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上路,心情总归轻松点——尤其是当你知道身边的SUV有多聪明,能帮你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刚开门进去,我就有点被吓到:记得前天跟朋友聊起传祺向往S9,他还调侃这车配置太补贴脸了,现在真正开到手里,才发现真没说错。
这车的外形就挺稳重的,设计线条也不像国产车一贯的懒得折腾。我估算,这车大约重了1.8吨(样本算少,估算偏体感),但和理想L7、问界M7比起来,尺寸几乎一样:长5.06米,宽1.95米,高1.76米,轴距差不多有2.93米——这样的尺寸用在城市里其实算中大型。根据我亲戚的修理经验,面积大了,零配件用料也更讲究,尤其是对底盘和悬挂的要求更高。
对比:我曾试驾过一两款同价位竞争车型,比如吉利银河M9,感觉它的悬架偏偏硬朗一些,过坑时车身震动更明显。向往S9采用的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似乎更像坐在一间智能调节的沙发上——你如果没有特别去感受,可能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坐久了,舒适感差别挺大的。
这让我反思,研发的时候是不是更像制造一台会提神的沙发——就是要让乘坐体验变得更智能而非硬邦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华为的功劳,反正我觉得与其说硬件多牛逼,不如说更懂人,这才是未来竞争的核心。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哎,顺手一翻,看到白天拍的手机照片,居然是副驾驶小桌板上的咖啡杯,杯沿还沾着几滴咖啡,看这细节,车内空间的豪华配置给我一种宾馆级的感觉。
说到空间感,这车还提供五六座可选。五座其实标准,但是六座中间那排座椅,空间不差,个人感觉比吉利M9更舒服——虽然它们同价,但开长途,坐着的感受一差一大截。
你会不会觉得,实际体验的不同,除了价格说了算外,还在于用心做了哪些细节?我自己就觉得:好配置的背后,研发团队在那些微调上投入了不少心血。这不光是调教悬挂那么简单,还包括传感器、算法,再到电池的布局——就像拼拼图一样,哪里出了点问题,可能就影响整车表现。
这次的自动驾驶功能,一点不逊色。接着有人问:这么多传感器,怎么保证数据都及时准确?其实就像我小时候用手机玩拼图,碎片越多拼得越快,也越难保证没漏掉哪个角。我心里在想:华为的多传感器布局,像是在拼一幅超级高清的拼图——每块拼图都得精准,才能合成完整画面。
还有个小插曲,旁边的销售朋友说:这车自动驾驶,只要你别懒得看路。其实我觉得,能智能识别前方突发状况,算是安全的一个底线。不过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要是真能彻底解放的自动驾驶,类似我每天开车惯的按暂停键休息模式都可能实现。是不是有点天马行空?我也不太确定。
配备很丰富。无论是9个安全气囊,还是前排多功能座椅、后排娱乐屏和主动氛围灯,这我倒觉得其实也反映了国产车追求豪华感+实用性的趋势。‘你会不会觉得,豪华配置越多,车价越高?’其实未必,关键在这些配置是不是看得见摸得着,或者说是不是能用得上。
动力系统是个亮点,百公里6.6秒,加速算快了。你知道我心里的秒数怎么算吗?大概是:如果你开车,想用它冲个红灯,差不多得用个6秒左右。虽然这不是正式比速,但那种用力踩油门、心跳加快的感觉,挺刺激。
而续航也别说,252公里纯电里程——这其实算合理的体感(估算偏乐观),比起外面宣传的,差不多能支撑你走个城区通勤,或者周末短途郊游。快充只要14分钟,从SOC 30%到80%,我觉得这个比例挺合理——想象一下,洗个澡,站在充电站旁,心里还能琢磨:这个车未来会不会变成移动充电宝?
价格方面,22.99万起,这个区间,基本对标问界M7和理想L7,但关键还是配置和动力表现。你会不会觉得,现阶段国产车都在打价格战,但内容物是不是越做越丰富,反倒让价格差异变得模糊?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 —— 其实只要把核心卖点抓住,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中出头。
再想到竞争者们,深蓝S09、比亚迪唐L、吉利银河M9……每款都在拼价格和性能。说实话,市场已经变得同质化严重——你说到底还是谁的那些微调能更贴近用户的心。而真正难做的,是想让一款车的感受没那么机械。
我一直在想:未来的车,究竟会变成什么样?是智能大脑帮你保驾护航,还是仅仅好看又便宜?比如这个向往S9,到底能算精品还是拼拼凑凑的拼图?我还没给出答案,但至少,它让我开始重新衡量:买车的标准,是不是更多看用料和设计背后的思考路径?
说到这,我突然觉得,可能我没仔细想过,所有这些配置的背后,都是一种人性化的期待吧。或者说,是我们对安全、智能、舒适的共识,推动着市场不断向前拼。
你有没有觉得,未来的车,可能只要能及时提醒你:别撞人,别误踩油门,就已经很超前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