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

哎哟,说起这个小米造车的毛利率,真是有点颠覆大多数人刻板印象的操作了。

一向以白菜价横扫数码市场的小米,现在竟然在汽车界玩起了高端路线,毛利率直接冲上26.4%。

你没听错,这数字不光超过了特斯拉,还干翻了理想和小鹏,甚至在新势力车企里面几乎只剩赛力斯还没比出来结果。

一边是互联网模式依样画葫芦搬到造车,一边是财报上亮瞎眼的“新高”,到底小米怎么做到的?

莫非雷军的成功学有啥隐藏秘籍藏在SU7和YU7的螺丝缝里?

还是说小米这股子爆品劲头儿,遇到汽车也能一骑绝尘?

讲真,这些数据光摆在那里不吱声,已经吊足了吃瓜群众的好奇。

咱先把疑问搁这儿——小米造车五年,上市才一年多,营收已超小鹏,月销量猛冲到跟理想并肩。

光看第二季度,交付量超过8万台、营收过百亿,毛利率比肩甚至秒杀特斯拉这种老牌劲旅。

但更炸裂的是小米造车还没正儿八经盈利,运营亏损压缩到3亿,眼瞅着下半年就能见着单季盈利曙光。

钱究竟是咋烧出来的,能把毛利率做成新势力最佳之一?

这不是行业惯性。

说实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几年黑灯瞎火都在赔本赚吆喝,小米这步棋像是开了挂。

那毛利翻船为啥还没赚到钱?

光有技术拼劲,或者小米的互联网基因,真的能让车赚得比手机还爽吗?

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有驾

一句话,藏在这背后的小米成长曲线,绝对是值得端着瓜慢慢吃的局。

财报数据讲究干货,先来一波数字轰炸。

小米集团第二季度营收直接干到1160亿元,同比增长30%,并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毛利也跟着水涨船高,季度毛利261亿元,同比增速超过40%。

净利润嘛——老铁,别眨眼,单季度接近119亿,蹭蹭往上冲。

更离谱的是半年调整后净利润两次破百亿,集团不光赚钱大步流星,研发这块也咬牙加码——今年上半年累计投入145亿,全年预定300亿的研发预算。

全国22641号技术小哥,排队等着领工牌。

这研发大军,不亚于一座中小城市人口。

是不是微微有点科技春晚的既视感?

回头看汽车业务,那简直像开外挂。

SU7,YU7,Ultra版本交付一波波,第二季度单季交付81302台,环比、同比都暴涨。

7月份破三万交付记录,直接跟理想平起平坐跃进新势力第四/五名。

别忘了小米汽车上市才15个月,总交付超30万台,这速度点名赛跑,旁人只能望其项背。

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也突破200亿,占小米整个营收的快18%,从去年Q2的7%直窜到现在,主力支柱妥妥的。

对比一下同类比赛选手——小鹏182亿,极氪109亿,牌面拉满。

这毛利率咋就刷得比特斯拉还猛呢?

集团话里说了,成本下降是一大推手,各种零部件价格往下掉,加上单位制造成本精打细算,尤其是SU7 Ultra这种高档次车型交付后带来的单价提升。

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有驾
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有驾

外加小米其他相关业务板块的毛利率也往高攀,整体利益最大化,一环扣一环。

这里有个骚操作,小米汽车亏损从去年的18亿缩到本季只剩3亿。

想想同一时间段的小鹏还亏九亿,净亏损接近五亿。

小米造车这速度,顶着创业新势力的帽子,仿佛车圈老油条再创业都要被撵着鼻子走。

至于为什么还觉得亏不着急,下面还有门道等你琢磨。

说小米不着急盈利,有点逆势而行。

一般企业都先想咋挣钱,小米偏偏把“高端化”挂在业务风口之上。

小米总裁卢伟冰说了窍门,一是战略成功,从高端市场切入。

你看看汽车均价,第二季度定格在25.4万,没个准豪华品牌的胆子根本玩不起。

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有驾

同比涨幅11%,SU7 Ultra的交付给机票升舱。

而且单价一直稳定在23万左右,长期站稳脚跟。

合同含税的话,实际售价得接近29万,这价位妥妥和BBA一些入门级车形成对标。

过去说小米性价比,现在说小米尊贵感,这算不算圈层逆袭?

