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Q7遇冷!10月销量不足800台,降价也难救!

奥迪Q7暴跌真相:狂降17万没人买,10月只卖出751台!

奥迪Q7遇冷!10月销量不足800台,降价也难救!-有驾

2025年10月,奥迪Q7在全国仅仅卖出了751台,这个数字连宝马X5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款官方指导价60.98万起的豪华SUV,现在入门版裸车价已经跌到40万出头。 相当于直接打了六五折,可消费者依然不买单。

奥迪Q7遇冷!10月销量不足800台,降价也难救!-有驾

这种情况在豪华车市场极为罕见。 通常来说,大幅降价总能刺激销量,奥迪Q7却陷入了“越降价越难卖”的怪圈。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款曾经的明星车型沦落至此?

设计失败:长得像大号Q5,气场全无

奥迪Q7遇冷!10月销量不足800台,降价也难救!-有驾

现款奥迪Q7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外观设计。 车长超过5米,高度只有1米7出头,比宝马X5矮了6厘米,比奔驰GLE矮了8厘米。 这种又长又矮的造型让Q7看起来像被压扁的旅行车,完全失去了中大型SUV该有的霸气。

有车主直言:“开老款Q7回老家,村里人都知道这是百万豪车。 现在开新款回去,人家问是不是Q5L加长了。 ”这话虽然扎心,却道出了实情。 购买这个级别SUV的消费者,首先要的就是面子,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的豪华感。

奥迪Q7遇冷!10月销量不足800台,降价也难救!-有驾

细节上也很掉价。 前脸的四个圈标志从亮闪闪的镀铬变成了暗色塑料,不注意看都认不出是奥迪。 单边框的进气格栅也比竞争对手显得小气。 这些设计上的失误,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第一印象。

内饰落后:三块屏用五年,智能配置被国产车吊打

奥迪Q7遇冷!10月销量不足800台,降价也难救!-有驾

坐进奥迪Q7的车内,你会发现这套内饰和五年前的A6L几乎一模一样。 三块屏幕的设计在当时很惊艳,现在看来已经过时。 问界M7的超大中控屏、理想L7的连续语音交互,都让Q7的车机系统显得像上个时代的产品。

智能驾驶方面更是被拉开差距。 Q7只有基础的L2级辅助驾驶,自动变道、自动泊车都要加钱选装。 而国产新势力30万级别的车型都已经标配这些功能。 有试驾过的消费者表示:“开完问界M7再开Q7,感觉像是从智能机换回了功能机。

空间布局也是硬伤。 Q7主打七座,第三排基本只能坐小孩。 相比之下,宝马X5L和奔驰GLE都主打大五座,后排空间奢侈得多。 现在中大型SUV买家超过70%选择五座版本,Q7的七座定位反而成了累赘。

品牌贬值:奥迪=打折,二手车保值率惨不忍睹

奥迪这些年频繁的大幅降价,已经严重伤害了品牌形象。 消费者形成了一种认知:买奥迪不能买新款,等半年肯定降价。 这种预期导致很多人持币观望,生怕今天买明天就亏几万。

二手车市场更能说明问题。 一台开了一年的Q7,现在只能卖到原价的65%左右,而同年的宝马X5还能卖到75%以上。 有二手车商直言:“收奥迪要小心,是Q7这种冷门车型,搞不好就要砸手里。

更糟糕的是,公务车改革让奥迪失去了最大的靠山。 以前领导座驾都是奥迪,现在政府用车采购清单里国产车越来越多。 失去了公务车的光环,奥迪在民间的品牌溢价一落千丈。

竞品碾压:宝马X5国产降价,新势力降维打击

宝马X5国产后起售价降到61.5万,虽然比Q7的指导价还高,消费者就是认这个标。 2024年宝马X5卖了8.8万台,平均月销超过7300台。 有宝马销售透露:“很多客户本来是看Q7的,发现价格差不多,转头就定了X5。 ”

