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车总刮蹭?学会这两招,新手秒变老司机,后悔知道晚了

相信不少刚拿到驾照的朋友,甚至是开了几年车的人,一提到倒车入库或者侧方停车,心里还是会有点发怵。

那种感觉,就像是让你蒙着眼睛走钢丝,方向盘在手里转了好几圈,可车子就是不听使唤,总感觉车屁股后面长了眼睛也看不全。

后视镜里能看到的地方就那么一小块,剩下的全是盲区,稍不留神,就听到那声让人心头一紧的“咯噔”声,下车一看,不是蹭了马路牙子,就是跟别人的车来了个“亲密接触”,既心疼自己的车,又得赔礼道歉花钱了事。

倒车总刮蹭?学会这两招,新手秒变老司机,后悔知道晚了-有驾

尤其是在那种拥挤的停车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车位,左右还停着两辆一看就不好惹的豪车,那压力简直能让人把油门当刹车踩。

其实,现在开车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纯粹靠感觉和技术了,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帮手,其中有两个配置,对于解决倒车难题来说,简直就是“神器”一般的存在。

它们能极大地弥补我们人类视野的局限,让倒车这件事变得直观又安全。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现在越来越普及的360度全景影像系统。

这个东西听起来很高科技,但理解起来很简单。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给您的爱车装上了一双“天眼”。

它并不是只在车尾装一个摄像头那么简单,而是在车子的前后左右,通常是车头、车尾,以及两个外后视镜的下方,各安装一个广角摄像头。

这四个摄像头就像四个忠实的哨兵,实时拍摄车辆四周的画面。

倒车总刮蹭?学会这两招,新手秒变老司机,后悔知道晚了-有驾

然后,车里的电脑系统会把这四个画面像拼图一样,无缝地拼接在一起,经过算法校正,最后在您中控的显示屏上,呈现出一幅从车顶正上方往下看的鸟瞰图。

您的车就在图像的正中央,周围一圈的环境,包括地上的停车线、小石墩、甚至是路过的小猫小狗,都看得一清二楚。

有了这个功能,很多以前让人头疼的场景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侧方停车,最大的难点就是判断右后轮和路边台阶的距离。

从后视镜里看,总感觉还有段距离,但实际上可能已经快要刮到轮毂了。

而在360度全景影像里,您能清晰地看到车轮和台阶的相对位置,有的系统还会用不同颜色的警示线来告诉你安全距离,精确到厘米级别。

这就把一个凭感觉的模糊问题,变成了一个有精确参考的简单问题。

再比如,当您转动方向盘的时候,屏幕上的鸟瞰图里还会出现两条动态的辅助线,这两条线会跟着您方向盘的角度变化而弯曲,它模拟的是您车轮将要经过的轨迹。

倒车总刮蹭?学会这两招,新手秒变老司机,后悔知道晚了-有驾

也就是说,您还没动,它就已经帮您“预演”了车子会怎么走,让您心里能有个底,可以提前修正方向,避免反复调整。

尤其是在一些光线不好的地下车库,人眼看东西都费劲,但现在很多质量好的全景影像系统都带有夜视功能,即便环境很暗,屏幕上的图像依然清晰明亮,大大提升了夜间倒车的安全性。

当然,这个“天眼”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摄像头脏了。

下雨天或者走了泥路,镜头上沾了泥点或水珠,屏幕上的图像就会变得模糊,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需要我们记得及时擦拭。

另外,在一些有坡度的地面上,由于图像拼接的原理,显示的距离可能会产生一点点误差,屏幕上看着还有距离,实际上可能更近一些,所以不能百分之百完全依赖它,还需要结合其他方式来判断。

这就引出了我们要说的第二个神器,倒车雷达。

如果说全景影像是给了我们一双全方位的眼睛,那倒车雷达就是我们车尾灵敏的“耳朵”和“触角”。

倒车总刮蹭?学会这两招,新手秒变老司机,后悔知道晚了-有驾

它的工作原理和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有些相似。

在汽车的后保险杠上,您会看到几个小圆点,那就是雷达的探头。

当您挂入倒挡时,这些探头就会开始工作,向后方发射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会反弹回来,被探头接收到。

车内的电脑通过计算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差,就能非常精确地计算出车尾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倒车雷达不会给您任何图像,它与驾驶员的沟通方式非常直接,就是通过声音。

当后方有障碍物时,它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

这个声音的节奏是会变化的,离障碍物越远,声音响起的间隔就越长,听起来不紧不慢;随着距离越来越近,这个“嘀嘀嘀”的声音就会变得越来越急促;当距离近到非常危险的程度,大概三四十厘米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持续不断的长鸣声,像是在大声警告您:“停!快停下!再动就要撞上了!”这种声音的反馈非常直观,即便您的眼睛正盯着屏幕或者后视镜,耳朵也能接收到这个重要的危险信号。

倒车总刮蹭?学会这两招,新手秒变老司机,后悔知道晚了-有驾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既然有了能看得一清二楚的全景影像,为什么还需要这个只会“乱叫”的雷达呢?

其实,这两样东西是互补的,谁也替代不了谁,组合在一起才是最安全的保障。

摄像头有它的视觉盲区,它的视角再广,也拍不到紧贴在保险杠正下方的东西。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一个小区里用来隔离车位的地锁,如果放倒了,高度很低,摄像头从上往下看很可能就忽略了。

或者一个孩子蹲在车后面玩耍,他的身高可能正好处于摄像头的死角里。

在这种情况下,全景影像屏幕里可能是一片空白,看着好像很安全,但倒车雷达却能探测到这些低矮的障碍物,并发出急促的警报声。

正是这声警报,可能就避免了一次严重的事故。

反过来,雷达也有它的局限性。

倒车总刮蹭?学会这两招,新手秒变老司机,后悔知道晚了-有驾

它只能告诉您“后面有东西”,但它分不清这个东西是一堵墙,一根铁柱子,还是一个软软的纸箱。

而这时候,全景影像就能让您一目了然,看清楚障碍物到底是什么,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所以,最稳妥、最安全的倒车方法,就是把这两大神器结合起来,再配合我们最传统的后视镜。

一个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在倒车时,会形成这样一套流程:首先,挂入倒挡,先看一眼中控屏幕上的全景影像,对整个停车环境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心里规划好大致的路线。

然后,在缓慢倒车的过程中,用耳朵去听倒车雷达的提示音,根据声音节奏的变化来精细地控制速度和与后方障碍物的距离。

最后,在快要停到位,进行最后微调的时候,再通过左右两侧的后视镜,来精确判断车身与旁边车辆或停车线的间距。

这样一来,视觉、听觉和传统经验三者结合,就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盲区,确保万无一失。

值得庆幸的是,得益于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现在像360度全景影像和前后倒车雷达这样的安全配置,已经不再是几十万豪车的专属了。

在很多十万级别的国产家用车上,这些功能都已经成为了标准配置,让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安全与便利。

这不仅仅是配置上的提升,更是对驾驶者和行人安全的一份重要保障。

它们不是为了让驾驶变得懒惰,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给我们多一重保护,避免那些因为一时疏忽而可能导致的昂贵维修,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悲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