达到了22万,在那边算是非常高档的车型啦。
因为咱们中国的充电技术挺先进的,买车的时候还配备了家用充电桩,用普通家庭电费充电,耗电可以说基本不用忧虑。
咱们中国的电动车续航能力那是杠杠的,平时吃饭的时候插上充电,乌卢格别克能跑十多个小时,日子过得还挺滋润,天天能挣600元人民币,收入像火箭一样直奔小康!
亲爱的朋友们,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购买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啦,据说在路上会被远程控制关机,出个意外多不安全啊。要知道乌师傅听了只会觉得你有毛病嘛,真是杞人忧天!
不买中国车,每天得给我600,咋样啊?
有些欧美的资本家和政客脑子还挺清楚,知道造谣没啥用,就又出钱请水军,说“燃油车技术积淀了百年,中国搞新能源车方向走错了。”
南瓜是90后,好么,我们这一代人还没完呢,别以为我们会忘了那张经典的汽车价格表,它还历历在目呢。
我暂时不讨论奔驰和凯迪拉克帝威为什么能卖到七位数,你倒是说说,那几款日系车怎么就敢定在五六十万呢?
那会儿中国的盒饭也就一两块钱,北京的房子才几千一平,你跟我说一个还不到十年的日系车,能换得了北京120平的房子?
西方品牌敢定这个价,可不是靠什么“百年技术沉淀”,而是靠那些霸王条款撑着。
汽车圈里常说的两个词,一个是“专利网”,另一个是“法规标准陷阱”。
所谓的专利网,就是像德、美、英、日这些老牌巨头,把自己汽车上从雨刷到发动机的专利都申请了个遍,搞个密不透风的专利大网。
后来赶上的中国汽车,根本不可能全靠自己搞定那些技术,只要用到他们的某一项专利,他们就会联手向你索要一个天价,让你生产出来的车成本飙升,买的人少得可怜。
再说那垄断行业的标准制定权,他们的产品都能符合规范,结果你自己的产品怎么总是达不到标准,根本不给你上市的机会。
有个中国汽车厂家坚持走自主研发的路线,明明行业内部的测试都确认了是自己搞的技艺,可是美国的车企还硬说是他们的技术,非得索赔不可。
正是这种多层次封锁,让外资完全控制了中国的汽车市场,因为别无选择,中国人只好掏出六位数的高价,去抢那些在西方根本卖不掉的车。
当年中国的汽车发展道路,根本不是非对错,而是欧美根本没给咱们留条出路嘛。
所以一想起这些西方国家那些所谓的控诉,咱们就忍不住觉得挺好笑的。
本来是你自己弄了场比赛,还请了自己的人当裁判,非得把中国拉进这摊事,想看咱们出点差错,结果比赛跑到一半,发现中国把自己远远地甩在后头,犯规都追不上。
这时候你说比赛没啥意思,我只能说,你们输不起的模样倒挺可爱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