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

小米YU7热销破纪录

最近新能源车圈最火的,非小米莫属。

上星期的小米发布会上,雷军终于把大家期待已久的小米YU7正式亮相了。

配置丰富、价格实在,加上车子本身实力不俗,

这让小米首款SUV一出来就卖爆了,创下了新纪录。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小米SU7销量奇迹

上市18小时,订单就突破了24万台。

这在汽车史上非常罕见,堪称一个奇迹。

销量这么高,背后有不少原因。

机友们仔细看看,小米SU7 Ultra和小米YU7,有几个明显的优势,或者说是它们的共同点:

性能强、刹车好、底盘稳、电机给力。

在YU7发布那天,

小米还发布了SU7 Ultra的原型车,

第二次挑战纽博格林北环赛道,成绩是6分22秒091,

这个成绩排在全球纽北榜单第三名。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小米SU7 Ultra纽北速记录

之前小米SU7 Ultra量产车也跑过纽北,用时7分04秒957,比保时捷和特斯拉更快,成了纽北最快量产电动车。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赛道挑战与性能验证

小米YU7虽然没出现在纽北赛道上,但之前发布会上已经展示了它的实力——它完成了中国首个纯电动车24小时耐力测试。

这说明,小米YU7和SU7 Ultra都在公开的测试和赛道中,证明了它们的性能、品质和技术水平。

有些朋友可能想知道,小米汽车为什么总去挑战赛道?对普通用户来说,真的有关系吗?

毕竟我们买车,平时也不会去赛道上飙车。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性能车的适用场景

你这话问得挺实在,我也经常这么想。

日常出门买菜、周末跑高速、偶尔露个营,大多数人开车也就是图个方便、舒服、省心。这种情况下,真没必要搞那么高性能的电车。动力强、加速快,可能在市区里用不上,甚至还会觉得有点“浪费”。

但小米汽车这么做,可能跟它的定位和目标用户有关。它不是只为了“买菜”或者“露营”,而是想打造一款能让人“开得爽”的车,哪怕平时不用,也让人觉得这车有劲儿、有感觉。

就像有些人买手机,不光看拍照、续航,还看处理器是不是够快,系统是不是流畅。车也一样,性能好,开起来更带感,对一些人来说,这就是一种享受。

不过你说得对,如果只是为了日常代步,那高性能确实没必要。关键还是看你想怎么用这辆车。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高性能车的价值

我是个汽车爱好者,觉得高性能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真的有它的道理。

跑赛道、拼圈速,说白了就是在考验一辆车到底有多强。纽北赛道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它又长又难,20多公里,177个弯,还有300多米的落差,天气地形变化多端,想在这里跑出好成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能在这条赛道上跑出好圈速的车,说明它的性能、底盘调校、电池系统、散热和续航都不错。这些技术,其实对普通消费者也有好处,比如更稳的操控、更长的续航、更可靠的品质。

所以说,高性能不只是为了快,更是为了更全面、更靠谱的驾驶体验。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小米SU7 Ultra纽北成绩亮眼

我来用更简洁、平实的语言改写这段内容:

大家现在可以看看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和量产车在纽北赛道的官方圈速成绩。这个成绩很有分量,不用多说。

一开始很多人对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北的表现期望不高。毕竟原型车是专门为了赛道设计的,可以做很多优化,性能自然更强。

但量产车不一样,要能上路,不能一味堆配置。

没想到SU7 Ultra量产车的成绩出来后,大家都惊到了。原来小米真的把赛道技术用到了量产车上。

虽然为了合法上路,车身做了一些调整,但核心部件比如三电机系统、赛道版电池、热管理系统等,都和原型车一样,一点没缩水。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小米YU7性能与技术

我是个汽车爱好者,简单说说小米YU7的事。

虽然YU7没有用上SU7 Ultra那套三电机系统,但在电池保护、快充、底盘调校和安全工艺这些方面,它可是跟SU7 Ultra学的真本事。

最后,YU7完成了24小时电动车耐力测试,说明它在续航、充电速度、散热、刹车和安全性这些方面,表现非常出色。

我知道有些朋友可能觉得,小米汽车主打性能,有点“炫技”。但其实,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很多我们现在用的东西,最早都是在极限环境下研发出来的,后来才慢慢普及到日常生活中。

比如现在常用的红外耳温枪,最早就是NASA用来探测温度的技术。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红外测温技术发展史

在20世纪60年代,NASA为了测量遥远恒星的温度,开发了一种高精度的红外探测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太空中的红外传感器,来捕捉恒星发出的能量。

听起来好像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对吧?

