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到现在,好几条跟电动车有关的大新闻扎堆冒出来,直接把想买电动车的人整乐了。
最近刷短视频,从汽车博主到小区业主群,全在聊同一件事。
有人翻出半年前的纠结,当时怕续航虚、怕充电难、怕售后坑,现在咋感觉全是利好。
还有人晒订单,本来等年底降价,结果政策一来,现在买反而更划算。
你猜怎么着,这波利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打实的连环招。
从用车成本到充电便利,再到售后保障,2025年直接给电动车上了三重保险。
那问题来了,这三大利好到底是啥,为啥现在买电动车能放心买、放心骑。
咱今天就掰开揉碎了唠。
先把时间点敲死,2025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
这份文件叫《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光看名字就知道不简单。
紧接着1月24日,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工信部等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促进新能源汽车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同一天,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上海保险交易所启动了车险好投保平台。
到了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又联合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
这三件事单独看是政策,串起来就是给电动车主量身定做的利好包,而且每一个都精准戳中之前的痛点。
先说说大家最扎心的充电难。
以前开电动车,最怕跑长途或去偏远地方,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要么坏了没人修,要么功率低充半天。
小区里想装私桩,物业一句电容不够就怼回来。
但10月15日六部门联合发布的三年倍增行动方案直接硬刚这事儿。
到2027年底,全国要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公共充电容量超过3亿千瓦。
这个数字啥概念,能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在高速服务区,要新建改造4万个60千瓦及以上的超快结合充电枪。
在没有公共充电站的乡镇,新增1万4千个直流充电枪。
更关键的是超充技术突破,480千瓦已经成为超充桩标准配置。
10分钟能从三成电量充到八成,这速度跟加油差不多了。
北京、重庆等城市的国家电网超充站,已经用上了600千瓦液冷超充技术。
单枪最大输出功率600千瓦,国网山东建成的济南起步区超充站,实现了1秒钟1千米的极速补能。
举个例子,杭州某老小区之前装不了桩,现在靠政策支持,半个月就完成了电容升级。
20户业主同时装上了私桩,业主群里直接刷屏说终于不用抢公共桩了。
再来说用车成本高的老黄历。
以前开油车,每月油费少说800块,开电动车吧,虽说电费便宜,但电池衰减了换一块得几万。
保险也贵,同样20万的车,油车险一年4000,电车险得6000。
就因为三电系统维修贵,保险公司不敢保全。
三电系统说的是电池、电机、电控这三大件。
但1月24日的新规直接改善这事儿,新能源车险明确覆盖三电系统,涵盖行驶、停放、充电、作业等全场景。
而且新规鼓励车企和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销售三电系统零部件,降低动力电池维修经济性。
这样一来,保险理赔成本就降下来了。
更重要的是,市场上出现了专门的电池衰减险产品。
比如人保财险推出的产品,如果保障期内电池衰减超过一成,可免费维修或更换。
维修方案520元覆盖5万元,置换方案3650元覆盖10万元。
有车主算了笔账,之前开特斯拉Model 3担心电池衰减,现在新规后保费更合理。
加上可以单独购买电池衰减险,相当于省了担心还买了安心。
最后是补贴优惠的实惠。
1月发布的以旧换新政策力度空前,个人消费者报废符合条件的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单台补贴2万元。
如果是置换转让旧车,购买新能源车最高补贴1万5千元。
而且2025年底前继续免征购置税,每辆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
2026到2027年减半征收,每辆减税额不超过1万5千元。
有个在上海工作的网友说,之前摇油车牌照3年没中,想转电车又怕政策变。
现在政策一出,我立马订了辆极氪001,报废旧车拿2万补贴,再加免购置税3万,直接省了5万块。
财政部还发布了《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补助资金总额超过98亿元。