更可怕的对手来自新势力。 问界M7去年卖了19万台,理想L7单月销量经常比Q7一年卖得还多。 这些国产车在智能化、舒适性上全面超越Q7,价格还便宜十多万。 有消费者算过账:“买Q7的钱够买两台问界M7了,一台自己开,一台给老婆开。 ”

沃尔沃XC90虽然销量也不理想,人家有安全牌可打。 凯迪拉克LYRIQ全面电动化,至少代表了未来方向。 Q7卡在中间,燃油车比不过宝马奔驰,电动车又跟不上新势力,处境十分尴尬。

质量隐患:保养贵、维修难,进口车配件等半年

奥迪Q7作为进口车,后期维护成本高得吓人。 一次小保养就要2800元,大保养轻松过万。 对比宝马X5国产后保养成本直接降了30%,Q7的用车成本显得格外扎眼。

维修更是头疼。 有车主反映一个小事故等配件等了三个月,“4S店说配件要从德国发货,期间只能租车代步,租车费都花了小两万。 ”这种体验让很多潜在买家望而却步。

发动机烧机油的问题虽然在新款上有改善,老款车的口碑影响还在。 网上随便一搜都是Q7维修的吐槽帖,这种负面印象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客户流失:要面子的买宝马奔驰,要实用的买国产车

现在的豪华车买家基本分成两派:要面子的直接上宝马奔驰,要实用的选择国产新势力。 奥迪Q7卡在中间,面子不如双B,实用不如国产,定位非常尴尬。

有汽车销售分析:“买这个级别车的消费者,要么是私企老板需要撑门面,要么是高管追求生活品质。 前者肯定选宝马奔驰,后者更看重科技配置,Q7两头不靠。 ”

年轻消费者更是直接跳过传统豪华品牌。 95后购车群体中有超过60%会优先考虑新能源车,他们觉得BBA已经是父辈的品牌了。 这种代际审美差异,让Q7的未来雪上加霜。

经销商压力:库存积压,卖一台亏一台

某奥迪4S店销售经理透露:“现在Q7库存普遍超过90天,远超健康水平。 为了回笼资金,有时候亏本也要卖。 ”这种恶性循环导致经销商越来越不愿意进货,影响销量。

厂家为了冲量,还经常压库给经销商。 有经销商吐槽:“每个月都为Q7的库存发愁,卖不动还要被厂家考核,真是两头受气。 ”这种厂商关系也影响了终端的销售积极性。

现在很多奥迪4S店都把主力放在A4L、A6L这些走量车型上,Q7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有客户想了解Q7,销售都会主动推荐其他车型。

配置鸡肋:标配空气悬架,消费者不买账

奥迪Q7其实配置不低,全系标配空气悬架、quattro四驱、矩阵大灯。 消费者对这些技术亮点并不感冒。 有准车主表示:“空气悬架容易坏,修起来还死贵,不如普通悬架实在。

反而一些实用的配置需要选装。 比如360度全景影像、自适应巡航、座椅通风都要加钱,而这些在国产车上基本都是标配。 这种配置策略让Q7在性价比上完全失去优势。

奥迪还坚持用传统的选配模式,一个配置选下来又要加好几万。 而新势力普遍采用包月订阅制,想要什么功能随时开通,这种灵活性更受年轻消费者欢迎。

电动化滞后:还是纯燃油车,政策红利一点吃不到

在新能源大势下,Q7还是纯燃油车,享受不到任何政策红利。 一线城市上牌难,购置税不免,使用成本高。 对比宝马iX3、奔驰EQC这些电动车型,Q7在政策层面完全处于劣势。

奥迪虽然推出了e-tron系列,价格高高在上,销量更是惨淡。 有业内人士分析:“奥迪在电动化上慢了半拍,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市场已经被新势力瓜分完了。 ”

现在买70万级别车的消费者,很多都会考虑电动车型。 Q7连个混动版本都没有,在这个价位段越来越没有存在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