但到了1991年,一家做医疗设备的公司,把这项技术应用到了人体上。他们发现耳朵能发出红外辐射,于是利用这个原理,造出了耳温枪。

这种测温方式不用接触身体,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而且只要两秒钟就能出结果,效率非常高,很快就在医院里广泛使用。

就连现在我们用来测手机温度的测温枪,原理也差不多是这样。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冻干食品的起源与发展

冻干食品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早在20世纪60年代,NASA在航天任务中发现,宇航员长时间在太空,食物不够吃。

于是,他们开始用冻干技术来保存食物。

方法是先把食物快速冷冻到-30℃到-50℃,然后在真空下脱水,这样能保留食物95%以上的营养。

现在,这种技术已经不再只用于航天和医疗,也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北斗自主可控发展史

作为一个汽车爱好者,我来用更简洁、实在的话说说这段内容:

现在我们出门开车、打车,打开地图软件,都能用到北斗卫星定位。

但北斗的最初目的,是让国家在导航系统上不再依赖别人,实现自主可控。

从2003年开始,北斗才开始对普通老百姓开放使用,到了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正式建成,现在全世界的人都能免费用上它的导航服务了。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小米汽车赛道突围

把目光放回新能源汽车领域。

小米作为一位新入局的选手,一开始就瞄准了挑战汽车性能和赛道极限的目标。

像保时捷、法拉利这些老牌车企,早就在赛道上证明过自己,并且不断把赛道上的技术用到量产车上。

现在的小米汽车,正在这条路上加速前进,从最初的追赶者,慢慢变成了引领者。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小米技术升级之路

作为一个汽车爱好者,我觉得用更简洁、平实的话来说,就是:

**“机哥这几年观察下来,小米确实变了。它不再只是做手机和智能家居的公司了,现在在硬核科技上越来越拼,一直在往技术的极限冲。”**

这样表达更接地气,也符合你提到的语言风格。需要我继续改写其他内容吗?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自研芯片突破性能天花板

自研玄戒O1芯片的出现,是个很了不起的事。

做通用型芯片很难,大家心里都清楚,厂商们更是明白。

但小米一直没放弃。几年前就开始准备,设计、测试、流片,一步步往前走,拼着劲儿往性能顶峰冲。

结果出来了,玄戒O1和天玑9400、骁龙8至尊版在一个水平线上。

雷总说得对:“后来者,也有机会。”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高性能保障驾驶安全

高性能的背后,是为了带来更好的驾驶感受和更安全的保障。

看到这里,相信懂车的朋友已经明白了。

小米汽车在赛道上的表现,以及经过赛道验证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还有底盘和刹车技术,说到底,都是为了造出一辆更安全、更可靠、开起来更舒服的量产车。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极端路况应对能力

咱们平时开车,肯定都遇到过这些情况:下雨天、高速行驶、突然急刹车。

这种情况本身就挺危险的,但小米SU7 Ultra有出色的刹车系统、精准的动力分配,再加上高性能轮胎,

就算路很滑,也能稳稳停下,不会打滑。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紧急避让措施

第二个情况是前车突然掉东西下来。

这时候我们得赶紧避让。

好在SU7 Ultra配备了闭式双腔空气悬架和可变阻尼减振器,能在紧急转向时提供更好的支撑。

同时,ESP系统也能及时限制打滑的车轮,帮助车子保持稳定。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高性能车基础配置

你的角色是一个汽车爱好者,用简洁、平实、朴素易懂的语言风格来改写这段文字:

这些技术、硬件,其实是高性能车必备的“基础配置”,让车子在赛道或者极限驾驶时更稳定、更可靠。

但你可能会问,这些技术平时开车有用吗?

其实很有用,而且用起来很舒服。

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会明白,买车不只是看外观、续航和智能系统,还要看看底盘、刹车和电池电机这些关键部分。

小米造出全球最快量产车,跑那么快有意义吗?-有驾

新能源车企刷圈速

机哥也挺期待的,小米汽车在赛道上不断挑战圈速纪录,这不只是炫技,而是为了把更扎实的技术带回量产车上。希望以后有更多新能源车企加入“刷圈”的队伍。

毕竟,小米已经证明了,纽北刷圈不是为了耍酷,而是为了造出更好开、更稳定、更安全的车。

这也是国产新能源汽车从跟跑到领跑的必经之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