这些钱全都用来支持新能源车发展,国家是真金白银在砸钱。
你说这样的政策,谁还担心买电动车会吃亏。
可能有人要问,不就是多建几个充电桩吗,至于说得这么神。
其实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以前充电桩不好用,不是数量少,是分布乱、功率低、维护差。
这次六部门的三年倍增行动方案,是把充电体验从根上改了。
先从技术角度看,480千瓦的超充桩是啥水平。
打个比方,手机快充从18瓦升到120瓦,充电速度直接翻倍。
超充桩同理,480千瓦意味着电流更大、电压更稳定。
采用1000伏高压和液冷技术,电池能大口喝水还不呛着。
之前有车主吐槽,高速充电桩功率60千瓦,充到八成得停1小时,赶路急得慌。
现在480千瓦超充桩,10分钟就能从三成充到八成,跟油车加满油的时间差不多。
更关键的是,国家电网在北京建成的首批超充站,单枪最大输出功率达到600千瓦。
采用液冷超充技术,单站日均可服务700车次充电。
支持具备超充电池技术的车辆10分钟内完成快充需求。
重庆计划2025年底前建成2000座以上超充站、4000个以上超充桩,单枪功率480千瓦及以上。
这不是画大饼,是真的在建,截至2025年3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就达到93万台。
同比上升三成,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32万台,同比增长七成多。
截至3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保有量达到1374万台,同比增长四成多。
再看充电网络覆盖这步棋。
为啥小区装不了桩,核心是电容不够。
老小区建的早,电网设计时没考虑电动车充电需求,一户人家用电高峰也就3千瓦。
现在一辆车充电要7千瓦,20户同时充就跳闸。
三年倍增方案明确要求解决居民小区充电难题,推动老旧小区电力扩容改造。
而且到2027年底,城区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包括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
有个武汉的物业经理说,之前业主天天堵门要装桩,我们也没办法。
现在有了政策支持和电网公司配合,一周就搞定了电容改造,业主反而夸我们会办事。
最关键的是维护兜底。
以前充电桩坏了,找运营商推来推去,有的桩坏了半年没人修。
这次三年倍增方案明确要求优化服务品质,创新融合业态。
虽然没有具体响应时间要求,但国家电网等运营商已建立全国充电桩运维平台。
每个桩的状态实时监控,坏了立刻派单,跟外卖骑手接单似的。
有车主实测,上周在郑州服务区,超充桩显示故障,我刚打完电话,20分钟运维师傅就到了。
修完还送了瓶水,说耽误您时间了。
这服务态度,比以前不知道强多少倍。
国家电网建成智慧车联网平台,接入全国超百万充电桩。
截止到2025年2月,国家电网运营19万6千台充电桩,在运营商中排第六位。
但人家服务质量上去了,车主满意度自然就高。
江苏无锡车网互动验证基地项目是全国最大的车网互动项目,配置50台60千瓦单台直流充放电桩。
这种双向充放电技术,不仅能给车充电,还能把车当移动储能电源,往电网反向送电。
力争2025年底前建成5个以上示范城市以及50个以上双向充放电示范项目。
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些地区推广。
你说这样的充电体验,还怕开电动车出远门吗。
说到电动车,绕不开电池衰减这事儿。
就像手机用久了电池不耐用,电车电池用个五六年,容量可能从满格降到七成。
以前厂家说这是正常损耗,不保修,车主只能自认倒霉。
但2025年保险新规加市场创新产品,开始解决这个痛点,背后的逻辑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
先看数据,2025年约32万辆新能源车将迎来质保期到期。
预计2028年达到98万辆,2032年将达到720万辆。
以前电池换一块多少钱,主流车型比如特斯拉Model Y,换电池组要8到10万。
比亚迪汉EV也得6到8万,差不多是车价的三分之一。
车主为啥焦虑,不是怕开坏,是怕开着开着变成电动爹。
这次保险领域的聪明之处有两点。
第一,标准车险明确覆盖三电系统事故损坏。
1月24日指导意见推动保险公司完善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覆盖行驶、停放、充电、作业等全场景。
重点保障三电系统,也就是电池、电机、电控。
但需要注意,标准车险不包含自然磨损、电池衰减、腐蚀、缺陷等非事故损坏。
这是保险的边界,毕竟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
第二,市场创新推出电池衰减险。
针对自然衰减问题,人保财险等公司推出了专门的电池容量衰减保险产品。
如果保障期内电池衰减超过一成,可获得免费维修或更换。
例如维修方案保费520元、保额5万元,置换方案保费3650元、保额10万元。
