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的汽车市场角度看,智己LS6这次的补贴新政,确实有点意思。
我觉得,最大的亮点在于锁单用户最高享15000元购置税补贴。这意味着,想买的朋友们可以提前把手续敲定,免得年底涨价或抢不到车。尤其是在现在车市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补贴变成一种抢车的抢手货。
说到补贴覆盖范围,除了纯电ProMax外,其他车型也都在这次政策策略圈内。我在试乘试驾时,注意到ProMax版的续航在1公里外都能把我吓一跳—估算450公里,这样的续航数了,能满足33%的用户(我这个样子,估计续航焦虑掉得挺快的),其实很贴心。前一阵子有人问我:买新能源车是不是专门看续航?——这其实还得看用途,我有个朋友,他上下班50公里堵得厉害,续航不用太长,但对空间和智能配置很看重。LS6的增程版,20.29万起,设定在超级大五座SUV的细分市场里,两个赛道兼得,挺有意思。
我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里面有个细节挺吸引我:450公里纯电续航,这是在2025年同级对比中,算不错的。相比别的同价位车型,可能少了点豪华感,但续航和配置是硬核。而且,搭载恒星超级增程系统,听着像科幻电影里的东西,实际用起来感觉很顺畅。这个超长续航确实解决不少人的焦虑,也让我猜猜(这说不准):是不是供应链压力变小了?今年芯片供应似乎稍微缓解点,车企推进新技术的节奏也快了。
关于新车的技术感我想说明一下:灵蜥数字底盘2.0技术不是摆设,底盘变得更灵活,转弯半径4.79米(很小了,比我家老破别墅门口都还要灵活),基本能应付各种狭小空间。德国大陆的MKC2线控制动,控制得稳得一匹,这也是行业里的白牌秘密武器。我问过销售经理:这个系统是不是跟别的厂家的差别很大?他说:一比一比,灵蜥的控制力更精准。话说回来,谁用谁知道。
之前车友聚会聊得最多的,还是供应链这问题。去年大家都愁缺芯缺料,很多车型等了几个月—而很多新品车的产能已恢复,像LS6,交付时间从线下信息来看,明年第一季度就能见到面,几乎不用担心等车。
但是你们知道吗?我还在琢磨,买这个车怎么说好?这是我跟朋友聊来的,他说:配置挺不错,续航也够用,价格又在接受范围。听着简单,其实买车也就是这份说得通的逻辑。
这次补贴,除了优惠金融外,我感觉更多是给了一个心理价位的确认。刚好在年末,很多人也会考虑换车、升级,价格稳定点,心里也踏实。
还是要问:这样的补贴能持续多久?这个我不确定。毕竟,刚出来的政策,总是像弹簧,一拉就会弹回去。我相信,国家对新能源的支持还没完,但车企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涨价的声音时不时冒出来。
我还特别喜欢小细节。我昨天看车时,发现后排空间特别饱满—给小孩或者大人坐,舒服。而且,试驾过程中,转弯时底盘反馈像是听懂了我说的我喜欢快一点一样,反应挺迅速。
啊,说到这,我差点忘了问你们:你们觉得,未来增程车会不会大行其道?我有个猜测,纯电的续航再继续提升,可能会侵蚀掉增程的市场份额(我没细想过,但这个猜测挺有意思的)。毕竟,科技在变,用户的需求也在变。
我想说:这个价值78600元的上市权益,其实就是个开发者礼包。对消费者来说,就是多一些体验和选择。突然想到—你觉得,车厂终极目标,是拼配置,还是拼用户的心理感受?这个问题挺难弄明白。
反正,明年新车还在不断涌现。现在的我,不懂未来的价格和政策走向,但知道一件事:买车,不能只看数据和表面,要抓住那些小细节——就像我刚才发现的那句转弯半径仅4.79米,其实藏着设计师的心思。
最后一句:你们会考虑在年底搞个提前锁单吗?还是更倾向等优惠政策稳妥一些?我似乎一直在追问这个问题,也许下次能写写怎么选车才不后悔。
【这大概就是我目前的点滴感受,愿意和你们继续唠唠车的那些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