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普惠与全域自研双轮高效驱动,零跑汽车成功实现半年度盈利

想象一下马拉松选手在30公里处突然加速,甩开所有竞争者冲向终点——这就是零跑汽车2025年交出的成绩单。当其他新势力还在盈亏线上挣扎时,这家以“技术普惠”为信仰的车企,竟在行业鏖战最激烈的上半年率先撞线盈利,凭借22.17万辆的交付量登顶新势力榜首,更以242.5亿元营收和14.1%的毛利率,创下成立以来的最佳战绩。而这背后,是一场持续十年的技术深耕正在迎来爆发期。

全域自研:从幕后到台前的技术革命

走进零跑杭州研发中心,工程师们津津乐道的不是某款新车的造型,而是全球首个将“舱驾一体”落地的LEAP 3.5架构。这个被称作“汽车超级大脑”的系统,把高通8650智驾芯片和高通8295智能座舱芯片塞进巴掌大的控制器里,硬是把传统分散的控制模块压缩了80%,线束缩短到不足千米。这种近乎偏执的集成度带来三个肉眼可见的蜕变:系统响应提速3倍,故障率降低50%,整车能耗直降25%。更关键的是,自研模块占据整车成本65%的设计,让零跑摆脱了供应商的价格绑架——同级车型的激光雷达方案通常增加数万元成本,而零跑将它带进了12万级的B10车型。

科技普惠与全域自研双轮高效驱动,零跑汽车成功实现半年度盈利-有驾

当你手握零跑B10的方向盘,仪表盘投射出60英寸AR-HUD导航界面时,很难想象这曾是需要选装的高端配置。这项零跑自研的光学技术,通过成像算法革新将成本压缩到行业均值的60%,未来将普及到全系车型。类似的突破在三电领域更为震撼:CTC 2.0电池经历1029项安全实验,装机量超25万套无事故;七合一油冷电驱让动力响应提升5倍,配合27合1的热管理系统,冬季5分钟就能让车厢升温至舒适温度。

产品矩阵:科技平权的精准卡位

科技普惠与全域自研双轮高效驱动,零跑汽车成功实现半年度盈利-有驾

今年成都车展上,被年轻人团团围住的“摩根粉”B01轿车,揭开了零跑产品布局的奥秘——用越级配置切割主流市场。全新C11把AR-HUD和800V超充装进15万元级SUV;C16作为20万内唯一采用CTC2.0的中大型SUV,上市即连续8周霸榜;连预售仅10.98万元起的B10,都标配了激光雷达和端到端智驾硬件。这种“入门即高配”的策略形成滚雪球效应:C10上市16个月交付破15万台,C11累计销量超25万台,7月全系月销突破5万辆大关,每款主力车型都精准切入一个细分市场的空白点。

更值得玩味的是零跑的定价哲学。当同行在30万元以上市场血拼时,零跑高级副总裁曹力在采访中道出核心逻辑:“我们坚持成本定价,不追求高毛利率。” 这种看似激进的策略实则是精密计算的结果——通过全域自研降低部件成本,再依托规模效应摊薄固定支出。当22万辆的年化规模达成时,毛利率自然从去年同期的1.1%跃升至14.1%,单台车均利润转正水到渠成。

科技普惠与全域自研双轮高效驱动,零跑汽车成功实现半年度盈利-有驾

全球跃迁:反向合资的破局样本

今年8月,德国《汽车周刊》发布经销商满意度榜单时引发业界哗然:成立仅一年的零跑国际竟超越本土品牌登顶。这背后藏着中国车企出海的全新范式——与Stellantis集团组建的合资公司,让零跑直接接入欧洲550家成熟销售网点。这种“反向合资”模式正在创造惊人效率:马来西亚Gurun工厂从4月启动C10组装到8月首车下线仅用4个月;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已锁定2026年投产,届时关税成本将再降15%。

科技普惠与全域自研双轮高效驱动,零跑汽车成功实现半年度盈利-有驾

零跑副总裁周颖透露的关键数据更显战略纵深:“海外市场我们不追求高毛利率,先让品牌站住脚。” 这种放水养鱼的策略成效斐然:前7个月出口2.5万辆,欧洲单月订单突破4000台。尤其当搭载LEAP3.5架构的B10在9月慕尼黑车展亮相后,欧洲用户将首次体验到12万元级带激光雷达的智能车。

未来已来的新工业范式

科技普惠与全域自研双轮高效驱动,零跑汽车成功实现半年度盈利-有驾

站在十周年节点回望,零跑的盈利突破本质上是工业逻辑的胜利。当多数新势力陷入“堆配置-涨售价-失市场”的怪圈时,零跑用全域自研重构了价值链条:自研率65%→硬件成本下降30%→科技配置下放→规模扩大→毛利率提升,形成闭环飞轮。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则保障了技术领先性——智驾团队规模与算力资源同比翻番,城市NOA功能将在年底量产。

手握295.8亿元现金储备的零跑,正在开启更大胆的布局:D系列高端车型将切入30万元市场,B05亮相在即,欧洲基地建设提速。正如创始人朱江明所言:“我们要让智能科技从豪车专属变成人手必备。” 当零跑将2026年目标定为100万辆时,这场始于杭州的技术长征,正在重塑全球智能电动车的价值坐标。

科技普惠与全域自研双轮高效驱动,零跑汽车成功实现半年度盈利-有驾

(注:全文数据及技术参数均引自企业财报、官方发布会及高管专访,核心事实经多重交叉验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