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燃油轿车市场展现强者恒强的格局,日产轩逸冠军稳固,自主品牌实力崛起,豪华品牌竞争激烈,市场残酷排名靠后车型表现低迷

刚翻了下10月的燃油轿车销量榜单,日产轩逸依旧是扛旗老大,3.3万辆的成绩,和上个月几乎持平。不得不说,这货卖疯了,这份火热看着都让人有些嫉妒。相比之下,大众的速腾和朗逸也相当给力,双双突破2万辆,表现稳健。入局B级车的丰田凯美瑞又一次逆袭帕萨特,算是给老牌合资车打了一针强心剂,毕竟凯美瑞连续发力,显然换代和口碑奏效了。

这数据背后有个细节我觉得挺关键,很多人都以为合资车价格高,供应链复杂,成本负担大。但你看日产轩逸,其实它其实是典型的用老技术+合理材料组装的产物——就像家里那老旧锅炉,能用能省燃料,效率还稳,不是最新款,但改改就能卖。供应链上,轩逸靠着丰富的零部件供应商生态,能够有效压缩成本和避开芯片短缺的坑,这一点很多国产车甚至豪华品牌都难做到。因为豪华车更多追求高端配置,供应链对质量和创新点要求高,成本不说,交期还不稳定。

10月燃油轿车市场展现强者恒强的格局,日产轩逸冠军稳固,自主品牌实力崛起,豪华品牌竞争激烈,市场残酷排名靠后车型表现低迷-有驾

说起国产车呢,长安逸动、红旗H5这两台车销量都快1.5万辆,实操感受真有落地。去年还有朋友吐槽红旗H5卖得好,但市场上太难买到合适配置的车,去年排队半年还得靠熟人。现在情况明显变好,渠道配货和供应链协调更顺畅,我推测主要是上游零部件供应链逐渐成熟了(这段先按下不表)。逸动和红旗H5这两款车,虽然技术积累不如合资,但价格空间和本地化生产优势明显,加上营销更接地气,这帮国产车慢慢把合资的边界蠕动了过去。

让我有点意外的,是韩系车伊兰特的表现,5805辆排名第25,感觉就像是被冷落的孩子。跟10年前那种开着新潮设计感的样子比,伊兰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热度明显下滑。上个月朋友嘀咕:伊兰特没人要了?再不改款,估计要凉。估计韩系车近几年在供应链上的局限和品牌护城河不够深,把市场份额一点点被抢了。想想也对,供应链紧张时,主机厂对零部件的谈判力和渠道资源决定一切,韩系车没啥能拿得出手的优势。

10月燃油轿车市场展现强者恒强的格局,日产轩逸冠军稳固,自主品牌实力崛起,豪华品牌竞争激烈,市场残酷排名靠后车型表现低迷-有驾

至于豪华品牌,倒是出乎我预料。奥迪A6L销量下滑至第13,被宝马3系反超,真是颠覆了老观念。前两个月我还老说A6L是标杆级产品,结果销售数据给我打了脸。豪华车这个游戏,配置堆积得多不一定好,要拼产品力、品牌韧性,还有渠道服务保障。我跟修理厂老板聊过,他说:豪华车卖得多是客户对品牌的认可,但服务跟不上,用户后期体验会崩。我觉得奥迪这块可能陷入了品牌服务细节没跟上的尴尬,反观宝马3系最近更新频繁,顾客粘性明显强。

要吐槽的是,丰田卡罗拉继续掉头,销量下滑,韩系的思域差点跌出前三十。原来消费者口味变得挑剔了。卡罗拉和思域尝试的中低配车型,好像被同价位自主品牌拉开距了,这里面到底是用户心理变了,还是供应链出了问题?我猜测(纯粹猜,样本不算大),可能是新能源车型抢了燃油车的蛋糕,尤其是年轻人更青睐新能源,不喜欢继续买燃油车这件事,对传统家用燃油车的需求在改变。

还有个细节,君威、蒙迪欧和艾瑞泽5的销量都在3000多辆,不算太惨,但安安稳稳得很,刚好撑住市场底线。我之前其实说蒙迪欧没救了,有点偏激。后来我去4S店看了,看了体验,也交流了点客户反馈,发现它们虽然不能爆款,但靠着价格和空间依然有一批铁杆用户。毕竟买车还得考虑稳妥省心,购买决策往往跟用户家庭结构、预算有强关系。

10月燃油轿车市场展现强者恒强的格局,日产轩逸冠军稳固,自主品牌实力崛起,豪华品牌竞争激烈,市场残酷排名靠后车型表现低迷-有驾

这月榜单比较极端,销量不足400辆的车型一大把,起亚K3、骐达、迈锐宝XL、明锐等,有的甚至只有两位数。起亚K5和凌尚卖得惨状很明显。我跟一个做车配件的朋友聊天,他叹口气说:这些车卖不出去,零件都积压着,供应链变成了坏账。其实供应链管理背后是个很复杂的博弈,厂商要平衡库存、交期、资金周转,这常常决定一款车在市场上的生死。交付一辆车你除了物料成本,还得算人工、物流、税费,粗算下来少说也得两三万元成本,卖不出去就是直接亏本。这算术虽然粗糙,但能说明问题。

走得远点聊,大家有没有想过,现在左侧车道上120都开不到的人还硬挤着,导致后面能跑的都堵着?我经常看高速上有人念叨,外国车滚回去,中国人的韭菜不想再被割了。虽说有点激烈,但这反映了消费者和驾驶者心态的微妙变化——不满,甚至有点反感一些品牌和产品的定价策略。汽车市场不就是个民生大事嘛,车卖得火靠的是口碑和认同,韭菜被割这话说得扎心,可也不能不听。

10月燃油轿车市场展现强者恒强的格局,日产轩逸冠军稳固,自主品牌实力崛起,豪华品牌竞争激烈,市场残酷排名靠后车型表现低迷-有驾

现在好多数据背后还有个问题,主动给我说销量不好的人大多数还是感叹供应链条太长,许多环节都有瓶颈。研发流程太长,半成品得堆库存,钉子户配件迟迟不到,整个项目全被拖垮了——这话我在一个研发经理那里听到,供应链有时像拉面,要点筋道,咸淡都得合适,否则面条断了,整碗面的味道就没了。供应链共享资源和博弈,一环套一环,影响着整盘棋走法。

小跑题,提一句我之前见过的一个老车主,他坚持开13年的轩逸,问他为什么舍不得换车,他说:这车靠谱,坏的少,不闹别扭,修车贵是真的,但整体算下来省心多了。这句话挺有意思,毕竟买车和用车并不是买高大上就是赢,更多是日常能不能少操心。说不定未来汽车市场就是这类锦上添花VS雪中送炭的博弈。

10月燃油轿车市场展现强者恒强的格局,日产轩逸冠军稳固,自主品牌实力崛起,豪华品牌竞争激烈,市场残酷排名靠后车型表现低迷-有驾

说到这,你们怎么看?豪华车真的在变得面临尴尬,还是只是新一轮产品更新的阵痛?国产品牌还能靠价格扬眉吐气多久?别告诉我你们真的觉得外国车滚回去这话是硬刚还是情绪发泄?我自己反复思考这些,感觉汽车行业这盘棋才刚刚开局。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