二是平台模式和消费电子经验,一步到位省心省力。

小米把手机的“爆品思路”和标准化、模块化搞到汽车上,三款车型都用同一个平台,省人工、控成本、效率拉满。

好玩的是同平台下的规模效益,拆东墙补西墙都不是事儿,各类零部件直接复制粘贴,供应链压价能力爆表。

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有驾

卢伟冰摆明爆品模式,平台化玩到极致,既能摊分固定成本,又能借助单品百万级卖爆。

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有驾

把生意做成工业流水线,毛利率能不上去吗?

而且这种模式小米以后要带到海外,比如欧洲造车老家也要推爆品——哪个地方最难啃,小米就奔哪儿去。

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有驾

敢啃硬骨头,那是小米的风格。

说了半天,高毛利也没赚大钱,小米汽车的盈利时间表还在摸索。

背后的逻辑其实蛮务实。

今年第二季度营业费用59亿,研发、销售、管理全都舍得砸重钱,尤其是智能汽车和AI创新业务继续加码。

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有驾

就像养小孩,不到学会跑步都舍不得停奶。

财报已经透露了——距离单季度盈利不远了,卢伟冰也亲口表态“小米汽车今年下半年很可能能实现盈利”。

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有驾

新车上线、二期工厂产能爬坡,等着迎一波销量大爆发。

手头有产能、手里有车,赚钱就是水到渠成。

不过卢伟冰也不敢打包票,累计盈利还远着呢。

话说小米自2022年已砸出300多亿,累积亏损摆在那里。

阶段性盈利容易,长期盈利还得继续拼产能,压成本。

尤其是YU7上市以后,SU7排队交车反而更长,厂家两边加班,小米车卖得其实不是车,是产能。

二期工厂投产以后才突破单月3万销量。

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有驾

35万台全年的目标还得月均交付3.2万台才能达成,背后压力不小。

不过以小米劲头,目标应该不怕,产能上去了,销量更不是问题。

大胆点设想,再拿块新地皮,三期工厂马上就要上马。

未来新势力销冠有可能就是小米汽车?

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有驾

你要是问雷军敢不敢想,他肯定还说“ALL IN”,先干了再说,造车圈就是得特立独行。

说实在的,新势力造车以往都靠烧钱熬大局,小米直接用互联网的打法来一波爆品突围,有点类似当年小米一代手机秒杀智能机市场的神话。

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有驾

但汽车不是手机,小米如此迅猛,未来会不会遇到天花板?

高毛利背后是不是暗藏新的隐忧?

比如市场持续买单、产能跟得上、质量管控杠杠的,都是绕不开的加强版思考题。

业内讨论也没断过。

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有驾

有人佩服小米效率高,敢投敢砸;

有人担心高端化会不会拉宽与传统用户的距离。

毕竟高价车的用户和原本米粉群体重合度有限,未来还能不能保持爆品能力,谁也保不了票。

更何况汽车行业瞬息万变,一不留神就被同行用新技术、补贴政策反杀。

小米这波操作成了行业热点,既是榜样,也会成为对手围堵的目标。

竞争规模化以后,利润空间怎么守得住?

渠道建设能不能平滑,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突破。

圈内老铁估计已经开始复盘小米战略、日本丰田当年产业升级和德国宝马的高端路线,事在人为嘛。

现在的小米,眼看有了爆发点,接下来的难点同样一箩筐。

等三期工厂产能拉满,销冠会不会就是小米汽车?

业内有人说这事悬着,车圈向来风云变幻,没上牌桌谁也别轻下定论。

但话又说回来了,小米已经用数据和效率证明自己是“一匹黑马”,真正的考验只会越来越硬核。

反正小米每一步都让人惊讶,紧张之余,谁不想多看几眼下一个财报爆点?

说了这么多,咱别把牛皮吹破了,造车这事最终还得市场说话。

毛利再高,用户不买单全是白搭。

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有驾

真正的胜利是让产能和用户口碑齐飞,把爆品能力持续下去,才是王道。

小米汽车毛利率创新高,销量同比大涨,仍未实现盈利-有驾

雷军能否再造一个小米奇迹,车圈这场大戏还没落幕,悬念才刚拉开。

最后抛个问题一起吃瓜:

你觉得小米汽车的爆品之路,究竟还能走多远?

打算买小米车的真会爽到底,还是中途“降速”转弯?

等着评论区热闹起来——谁来继续接盘下一个爆点?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