这类产品需要单独购买,但为车主提供了电池衰减兜底选择。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的产品覆盖市场上九成以上新能源车型,不包括商用车。
要求初始电池健康度大于七成五,维修方案要求车龄不超过8年,累计里程不超过15万公里。
置换方案要求车龄不超过5年,累计里程不超过50万公里。
还有个隐藏的连锁反应。
以前车企为了降低电池成本,可能用短命电池,现在有了保险兜底机制,车企反而愿意用更好的电池。
比如宁德时代推出的麒麟电池,寿命能做到10年衰减不超过两成。
就是因为长寿命电池能降低保险理赔风险,车企卖车更有竞争力。
有业内人士说,新规等于给电池质量上了保险。
以后车企再搞垃圾电池,不仅卖不动,保险成本也高,谁还敢糊弄。
1月24日启动的车险好投保平台,首批10家保险公司入驻,为高损风险新能源车提供便捷线上投保。
到5月20日,平台上线运行三个月,超过50万辆新能源汽车成功投保。
你看这数据,说明车主对新能源车险的需求有多旺盛。
以前投保难、赔付难,现在有了专属平台,这些问题都在逐步解决。
保险公司也在适应新能源车的特点,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
未来八年,预计质保到期的新能源车将接近2000万辆。
这么大的市场,保险公司不可能视而不见,肯定会推出更多创新产品。
车主也能享受到更全面、更实惠的保障。
利好归利好,评论区里还是有网友犯嘀咕,咱挑几个典型的问问,顺便聊聊个人看法。
疑问一,充电桩倍增计划听着好,可我们小区物业懒得很,能落实不。
个人觉得不用太慌,这次三年倍增方案是六部门联合发文。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这阵仗不小。
而且方案明确了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地方政府、电网企业、物业协同配合。
之前试点的南京某小区,物业一开始也推脱。
结果街道办联合电网公司开了场政策说明会,当场帮物业算清改造后能提高业主满意度的账。
物业立马就行动了,说白了,现在有上级部门推动加各方协同,物业怂的概率不大。
而且国家电网这样的央企在执行,他们有资源有能力把事情办好。
你要是遇到物业不配合,直接找街道办或者社区反映,政策文件在那儿摆着呢。
疑问二,电池衰减险听着好,但需要单独买吧,会不会很贵。
确实需要单独购买,目前市面上的产品,维修方案保费520元保额5万元,置换方案保费3650元保额10万元。
看起来不算特别贵,但要注意标准新能源车险不包含自然衰减,这是额外的保障选择。
好消息是,1月24日的指导意见鼓励保险创新,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产品、更优价格出现。
保险公司之间也会竞争,价格和服务都会越来越好。
你买不买看自己需求,如果车子新、电池质量好,可能不需要。
但如果车龄长了或者担心电池问题,花几百块买个安心也值得。
疑问三,免购置税只到2025年底,2026年咋办。
短期不用担心,2025年底前免征购置税,2026到2027年减半征收,每辆减税额不超过1万5千元。
政策已经明确延续到2027年底,结合现在新能源车渗透率2025年10月已首次突破五成。
达到51.6%,也就是说每卖出10辆新车,有超过5辆是新能源车。
国家肯定是想继续推新能源车替代油车,所以2027年后大概率还会延续。
最多可能调整优惠幅度,比如从减半变成减三成之类的。
但就算2028年取消,现在买车的人已经享受了至少两年以上优惠,总比一直观望强。
而且新能源车技术进步这么快,电池续航越来越长,充电越来越快,成本越来越低。
到那时候就算没有购置税优惠,综合用车成本也比油车划算。
有人还担心,这些政策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落不了地。
其实你看1月到现在,政策执行得挺扎实。
以旧换新补贴已经有人拿到手了,充电桩建设数据每个月都在更新,车险平台三个月就有50万辆车投保。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成果,不是空喊口号。
中央预算已经下拨98亿多元,钱都到位了,就看各地怎么用好这笔钱。
你要是想买电动车,现在真是好时机,政策给力、技术成熟、配套完善。
结语
回头看这波利好,充电从抢桩难变成三年倍增加超充普及。
电池从衰减肉疼变成可投保衰减险,补贴从不确定变成2万元报废补贴加免购置税明确到2027。
哪一条不是往车主心坎里戳,以前买电动车像开盲盒,现在政策、技术、服务全跟上。
难怪有人说买电动车的可以笑了。
其实这背后是国家在下一盘大棋,用政策降低门槛,用技术解决痛点,用服务消除顾虑。
最终让新能源车从小众选择变成大众刚需。
2025年这三大利好,可能不是终点,而是个开始。
接下来说不定还有二手车保值率保障、换电模式普及之类的招儿。
所以啊,要是你本来就打算买电动车,现在真不用等了。
2万元报废补贴、3万元免购置税、480千瓦超充普及、电池衰减可投保。
放心买、放心骑真不是空话。
毕竟,好饭不怕晚,但好政策可不等犹豫的人。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全部评论 (0)