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市场上的风向,确实有点让人看不懂了。
也就一两年前,大伙儿凑在一起聊买车,话题中心总是绕不开新能源,特别是纯电动车。
那时候,谁要是买了辆新势力品牌的电动车,开出来都觉得特有面子,大屏幕、语音控制、零百加速快,感觉自己站在了科技的最前沿。
可现在,情况好像起了些变化。
一些当初兴冲冲交了定金等电车的朋友,现在反倒开始犹豫了,甚至有人悄悄把订单退了,转头又去看起了燃油车。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难道真是被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长队的新闻给吓着了?
还是说,开了几年电车,大家发现有些问题比想象中要麻烦?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变化也不难理解。
任何新事物刚出来的时候,大家看到的都是它的优点,新鲜感十足。
但随着用的人越来越多,时间一长,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不方便之处就慢慢显现出来了。
就拿纯电动车来说,最核心的几个问题,续航、充电和电池,到今天也还是没能完美解决。
厂家宣传的续航五六百公里,那是实验室里测出来的理想数据。
一到冬天,气温一降,电池活性低了,暖空调一开,续航里程打个对折都是常事。
本来计划得好好的,结果开到一半就得心惊胆战地找充电桩。
节假日就更不用说了,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前面排起长龙的画面,很多人都亲眼见过或者在网上刷到过。
为了充个电等上两三个小时,原本开心的旅程也变得糟心。
而且,公共充电桩的电费并不便宜,尤其是在高峰时段或者高速服务区,一度电快两块钱,算下来每公里的花费,跟省油的燃油车相比已经拉不开太大差距了。
这些实实在在的用车体验,让很多人在新鲜感过去之后,开始重新思考,纯电动车到底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唯一选择。
就在这个时候,那些我们以为快要“过时”的传统燃油车企,好像突然睡醒了,而且一出手就是憋了很久的大招。
他们干了一件很聪明的事,就是把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和新能源车企最吸引人的东西结合了起来。
过去大家总觉得燃油车虽然机械底子好,开起来稳,但车机系统太笨了,屏幕小、反应慢,跟不上时代。
现在,你看上汽大众新出的途观L Pro,直接喊出了“最智能的燃油车”的口号。
它不是自己埋头搞研发,而是找来了咱们国内最顶尖的几家科技公司合作。
智能驾驶部分用了大疆车载的技术,大疆的无人机在天上看得有多清楚,用在车上识别路况的能力自然不差;车机系统呢,有腾讯和科大讯飞帮忙,语音控制变得特别流畅自然。
你不用再说那些死板的命令,直接说“我有点热”,车子就能自己调低空调,甚至打开天窗透透气。
这种智能化的体验,已经完全不输给那些新势力品牌了。
同时,它还保留了燃油车的核心优势,2.0T的发动机动力足,一箱油在高速上跑个八百公里不成问题,后备箱空间也巨大,全家出行的行李、婴儿车、露营装备都能轻松装下。
这就等于说,你既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又没有了续航和充电的烦恼。
更关键的一步棋,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大爆发。
这个技术其实就是取了燃油车和纯电车的各自优点。
简单说,它车上既有发动机,也有一块不算太小的电池和电机。
平时在城里上下班,如果家里能装充电桩,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辆纯电车来开。
比如即将上市的大众帕萨特PHEV,据说纯电续ag航能超过100公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通勤距离也就三四十公里,充一次电足够跑两三天,晚上回家用低谷电充电,一个月下来电费也就百十来块钱,比坐公交地铁还划算。
而到了周末或者长假想出远门,它就变成了一辆超省油的燃油车,电用完了自动切换成发动机工作,加油站到处都是,三五分钟就加满,完全没有里程焦虑。
这种“可油可电”的模式,对于只有一个停车位、只能买一辆车的家庭来说,简直是目前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别克新出的GL8陆尚也推出了插电混动版,这对商务接待来说意义重大。
接送重要客户,最怕的就是车在半路没电,那种尴尬场面比生意谈崩了还难受。
插电混动版就彻底杜绝了这种可能性,既能用纯电模式提供安静平顺的乘坐体验,又能随时用油保证行程万无一失。
当然,对于一些预算更高,追求品质和驾驶感受的消费者来说,传统豪华品牌的魅力依然无法替代。
宝马新一代的X3就做了一个很迎合中国市场的改变——加长轴距。
后排空间一下子变得非常宽敞,解决了之前被很多人抱怨的后排局促问题。
但宝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它那种“人车合一”的操控感。
当你转动方向盘的时候,车头的指向非常精准,过弯时底盘给你的支撑很足,让你觉得车子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中。
这种感觉,是很多靠电机驱动、底盘铺满电池的电动车很难给到的。
电动车可以做到加速很快,但那种细腻的驾驶质感,是需要上百年的造车经验和技术积累才能调校出来的。
同样,奥迪的A5L,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灯厂”名号,它那套quattro四驱系统在雨雪天气里的稳定性,是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
机械四驱在感知到车轮打滑时,动力分配的反应速度和可靠性,能给驾驶者很强的信心。
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一开就能感受到的“内功”,正是豪华品牌安身立命的根本。
最后,我们还得聊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可靠性。
丰田的混动技术在全球卖了二十多年,以省油和故障率低著称。
很多开网约车的师傅,一辆凯美瑞双擎跑个几十上百万公里,除了正常保养,三大件基本不出问题。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买车是个大事,花十几二十万甚至更多的钱,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省心、耐用。
大家希望这辆车能踏踏实实地为家庭服务,而不是买回来一个需要伺候的“电动爹”。
从目前透露的信息看,丰田也要推出新一代的插电混动SUV,据说纯电续航和油耗表现会更惊人。
如果它能在保持一贯可靠性的同时,把车机智能化这块短板补上,那竞争力无疑会非常强。
说到底,现在汽车市场的变化,并不是简单的“油退电进”或者“电退油进”,而是市场在经历了初期的狂热之后,正在回归理性。
消费者变得越来越聪明,不再盲目跟风,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实际用车场景、预算和需求,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燃油车和插电混动车的这一波“反击”,其实是给所有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更成熟的选择。
这种充分的竞争,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